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标准》充分体现现代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等,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标准 点滴思考
促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得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本次《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无论是“数与代数”,还是“空间与图形”,在具体的目标要求中都作了较大的调整。
一、内容编排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强调数学的学习应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标准》教材大力精简了一些缺乏实际背景、技巧性过高、枯燥无味的内容,而增设了一些“现实的数学”,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数学问题,使课程内容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素材。如《标准》大力精简了一些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和繁琐的计算题。却大幅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因为有关知识是学生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是他们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养,如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等,而事实上,“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本身与现实生活又是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并富有重要的数学价值,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又如负数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联系非常密切,如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的表示法,银行取款的表示法及水位警界线的表示法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负数的知识。对此,《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经过对负数的认识,将更深刻地认识数,同时,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数学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又如在一年级分类概念的教学中,教材是从学生熟悉的“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生活情节导入的,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亲自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操作过程;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从中去充分体会分类的作用与分类的技巧。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今社会,人们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取近似值的比例高于精确值,因此,估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2000年的《大纲》提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但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中,并没有将估算落实到某一知识点上。
《标准》对估算的要求则提出明确的落实点。例如,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根据给出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提倡算法多样化也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本的计算方法是有的,但是不是只有一种,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且一种基本方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基本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也许另一种方法才是基本的。算法的多样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质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是指一个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方法。
三、重视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使用计算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准》强调学生结合现实背景理解运算的意义,在养成按一定规则进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鼓励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世界、解决复杂问题。如“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对所得的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利用计算器)”按照过去,学生要发现上述的规律,需要做大量的运算,这样,学生就将宝贵的时间都花费在计算之中。而计算器的运用,则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运算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重学生的探索与交流
《标准》主张通过本次课程的改革,努力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模仿、记忆和训练,当他们的思路与课本或者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时,经常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真正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負担很重的主要原因。《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在这个场所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将采用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必要的模仿与记忆在内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国市西城学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标准 点滴思考
促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得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本次《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无论是“数与代数”,还是“空间与图形”,在具体的目标要求中都作了较大的调整。
一、内容编排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强调数学的学习应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标准》教材大力精简了一些缺乏实际背景、技巧性过高、枯燥无味的内容,而增设了一些“现实的数学”,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数学问题,使课程内容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素材。如《标准》大力精简了一些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和繁琐的计算题。却大幅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因为有关知识是学生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是他们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养,如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等,而事实上,“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本身与现实生活又是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并富有重要的数学价值,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又如负数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联系非常密切,如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的表示法,银行取款的表示法及水位警界线的表示法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负数的知识。对此,《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经过对负数的认识,将更深刻地认识数,同时,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数学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又如在一年级分类概念的教学中,教材是从学生熟悉的“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生活情节导入的,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亲自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操作过程;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从中去充分体会分类的作用与分类的技巧。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今社会,人们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取近似值的比例高于精确值,因此,估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2000年的《大纲》提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但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中,并没有将估算落实到某一知识点上。
《标准》对估算的要求则提出明确的落实点。例如,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根据给出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提倡算法多样化也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本的计算方法是有的,但是不是只有一种,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且一种基本方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基本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也许另一种方法才是基本的。算法的多样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质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是指一个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方法。
三、重视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使用计算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准》强调学生结合现实背景理解运算的意义,在养成按一定规则进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鼓励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世界、解决复杂问题。如“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对所得的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利用计算器)”按照过去,学生要发现上述的规律,需要做大量的运算,这样,学生就将宝贵的时间都花费在计算之中。而计算器的运用,则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运算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重学生的探索与交流
《标准》主张通过本次课程的改革,努力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模仿、记忆和训练,当他们的思路与课本或者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时,经常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真正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負担很重的主要原因。《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在这个场所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将采用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必要的模仿与记忆在内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国市西城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