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朦胧诗在西部汉语诗坛的接受与影响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生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特定时空范围的朦胧诗及其论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与文学的转型,也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蒋登科、李胜勇:《对“朦胧诗论争”中艾青立场的重新审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甚至可以说重新确立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③胡友峰、李修:《〈诗刊〉与朦胧诗的兴衰》,《当代文坛》2014年第4期。作为继20世纪初“文白之争”后中国新诗“成长的第二个台阶”,③朦胧诗的出现对中国西部本文论述的西部地区包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的命运曾经紧密关联在一起。《呐喊》《子夜》《家》等作品对儒家传统的批判异常激烈,但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胡适、陈独秀、吴虞等并不一味排儒斥孔。2
江苏常州横林地裂缝1989年始发,是苏锡常地区最早被发现的地裂缝,整体沿NE向走向,落差100~500 mm,裂缝带宽度50~350 m,局部地裂缝分布和走向受古潜山控制。地裂缝空间上主要
王学芯是中国当代“50后”诗人群体中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人文主义诗人。生于1958年的王学芯,迄今已有40年的诗歌写作经历。他不是一位全能作家,数十年如一日,唯诗独尊。职业
随着“革命世纪”的终结和都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小说创作的主题、风格和叙述方式都有所调整:生活画卷取代历史画卷,生命立场取代阶级立场,限知叙事者取代全知全能叙事人……
从修辞角度而言,诗歌叙事是指在目的性作用下以诗歌的方式讲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它是一种既古老又传统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最早可上溯到《诗经》《尚书》等,但是,在《
岸线资源具有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功能,是沿岸城市宝贵的战略性资源。近10年来,长江岸线资源变化剧烈,深刻反映长江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转变。以长江南京段为案例区,基
王德威在《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哈佛文学史》)的长篇导论《“世界中”的中国文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何为文学史”与“文学史何为”的“大哉问”。这不
男性作家在写作女性题材时,往往从“他者”的世界看到女性的另一面,或者带着自己的某种眼光去叙述、表达,因此所写作品往往比女性本身更冷峻,确切地说是少有女性本身的愤懑、
贺仲明《有生》是胡学文在长篇小说领域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在这部作品中,胡学文再度将目光聚集到民间,以乡村接生婆祖奶为中心人物,创造性地选取“伞状结构”,展开宋庄长达
黄孝阳在文论集《这人眼所望处》中专门讨论了空间的概念。区分了传统、现代和当代小说的时空观,并提倡一种有别于当下文学通用的时空观。很显然,黄孝阳是一个有自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