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肌肉组织中HOXB5和HOXC6基因的甲基化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OX基因不仅对脊椎类动物的发育非常重要,而且还调节其器官分化和参与多个系统的发育,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控基因,然而HOX基因调控肌肉发育和分化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2种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绵羊的后腿8种肌肉(臀中肌、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趾深屈肌、阔筋膜张肌、腓肠肌、腓骨长肌和半膜肌)中HOXB5和HOXC6基因的DNA甲基化图谱,旨在揭示HOXB5和HOXC6基因与绵羊肌肉组织分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在线生物软件Methprimer预测HOXB5和HOXC6基因的CpG岛设计引物.然后,使用亚硫酸盐测序的方法,绘制2种绵羊的HOXB5和HOXC6基因的甲基化图谱.最后,通过比较8种后腿肌肉组织的甲基化概率,分析绵羊不同肌肉组织以及2种绵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种饲养方式下绵羊8种后腿肌肉组织的HOXB5和HOXC6基因甲基化概率各不相同;不同基因在同一绵羊后腿的8个肌肉组织中发生的CpG岛甲基化有明显差异,同一基因在2种饲养方式下绵羊后腿的8个肌肉组织中CpG岛甲基化概率也明显不同.由此推测,饲养方式影响HOXB5和HOXC6基因的甲基化,HOXB5和HOXC6基因的甲基化通过调控转录继而影响不同肌肉组织的分化和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通过对种公鸡睾丸和附睾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探究睾丸和附睾在鸡精子发生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共以8只公鸡的睾丸和附睾组织为对象,采用RNA-seq技术分析2种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公鸡的睾丸和附睾组织的样本中平均获得3.1×107条clean reads,其中80%的clean reads比对到鸡参考基因组上.与附睾组织相比,睾丸中共有5124个差异表达基
本实验旨在克隆杜长大猪(三元杂交猪)诱导细胞凋亡DNA片段化因子45样效应子A(CIDEa)基因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CIDEa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方法检测杜长大猪不同组织中CIDEa基因mRNA的表达量.实验成功获得杜长大猪CIDEa基因CDS区,长度为660 bp,共编码218个氨基酸.杜长大猪CIDEa基因与NCBI已公布野猪、牛、马、犬、人和家鼠的CIDE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2%、84.8%、81.5%、80.6%、80%、76.1%.与野猪CIDEa基因相比,发生5处碱基
苏博美利奴羊是我国近年来培育出的超细型细毛羊品种,为了解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群体改变的速度和方向,本研究收集2014—2020年新疆巩乃斯种羊场苏博美利奴羊的周岁母羊鉴定记录共计9140条、剪毛称重记录共计7158条以及初生重记录5540条;利用DMU软件采用AIREML模块结合EM算法配合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苏博美利奴羊毛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毛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范围在0.22~0.32之间,其中剪毛后体重yBWPO(0.32±0.04)属于高遗传力
为探究GPx3基因在产单、多羔黔北麻羊不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实验以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单、多羔黔北麻羊的下丘脑、垂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提取总RNA,运用qRT-PCR技术,分析GPx3基因mRNA在单、多羔黔北麻羊5个不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R法扩增克隆黔北麻羊GPx3基因的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黔北麻羊GPx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qRT-PCR结果显示:GPx3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的5个不同性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均在卵巢的表达量最高;除下丘脑外,其余各组织
为了探究小肌肉蛋白(Small Muscle Protein X-link,SMPX)在隆林山羊中的蛋白结构和组织表达水平,本研究克隆隆林山羊SMPX,并进行生物信息和组织表达谱分析.从NCBI查找山羊SMPX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根据TRlzol法提取1月龄隆林山羊心、肝、脾、肺、肾、背肌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并克隆SMPX,通过qRT-PCR分析SMPX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SMPX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253 bp,共编码255个氨基酸,与NCBI上山羊编码区序列同源性达100
本研究旨在探索印记基因NNAT 2个转录本NNAT-α、NNAT-β在猪胎盘滋养层细胞(pTr2)中的功能.实验通过NCBI数据库公布的猪NNAT-α、NNAT-β的CDs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并构建了pcDNA3.1-NNAT-α和pcDNA3.1-NNAT-β真核表达载体,经过双酶切、连接转化、测序鉴定后,将表达载体转染至pTr2细胞,48 h后通过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RT-PCR检测NNAT基因、葡萄糖转运基因(GLUT1、GLUT3)和PI3K-AKT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pTr2细
本研究以5个果蝇突变品系(e、dp、vg、w、y)为研究材料进行5×5完全双列杂交,得到的二元杂交后代记为F1,共25种杂交组合,分别为ee、edp、evg、ew、ey等杂交组合;再根据纯系亲本和F1体重数据得出F1的体重性状杂种优势,筛选出3个体重高杂种优势组合(y♂vg♀、dp♂w♀、♂w♀e)和3个体重低杂种优势组合(vg♂dp♀、dp♂y♀、♂w♀dp);接着通过转录组测序分别筛选出2524个体重高杂种优势组合和体重低杂种优势组合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后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2524个差异表达基因
实验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个模型对0~7周龄的wod168、wod178、wod188和爱拔益加AA 4个肉鸡品种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旨在探索不同生长速度的肉鸡品种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wod168的最佳生长曲线模型是Gompertz模型,模型拟合度(R2)达到0.999,拐点体重、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重分别为1141.44 g、4.91周和377.01 g.wod178、wod188和AA最佳生长曲线模型均为Logistic模型,对应的模型拟合度(R2)均高于0
实验旨在研究特克塞尔×哈萨克羊杂交F2代的尾部脂肪大小对胴体性状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的520只8月龄羔羊,运用SPSS与R语言对羔羊的表型数据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研究尾部脂肪的分化情况,并对杂交F2代各类型尾脂羊屠宰前体重、胴体重、断奶重及脂肪沉积性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主成分分析中41个表型值提取到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7.694%,屠宰前体重、胴体重、断奶重与5个脂肪表型性状的特征值较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杂交F2代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个类型;D型的屠宰前体重、断奶重与A型屠宰前
实验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思南黄牛的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候选基因及分子标记.选取112头思南黄牛、17头西门塔尔牛以及19头本地杂交牛共计148个个体的外周血样本进行DNA测序.将所有样本检测SNP变异,质控后得到441548个高质量SNP位点.基于SNP位点进行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显示样本牛群具有明显分层,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以及种群结构分析相吻合.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发现LD度随距离增加迅速下降.GWAS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