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坦途万里映日月。物流滚滚民生路,秀出鹰城大跨越。”这是当前平顶山公路交通图景的真实写照,是该市“十一五”期间最为辉煌的经济成果之一。“十一五”是迄今为止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255公里,密度为16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4公里,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密度达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1040公里的干线公路和11800公里的农村公路及21公里专用公路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全市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织成了以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支线为脉络、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交通网络,成功地打造了以市区为中心、县乡为支点、行政村为终端的半个小时经济圈。顺畅的人流、物流、产业流犹如一个个鲜活的乐符,跳动在鹰城大地的五线谱上,奏响了一曲铿锵有力的时代大交通乐章。
【背景】
顺势绘蓝图
把平顶山放在构建中原经济区大格局中去考量,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加凸显其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存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平顶山业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9家。工业产品有11个大类1300多种,原煤、发电量、帘子布等9种产品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不仅如此,平顶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强力开发带来了渐旺的人气,中原旅游文化又一经典正在平顶山书写。平顶山县域经济不乏亮点,人文景观星光灿烂——宝丰文化现象全国首创,鲁山风光独秀中原,舞钢宽厚钢材领先世界,叶县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郏县烟草成为地理标志,汝州神汤温泉国内罕见,其他县区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平顶山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率先崛起的条件……
5年前,河南省政府在制定“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坚持交通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全面提升交通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并提出要“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切实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平顶山市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2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景区保畅通,形成高速公路“双十字”交叉、市域半小时可达的快速交通网络。5年,弹指一挥间,大地飞歌,蓝图变为现实。
5年来,为了确保全市公路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平顶山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和指挥长的交通建设指挥部,并成立了由交通、发改委、财政、公安、水利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办公室,各县区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市交通运输局作为项目的承载实施主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交通战线干部职工和各县区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誓将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实施了这场规模恢宏的民心工程。
当时,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337公里,其中,仅有两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58公里,公路交通现状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凭着现代决策者的政治嗅觉和经济敏感,看到了公路交通难得的发展机遇,顺应了群众改善出行的强烈呼声,审时度势,登高望远,大胆决策,决心把平顶山由资源大市变为经济强市,进而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发展”。快速融入中原、走出中原,走向全国、融入世界,构建区域交通枢纽,支撑经济大循环,无疑已成为平顶山决策者首选的历史必然。于是,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夺取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打响了公路建设五年攻坚战。
【凝眸】
回首来时路
5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科学调度;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一班人深入一线,擂响战鼓;筑路大军奋力拼搏,汗浇热土。他们牢记使命,忘却甘苦,征程万里,积于跬步。一番番晨钟暮鼓,一场场风雨浇铸,踏平坎坷成大道,跨越天堑架通途,辉煌写在大地上,峥嵘岁月“十一五”……
倒排工期,强力推进5年来,他们路在脚下,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抢夺工期。时刻牢记年内竣工项目和跨年度工程项目进度期限,明确各阶段的工程计划目标,建立台账,细化任务,做到一项不漏,一天不误。施工单位人员和设备全员上岗,并发扬“白+黑”、“5+2”工作精神,延长作业时间,实行交叉施工和平行作业,一再掀起施工高潮和劳动竞赛。
狠抓质量,打造精品他们牢记“民生工程、质量为本”的宗旨,对工程质量实施立体式、全方位的质量监管。各个环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每项重点工程都运用最优的材料、装备及工艺,绝不留下任何隐患和遗憾。严格质量控制流程,实行工程首件确认和分项验收制度。加强对施工质量和监理工作的监管,严肃查处抽检不合格项目责任人,确保在建工程实体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提增效益,严控成本他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达到既能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又能从严控制建设成本,确保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严格规范前期资金使用,对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评估、合理补偿。全面加强工程计量管理,确保工程计量真实准确。严格工程设计变更,认真执行项目投资限额规定,全面实施工程同步跟踪审计,真正使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最值得回顾的应是2009年和2010年,因为这是一段极不寻常的岁月——
勇战危机,确保增长,实施投资拉动
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平顶山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的决策者们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魄和责任,按照中央关于“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战略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勇敢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克难攻坚,始终保持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势头不减。
他们自我加压,确保重点,勇克难点,将交通建设投资计划由年初的11亿元增至14.8亿元,增幅超过34%。其中,叶舞高速公路由7.6亿元调高至9亿元,干线公路由1.7亿元增至2.5亿元,农村公路由1.75亿元增至3.3亿元,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由500公里增至1000公里。为此,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十一五”任务不留遗憾。一是针对叶舞高速公路新增投资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局党委明确分工,领导成员分别带队督导,确保进度、质量、安全、廉政同步推进。项目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强化责任,科学组织,整体推进,掀起施工高潮,全年完成投资9.35亿元,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04%。叶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因而获得河南省“2009年度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二是突出抓好市政重点公路项目和干线公路建设,做好大中型修补及日常养护,以良好的路况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大中修建项目11个,全年共投资3.37亿元,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35%。三是全力以赴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使市委、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及时兑现,取信于民。全年完成投资4.12亿元,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25%。新改建农村公路1071公里,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08%。另外,改造危桥1881延米。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志在建业立功
“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人为本,修路为民,促进经济,构建和谐。平顶山交通人遵循“上等级、抓通达、重维护、保畅通、求平安”的发展理念,致力先行,服务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2009年以来,平顶山市交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平顶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战略,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树立大交通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实施“辐射工程”、“缓解工程”和“旅游畅通工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平顶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处在全省前列。
一是积极实施“辐射工程”,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为解决平顶山市区发展用地规模偏小、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腹地太小缺乏带动功能、区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等一系列问题,推进该市建设豫中地区中心城市、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中国中部重要化工基地,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实施平宝叶鲁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服务、公共交通等方面相互衔接的战略,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功能协调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规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宝叶鲁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市交通运输局克服资金、环境等困难,强力推进全长11.9公里双向8车道长安大道西延工程。同时规划建设平叶、平鲁快速通道建设。3条快速通道建成后,将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直达县城的20分钟交通圈,大大增强市区的引领、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
二是加快推进“缓解工程”,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平顶山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保有储量 56 亿吨,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城市,为国家和河南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轻进重出”的产业结构带来了超限超载、路面损毁严重的问题。作为煤炭的主要运输通道南环路、北环路和西环路,因重载运输车辆频繁通过,如今路面已变成网格状,坑洼不平,车过之处,飞沙走石、沙土飞扬、油灰弥漫,不仅制约着煤炭等资源的外运,而且严重影响平顶山市的形象。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这3条道路进行改扩建,由交通运输部门承建,建成后纳入城市道路。西环路加快改造工程全长3.75公里、南环路加快改造工程全长15.48公里,北环路加快改造工程全长27公里,均按双向6车道设计。南环路、西环路改建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5月建成通车。南环路、西环路二期工程和北环路加宽改造工程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通车。同时,为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正着手规划建设大南环、大北环公路。大南环路全长38公里,东接国道311线,西连省道242线,双向6车道;大北环路东起许南公路,西至省道236线。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疏导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
三是强力推进“旅游畅通工程”,提升香山寺旅游新形象。为把香山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佛教圣地,把大香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连接新城区和香山寺的快速通道大香山路。大香山路南起新城区明月路北端,北至香山寺南门广场,全长4.26公里,双向6车道,已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将于2010年年底建成通车,不仅可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而且对开发旅游资源、推动观音文化的传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而且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全省、全国大局,在抗震救灾抢通保通行动中屡建业绩。他们制订完善了公路、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和要求,他们迅速行动,组成抢通保通突击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地震灾区,修通被地震损毁阻断的公路,捍卫了灾区救援“生命线”的畅通。平顶山市公路局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建豪和市公路局副局长马华堂同志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作为省交通运输厅赴川援建的3支队伍之一,抽调35名精兵强将组成援建江油项目组,并调集300多名工人、100余台设备入川,承担了30多公里公路和中原江油连心桥西引线工程建设任务。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工作总结会在四川省江油市召开。平顶山市公路局中亚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一处赢得了“中原筑路铁军”的称号。所承建的项目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优质工程,被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河南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分别授予“天府杯”金奖和“中州杯”金奖,同时,该局一批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表彰。
【心路】
峥嵘岁月稠
作为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孙建豪,对于平顶山市近5年来的公路建设最有话语权,因为他参与决策,前沿指挥,是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当他与记者面对面的时候,几年来走过的峥嵘岁月令他心情实难平静,他为有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开路先锋而骄傲,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战绩而自豪,更为交通运输事业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感到荣耀。正是由于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抓住了“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机遇,并且大胆决策,科学实施,才迎来了平顶山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最佳时期——
一是交通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是迄今为止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2亿元,年均增长9.2%,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97亿元的1.46倍。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234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16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由兰南、宁洛、郑尧、二广、叶舞等5条394公里高速公路以及1040公里的国道、省道干线组成的横联东西、纵贯南北、衔接周边的主干线公路网已构成交通主骨架;由3300公里县乡公路和8500公里村道构成的干支相连、通乡达村、内外沟通的农村公路网已经形成。这些,为确保平顶山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是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发展。5年前,全市仅有兰南高速、宁洛高速平顶山段,通车里程仅有179公里。 5年来,相继建成郑尧高速、二广高速平顶山段、焦桐高速叶舞段等3条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94公里,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密度达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区域高速公路网,凸显了平顶山在中原城市群中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大缩短了平顶山市与沿海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有力拉动了平顶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国省干线公路面貌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交通运输系统在改革任务重、建设资金紧张的形势下,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全面改善路容路貌,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5年完成干线公路投资18.76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213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公路以上974公里,占国省干线公路1040公里的93.7%。国道全部达到一、二级公路标准,县与县之间所有公路达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标准,全市好路率达到96%以上,路面质量和行驶安全性、舒适性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干线公路发展拉大了市区和县城的城市框架。
四是农村公路迅猛发展。从建市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平顶山市农村公路处于萌芽状态。“晴天土飞扬,雨天烂泥塘”是当时农民出行难的窘迫情状,西部山区山民更是望山兴叹,顺畅走出大山是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交通系统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真正把这一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实做好。“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7.4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280公里,95个乡镇实现通二级路,2652个行政村于2006年年底提前一年实现了通水泥(油)路的省定目标。实施了农村公路连片成网工程,许多乡镇实现连片成网,3000个自然村通水泥路,部分自然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800公里。一条条“经济路”“出口路”“致富路”的贯通,使农村公路成为促进城乡经济相融、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纽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5月30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参观了平顶山市“村村通”,对平顶山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说,村村通水泥(油)路,这是一个致富路、连心桥,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前提,是政府与农民心心相连的桥梁,是一项重要工作。
面对取得的巨大成绩,孙建豪并没有感到释怀和轻松,路在脚下,任重道远,“十二五”新的征程等待着他们奋力跋涉。他深知,要完成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加快交通发展的新使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建设任务重与资金短缺矛盾突出。虽然平顶山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但郑尧高速公路还是断头路,汝登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在融资渠道、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需要新的突破。干线公路抗灾能力差且还贷压力重。农村公路虽然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但路网规模加大,如何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巩固建设成果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二是管理任务重与体制、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撤销收费站后,干线公路超限超载车辆平均增加30%,“治超”形势十分严峻。理顺路政管理体制,建立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运输管理方面,运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公司化程度需要提升。再如提高行政村班车率、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程度等都是要着手解决的新问题。三是保优势、树形象的压力也很大。经过前几年大规模修建,平顶山市高速公路区域网络初步形成,干线公路网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但如何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巩固和提升平顶山在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等等,都是必修的一篇大文章。
近几年,以孙建豪局长为首的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一班人,参与平顶山市交通运输事业决策,掌控平顶山公路交通建设起落和进程,应该说,他们在修筑平顶山国路民路的同时,也在构筑自己的心路。记者在平顶山交通系统采访,与孙建豪局长等领导交谈,领略到他们通过实践产生的感悟,倾听到他们历经风雨凝成的心声: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十一五”时期,是平顶山交通建设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全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结果。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作为发展的总开关。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全国发展大格局接轨,迈入中原崛起第一方阵,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综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结合平顶山实际,坚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交通运输工作,不断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强固新支撑,是历史赋予平顶山交通人的光荣使命。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交通状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交通发展,这是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平顶山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成就和进步的关键所在。
——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交通运输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科学部署上来。对于上级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是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坚强后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为政理念,做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做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交通运输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理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市群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基础和后盾,民心之路才会万里长、万年长。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昂扬向上、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交通行业精神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软实力,才能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的敬业精神,已成为平顶山交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望】
翘首“十二五”
正确把握当前的发展形势,科学预测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个高明决策者必备的素质,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的决策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面对全国一日千里的发展形势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态势,总觉得重任在肩,征程万里。因而,他们在盘点“十一五”成果的同时,又在精心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
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克服当前困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三个服务”(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安全出行)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事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平顶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持续两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的要求,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建设任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将是平顶山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围绕平顶山“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布局,加快平宝叶鲁快速通道建设,优化干线公路结构,形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快速通道体系。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直达县城的20分钟交通圈,建设大外环公路,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二是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即坚持“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坚持适度超前的方针,加快交通建设、强化行业管理、推进队伍建设、深化文明创建,着力构建和谐交通,全面提升平顶山市公路交通综合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全市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这样一种大好形势,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应是当务之急。当前,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正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在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正抓紧编制“十二五”交通规划。在规划编制中,他们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先导性。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行业,在编制规划时,他们注意树立适度超前意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和保障作用。二是协调性。考虑到交通发展与社会发展大局相协调、与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相协调、与交通建设和运输服务相协调。三是科学性。把握发展趋势,找谁制约瓶颈,理清总体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进行民主决策,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四是持续性。通过规划,维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实现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实现全市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前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部、省规划,留足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在编制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好交通科技、养护管理、安全应急、节能减排、行业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
……
锦绣鹰城著华章,民生写在大地上。峥嵘岁月铿锵路,盛世欢歌唱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 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快车的逼近,鹰城之路将会更加宽广与坦荡。
“雄关漫道真如铁,坦途万里映日月。物流滚滚民生路,秀出鹰城大跨越。”这是当前平顶山公路交通图景的真实写照,是该市“十一五”期间最为辉煌的经济成果之一。“十一五”是迄今为止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255公里,密度为16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4公里,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密度达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1040公里的干线公路和11800公里的农村公路及21公里专用公路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全市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织成了以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支线为脉络、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交通网络,成功地打造了以市区为中心、县乡为支点、行政村为终端的半个小时经济圈。顺畅的人流、物流、产业流犹如一个个鲜活的乐符,跳动在鹰城大地的五线谱上,奏响了一曲铿锵有力的时代大交通乐章。
【背景】
顺势绘蓝图
把平顶山放在构建中原经济区大格局中去考量,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加凸显其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存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平顶山业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9家。工业产品有11个大类1300多种,原煤、发电量、帘子布等9种产品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不仅如此,平顶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强力开发带来了渐旺的人气,中原旅游文化又一经典正在平顶山书写。平顶山县域经济不乏亮点,人文景观星光灿烂——宝丰文化现象全国首创,鲁山风光独秀中原,舞钢宽厚钢材领先世界,叶县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郏县烟草成为地理标志,汝州神汤温泉国内罕见,其他县区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平顶山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率先崛起的条件……
5年前,河南省政府在制定“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坚持交通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全面提升交通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并提出要“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切实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平顶山市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2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景区保畅通,形成高速公路“双十字”交叉、市域半小时可达的快速交通网络。5年,弹指一挥间,大地飞歌,蓝图变为现实。
5年来,为了确保全市公路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平顶山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和指挥长的交通建设指挥部,并成立了由交通、发改委、财政、公安、水利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办公室,各县区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市交通运输局作为项目的承载实施主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交通战线干部职工和各县区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誓将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实施了这场规模恢宏的民心工程。
当时,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337公里,其中,仅有两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58公里,公路交通现状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凭着现代决策者的政治嗅觉和经济敏感,看到了公路交通难得的发展机遇,顺应了群众改善出行的强烈呼声,审时度势,登高望远,大胆决策,决心把平顶山由资源大市变为经济强市,进而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发展”。快速融入中原、走出中原,走向全国、融入世界,构建区域交通枢纽,支撑经济大循环,无疑已成为平顶山决策者首选的历史必然。于是,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夺取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打响了公路建设五年攻坚战。
【凝眸】
回首来时路
5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科学调度;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一班人深入一线,擂响战鼓;筑路大军奋力拼搏,汗浇热土。他们牢记使命,忘却甘苦,征程万里,积于跬步。一番番晨钟暮鼓,一场场风雨浇铸,踏平坎坷成大道,跨越天堑架通途,辉煌写在大地上,峥嵘岁月“十一五”……
倒排工期,强力推进5年来,他们路在脚下,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抢夺工期。时刻牢记年内竣工项目和跨年度工程项目进度期限,明确各阶段的工程计划目标,建立台账,细化任务,做到一项不漏,一天不误。施工单位人员和设备全员上岗,并发扬“白+黑”、“5+2”工作精神,延长作业时间,实行交叉施工和平行作业,一再掀起施工高潮和劳动竞赛。
狠抓质量,打造精品他们牢记“民生工程、质量为本”的宗旨,对工程质量实施立体式、全方位的质量监管。各个环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每项重点工程都运用最优的材料、装备及工艺,绝不留下任何隐患和遗憾。严格质量控制流程,实行工程首件确认和分项验收制度。加强对施工质量和监理工作的监管,严肃查处抽检不合格项目责任人,确保在建工程实体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提增效益,严控成本他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达到既能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又能从严控制建设成本,确保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严格规范前期资金使用,对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评估、合理补偿。全面加强工程计量管理,确保工程计量真实准确。严格工程设计变更,认真执行项目投资限额规定,全面实施工程同步跟踪审计,真正使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最值得回顾的应是2009年和2010年,因为这是一段极不寻常的岁月——
勇战危机,确保增长,实施投资拉动
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平顶山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的决策者们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魄和责任,按照中央关于“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战略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勇敢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克难攻坚,始终保持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势头不减。
他们自我加压,确保重点,勇克难点,将交通建设投资计划由年初的11亿元增至14.8亿元,增幅超过34%。其中,叶舞高速公路由7.6亿元调高至9亿元,干线公路由1.7亿元增至2.5亿元,农村公路由1.75亿元增至3.3亿元,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由500公里增至1000公里。为此,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十一五”任务不留遗憾。一是针对叶舞高速公路新增投资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局党委明确分工,领导成员分别带队督导,确保进度、质量、安全、廉政同步推进。项目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强化责任,科学组织,整体推进,掀起施工高潮,全年完成投资9.35亿元,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04%。叶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因而获得河南省“2009年度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二是突出抓好市政重点公路项目和干线公路建设,做好大中型修补及日常养护,以良好的路况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大中修建项目11个,全年共投资3.37亿元,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35%。三是全力以赴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使市委、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及时兑现,取信于民。全年完成投资4.12亿元,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25%。新改建农村公路1071公里,占调高后年度计划的108%。另外,改造危桥1881延米。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志在建业立功
“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人为本,修路为民,促进经济,构建和谐。平顶山交通人遵循“上等级、抓通达、重维护、保畅通、求平安”的发展理念,致力先行,服务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2009年以来,平顶山市交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平顶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战略,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树立大交通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实施“辐射工程”、“缓解工程”和“旅游畅通工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平顶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处在全省前列。
一是积极实施“辐射工程”,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为解决平顶山市区发展用地规模偏小、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腹地太小缺乏带动功能、区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等一系列问题,推进该市建设豫中地区中心城市、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中国中部重要化工基地,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实施平宝叶鲁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服务、公共交通等方面相互衔接的战略,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功能协调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规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宝叶鲁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市交通运输局克服资金、环境等困难,强力推进全长11.9公里双向8车道长安大道西延工程。同时规划建设平叶、平鲁快速通道建设。3条快速通道建成后,将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直达县城的20分钟交通圈,大大增强市区的引领、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
二是加快推进“缓解工程”,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平顶山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保有储量 56 亿吨,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城市,为国家和河南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轻进重出”的产业结构带来了超限超载、路面损毁严重的问题。作为煤炭的主要运输通道南环路、北环路和西环路,因重载运输车辆频繁通过,如今路面已变成网格状,坑洼不平,车过之处,飞沙走石、沙土飞扬、油灰弥漫,不仅制约着煤炭等资源的外运,而且严重影响平顶山市的形象。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这3条道路进行改扩建,由交通运输部门承建,建成后纳入城市道路。西环路加快改造工程全长3.75公里、南环路加快改造工程全长15.48公里,北环路加快改造工程全长27公里,均按双向6车道设计。南环路、西环路改建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5月建成通车。南环路、西环路二期工程和北环路加宽改造工程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通车。同时,为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正着手规划建设大南环、大北环公路。大南环路全长38公里,东接国道311线,西连省道242线,双向6车道;大北环路东起许南公路,西至省道236线。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疏导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
三是强力推进“旅游畅通工程”,提升香山寺旅游新形象。为把香山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佛教圣地,把大香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连接新城区和香山寺的快速通道大香山路。大香山路南起新城区明月路北端,北至香山寺南门广场,全长4.26公里,双向6车道,已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将于2010年年底建成通车,不仅可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而且对开发旅游资源、推动观音文化的传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而且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全省、全国大局,在抗震救灾抢通保通行动中屡建业绩。他们制订完善了公路、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和要求,他们迅速行动,组成抢通保通突击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地震灾区,修通被地震损毁阻断的公路,捍卫了灾区救援“生命线”的畅通。平顶山市公路局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建豪和市公路局副局长马华堂同志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作为省交通运输厅赴川援建的3支队伍之一,抽调35名精兵强将组成援建江油项目组,并调集300多名工人、100余台设备入川,承担了30多公里公路和中原江油连心桥西引线工程建设任务。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工作总结会在四川省江油市召开。平顶山市公路局中亚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一处赢得了“中原筑路铁军”的称号。所承建的项目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优质工程,被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河南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分别授予“天府杯”金奖和“中州杯”金奖,同时,该局一批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表彰。
【心路】
峥嵘岁月稠
作为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孙建豪,对于平顶山市近5年来的公路建设最有话语权,因为他参与决策,前沿指挥,是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当他与记者面对面的时候,几年来走过的峥嵘岁月令他心情实难平静,他为有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开路先锋而骄傲,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战绩而自豪,更为交通运输事业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感到荣耀。正是由于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抓住了“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机遇,并且大胆决策,科学实施,才迎来了平顶山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最佳时期——
一是交通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是迄今为止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2亿元,年均增长9.2%,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97亿元的1.46倍。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234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16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由兰南、宁洛、郑尧、二广、叶舞等5条394公里高速公路以及1040公里的国道、省道干线组成的横联东西、纵贯南北、衔接周边的主干线公路网已构成交通主骨架;由3300公里县乡公路和8500公里村道构成的干支相连、通乡达村、内外沟通的农村公路网已经形成。这些,为确保平顶山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是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发展。5年前,全市仅有兰南高速、宁洛高速平顶山段,通车里程仅有179公里。 5年来,相继建成郑尧高速、二广高速平顶山段、焦桐高速叶舞段等3条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94公里,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密度达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区域高速公路网,凸显了平顶山在中原城市群中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大缩短了平顶山市与沿海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有力拉动了平顶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国省干线公路面貌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交通运输系统在改革任务重、建设资金紧张的形势下,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全面改善路容路貌,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5年完成干线公路投资18.76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213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公路以上974公里,占国省干线公路1040公里的93.7%。国道全部达到一、二级公路标准,县与县之间所有公路达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标准,全市好路率达到96%以上,路面质量和行驶安全性、舒适性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干线公路发展拉大了市区和县城的城市框架。
四是农村公路迅猛发展。从建市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平顶山市农村公路处于萌芽状态。“晴天土飞扬,雨天烂泥塘”是当时农民出行难的窘迫情状,西部山区山民更是望山兴叹,顺畅走出大山是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交通系统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真正把这一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实做好。“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7.4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280公里,95个乡镇实现通二级路,2652个行政村于2006年年底提前一年实现了通水泥(油)路的省定目标。实施了农村公路连片成网工程,许多乡镇实现连片成网,3000个自然村通水泥路,部分自然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800公里。一条条“经济路”“出口路”“致富路”的贯通,使农村公路成为促进城乡经济相融、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纽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5月30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参观了平顶山市“村村通”,对平顶山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说,村村通水泥(油)路,这是一个致富路、连心桥,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前提,是政府与农民心心相连的桥梁,是一项重要工作。
面对取得的巨大成绩,孙建豪并没有感到释怀和轻松,路在脚下,任重道远,“十二五”新的征程等待着他们奋力跋涉。他深知,要完成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加快交通发展的新使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建设任务重与资金短缺矛盾突出。虽然平顶山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但郑尧高速公路还是断头路,汝登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在融资渠道、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需要新的突破。干线公路抗灾能力差且还贷压力重。农村公路虽然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但路网规模加大,如何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巩固建设成果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二是管理任务重与体制、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撤销收费站后,干线公路超限超载车辆平均增加30%,“治超”形势十分严峻。理顺路政管理体制,建立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运输管理方面,运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公司化程度需要提升。再如提高行政村班车率、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程度等都是要着手解决的新问题。三是保优势、树形象的压力也很大。经过前几年大规模修建,平顶山市高速公路区域网络初步形成,干线公路网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但如何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巩固和提升平顶山在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等等,都是必修的一篇大文章。
近几年,以孙建豪局长为首的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一班人,参与平顶山市交通运输事业决策,掌控平顶山公路交通建设起落和进程,应该说,他们在修筑平顶山国路民路的同时,也在构筑自己的心路。记者在平顶山交通系统采访,与孙建豪局长等领导交谈,领略到他们通过实践产生的感悟,倾听到他们历经风雨凝成的心声: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十一五”时期,是平顶山交通建设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全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结果。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作为发展的总开关。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全国发展大格局接轨,迈入中原崛起第一方阵,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综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结合平顶山实际,坚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交通运输工作,不断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强固新支撑,是历史赋予平顶山交通人的光荣使命。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交通状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交通发展,这是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平顶山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成就和进步的关键所在。
——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交通运输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科学部署上来。对于上级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是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坚强后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为政理念,做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做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交通运输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理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市群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基础和后盾,民心之路才会万里长、万年长。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昂扬向上、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交通行业精神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软实力,才能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的敬业精神,已成为平顶山交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望】
翘首“十二五”
正确把握当前的发展形势,科学预测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个高明决策者必备的素质,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的决策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面对全国一日千里的发展形势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态势,总觉得重任在肩,征程万里。因而,他们在盘点“十一五”成果的同时,又在精心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
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克服当前困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三个服务”(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安全出行)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事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平顶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持续两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的要求,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建设任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将是平顶山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围绕平顶山“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布局,加快平宝叶鲁快速通道建设,优化干线公路结构,形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快速通道体系。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直达县城的20分钟交通圈,建设大外环公路,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二是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即坚持“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坚持适度超前的方针,加快交通建设、强化行业管理、推进队伍建设、深化文明创建,着力构建和谐交通,全面提升平顶山市公路交通综合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全市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这样一种大好形势,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应是当务之急。当前,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正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在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正抓紧编制“十二五”交通规划。在规划编制中,他们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先导性。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行业,在编制规划时,他们注意树立适度超前意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和保障作用。二是协调性。考虑到交通发展与社会发展大局相协调、与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相协调、与交通建设和运输服务相协调。三是科学性。把握发展趋势,找谁制约瓶颈,理清总体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进行民主决策,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四是持续性。通过规划,维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实现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实现全市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前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部、省规划,留足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在编制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好交通科技、养护管理、安全应急、节能减排、行业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
……
锦绣鹰城著华章,民生写在大地上。峥嵘岁月铿锵路,盛世欢歌唱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 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快车的逼近,鹰城之路将会更加宽广与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