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涛万顷埋忠骨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chang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带邓世昌精心管训
  屈指数来,当年被大清光绪皇帝称为甲午海战“第一勋”的“致远”舰,已在茫茫海底沉睡了120年。
  “致远”舰是1885年底从英国订购的。尽管吨位不大,只有2300吨,但轮机马力达5500匹,时速18海里,设各型舰炮23门,鱼雷发射管4具,且于舰艏下暗藏“冲角”,最突出的是整体呈楼船型,双桅、单烟囱,艏楼甲板上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在艉楼甲板上还有一个备用指挥台。在当时,“致远”舰属于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
  “致远”舰的管带名邓世昌。舰由他从英国接回,此后他便一直任该舰管带。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青少年时期,他“性沉毅,留意经世之学”,曾学过经商。1866年秋,他随父亲贩茶到上海,亲眼看到西方国家的舰船在黄浦江和我海面上横冲直撞,怒不可遏。他红着两眼宣誓似地对父亲说:“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海军处处被人欺,是没有出路的。”翌年初,福建船政学堂招生,他毅然赶去应考,被录取为驾驶班第一期学员。邓世昌聪明干练,加上报国心切,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在校期间,他就很受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器重,毕业后入福建水师,先后任“海东云”、“振威”“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着手筹建北洋水师,“闻世昌熟悉驾管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点名把他调入北洋水师,先后任“镇南”舰、“扬威”舰管带。1887年7月,在英国订购的“致远”、“靖远”舰竣工,邓世昌受命以参将衔与守备邱宝仁等一起赴英接舰。
  同年9月12日,“致远”舰、“靖远”舰及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等舰,一起驶离英国朴茨茅斯港,踏上了跨越三大洋的回国航程。此次接舰领队,是受聘担任北洋水师总教习的英国人琅威理。归航途中,舰艇编队在琅威理的统领指挥下,安排了不少海上训练。但邓世昌仍不满足。他按照自己的想定,加大训练难度,增加训练科目。时而“操水险、火险”,练损管,时而“提升搬运炮弹,作备攻”,把一路训练搞得有声有色。12月26日,接舰编队抵达厦门,翌年初抵大沽口。通过一路训练,“致远”舰官兵已各自熟悉本职技能,可以担负战斗任务了。因接舰有功,邓世昌升为“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爱舰爱海,恪尽职守。由于大量经费被挪用,北洋海军组建不久即供给不足,军纪废弛。数十艘战舰的北洋海军,饮酒、赌博成风,“自左右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邓世昌不与为伍,始终不带家眷,与下级官兵一起住在舰上,一心一意治军练兵。他从军27年,只回家过三次,最长的一次也只在家中住了七天。中法战争期间,邓世昌父亲病故,他主动提出不奔丧。家中治丧期间,他在舱内反复默写“不孝”二字,泪如雨下。由于他“做事惟谨、治事精勤”,苦心钻研海军战略战术,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管带、操舰水平在北洋水师官佐中均技高一筹。在他的精心管理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邓世昌赢得了下级官兵的钦佩和敬仰,也引起了同僚官佐的嫉恨和排挤。但邓世昌不为所动,依然没日没夜地由他的爱犬“太阳”陪伴着,守在战舰上,一丝不苟地督促战舰保养,组织操驾、战斗训练。
  1894年5月,大权在握、炙手可热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海军,所到之处自是一片捧场赞歌,然而邓世昌依旧不肯趋势随俗。他当众一条条历数了军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有效弹药匮乏,武备落后;供应煤炭质量低劣;官佐无责任感,训练敷衍,军舰保养差。并具体提出,“致远”舰水密门橡皮老化,因没有钱外购,无从替换……这样下去,没有战事尚可,一有战事必酿大祸!李鸿章当然清楚邓世昌讲的都是真情实话,但他讲话尖刻、不留情面,令李鸿章十分尴尬、难堪。李一边强压住怒火虚与敷衍,一边暗下决心:此等不识相,必得寻机教训教训他!
  然而,这个机会没有等到。两个多月后,邓世昌的话不幸而言中了。
  血拼黄海大东沟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年7月,以日本海军突袭北洋舰队向朝鲜的运兵船为导火索,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日海上战争。作为北洋舰队航速最快的主力战舰,“致远”舰在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中立下了卓越功勋。
  战斗于17日中午打响。日军以“松岛”“吉野”等12艘战舰组成两个游击队协力出击。北洋舰队先是由“定远”与“致远”“镇远”等10艘战舰迎战,后在大东沟口外停泊警戒的“平远”“广丙”两艘舰也参加了战斗。双方24艘战舰在海面交火,且大都是先进的蒸汽机舰船。海战规模之大,是此前世界上所没有的。
  战斗一开始,在邓世昌娴熟的操纵指挥下,“致远”舰一面连连发炮轰击日舰,一面掩护旗舰,充分发挥出了速度快、机动灵活的优势。史书上记载:“致远”舰于“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战斗打到下午3时许,“致远”舰已弹痕累累,水线以下多处被击穿,由于水密门隔舱的橡皮年久老化,难以堵漏,海水哗哗涌入舱室,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这时邓世昌突然发现,旗舰“定远”号被日舰击中要害,舱面燃起大火,形势十分危急。日舰第一游击队则抓住“定远”舰集中人力灭火之机,频频发炮,全力向其扑去。而这时“致远”舰弹药已不多了。邓世昌遂果断地对帮带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于是下令将“致远”舰驶出“定远”舰之前,用舰艏撞沉“吉野”。陈金揆受命,立即指挥官兵开足马力向前冲去。日舰见“致远”舰来势凶猛,遂集中火力向其轰击。炮弹像雨点一样朝“致远”舰压来,部分官兵开始慌乱。邓世昌昂然挺立在指挥台上,神色镇定地对大家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全舰官兵深受鼓舞,遂“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吉野”发觉邓世昌的意图,迅疾规避,同时与其它三艘日舰一齐向“致远”舰集炮轰击。3时30分,“致远”舰被击中要害,机器锅炉爆炸,迅速下沉······
  “致远”舰沉没后,邓世昌落入水中。舰上配置的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绝上艇。随从刘忠拚力游到他跟前,把一个救生圈递给他,也被他推开。就在邓世昌即将沉没时,他的发辫被爱犬“太阳”拉住了。通人性的“太阳”不忍让主人葬身大海,“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见此情景,邓世昌热泪盈眶,于是伸出手把爱犬抱在怀里,与其一起追随自己的爱舰“致远”号沉入水中。舰上官兵260余人,大部壮烈牺牲。
  由于“致远”舰奋勇迎战吸引了敌人的火力,使“定远”舰顺利灭火转危为安,重新投入战斗。
  与大海永恒
  黄海大东沟之战,是甲午战争关键的一仗。此后的结局是悲惨的:旅顺、威海接连失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然而,“致远”舰在危急关头英勇悲壮的一刻,却震动了大清朝廷、乡野渔樵,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心存芥蒂的李鸿章,闻讯嗟叹不已,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等之人!”
  光绪皇帝则含泪撰联赞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重金抚恤邓母,为邓氏家族修祠建庙,并亲自撰写了祭文、碑文。
  战斗结束后,沿海人民怀着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自行组织起来,纷纷驾舟出海,用渔网拖,冒着生命危险到海底探摸,了解“致远”舰到底沉落何处,找寻邓世昌的遗体······
  “致远”舰沉留在大海深处,英雄的遗体无从找寻。然而,“壮节公庙”、邓世昌塑像(连同他心爱的“太阳犬”),却在大鹿岛、在成山角、在威海市,在英雄的故乡广州,一个又一个地竖立起来。“致远”舰与管带邓世昌等壮烈牺牲的官兵,都将与大海永恒,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永生!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三百万颗民族心》是一部描述苏中四分区(今通、如、海、启地区)反清乡斗争的纪实文学作品,1993年9月在苏中四分区反乡清乡斗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新四军老战士龚德向新四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  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该书再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日寇对苏中的清乡,首先从四分区开始,在清乡圈子周围遍筑碉堡,挖掘深沟,设置长达35
期刊
2021年春节前,“惠爱·胡家渡”基金会发起人胡国良一行人来到堰桥老年公寓,看望慰问这里的本村百岁老人,并送上一万元尊老金及慰问品等。胡国良是无锡市惠山区金惠社区胡家渡村的退役军人、江苏堰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心为国防、心向人民、心怀大爱”,在追梦征程中创业担当、砥砺前行。  心为国防,好男儿从军报国  今年57岁的胡国良,从小就有从军报国的梦想。1982年10月,刚满18岁的他不顾父母反
期刊
约好的下了飞机就去黄福林(又名小黄河)老人家中采访,结果飞机延误,采访时间一改再改而推迟至次日下午。去之前担心老人会对此“置气”,谁知老人不仅全然不提采访改期之事,还关切地问我初到云南习不习惯。关切的话语,和蔼的面容,使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距离感一下全无。我们坐在客厅里,沙发前的茶几上全是老人阅读学习的材料和书籍,他已是89岁的高龄,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小“孤儿”变成小战士  1937年抗
期刊
“虽然不着军装,无愧强军使命;入列融通舰队,意味新的启航!”  新年伊始,中国融通集团旅发公司南京君通九华饭店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李晓珊,展望新征程、谋划新发展,语间透出浓浓的文化韵味,令人强烈地感受着魅力九华孜孜笃行的魂与魄。  特殊三月的一缕春风  2020年3月5日,六朝古都南京。  北京东路与龙蟠中路的交会路口,数月沉寂闭市的街面,突然出现了令人振奋的一幕:临街的九华饭店大门口,一个“爱心小
期刊
“清明忆英烈,忠魂贯长空。”连日来,沭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切实做好清明期间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积极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要求。为满足社会各界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需求,该局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及时启动《清明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要求,确保清明节期间安全祭扫的各项管理措施和服务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环境整治,优化
期刊
人物介绍:  邓文秀,1925年生,山东人。1938年参加革命,开始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被调入新四军军部卫校学习,从事医务工作。1944年和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团长周纯麟结为连理,离休前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华东饭店副主任。  我的老家在山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一直打到我家乡。父亲生前是个小手工业者,被日本人杀害了。母亲当时才30多岁,一个人带着6个孩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期刊
人物简介  康建,女,1927年生,江苏如皋人。1944年进入新四军抗大五分校学习,随即参加新四军。战争期间一直从事地方工作,参加过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她做过女派出所长,当过法院院长,她长期工作在司法战线。  我参加革命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的。1944年不仅我的家被日本鬼子烧掉了,就连我们的学校盐垦中学也被烧掉了,所以我无路可走,只有参加革命,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盐垦中学的校长是孙伟民。
期刊
今后农村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眼下,围绕这一“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理论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在积极探索。2013年9月以来,江苏省启东市老促会在对种田大户朱锦荣的调查访问中,也在积极寻找这方面的答案。  朱锦荣从小在家务农,早年虽然从事过商贩,但喝惯了农村的水,闻惯了泥土香,最终还是在农村留了下来。特别是当他看到农村从事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者,就是妇女和小孩,
期刊
2014年3月26日,我一接到“周克玉将军不幸于昨天逝世”的北京来电,就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的病逝让我感到失去亲人般的痛楚。他慈爱的笑容,他的谆谆教诲,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  如果把我十八年来的成长写成一本书,那么,每一页无不渗透着周爷爷的关怀和期望。请让我随手翻开其中的几页,来简述这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吧!  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将我一手带大的祖母去世了,两个多月后,母亲又不幸逝世。面对一贫如洗的
期刊
他有一颗能焐热百姓的心,他把群众当亲人,他是老区群众心中的“温暖使者”,他为大家好事实事办了一箩筐。2013年11月10日,他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离开了这片深爱的老区热土。  他就是大丰市南阳镇老促会原理事长马加明。  “老马年底咋没来”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时。南阳镇祥西村九组村民祁东红至今都难接受“老马没了”的现实。一提起镇老促会原理事长马加明,没几句话,这个44岁的刚毅汉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