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笔者围绕这个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思考与探索,结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遵循原则,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在长期一贯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巩固训练的成果,我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基于上述现状,新大纲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中年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最佳诠释。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四)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在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想到,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应多多给予肯定、鼓励。
二、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发展个性
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即要有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二)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如:写人物传记、写想象作文、写科幻故事、写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三、“作文个性化”的训练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发掘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让学生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件很难的事情,反而感到写作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良好平台,因此学生的写作热情也高涨起来了。
一、遵循原则,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在长期一贯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巩固训练的成果,我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基于上述现状,新大纲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中年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最佳诠释。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四)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在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想到,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应多多给予肯定、鼓励。
二、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发展个性
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即要有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二)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如:写人物传记、写想象作文、写科幻故事、写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三、“作文个性化”的训练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发掘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让学生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件很难的事情,反而感到写作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良好平台,因此学生的写作热情也高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