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8日,以“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第15届亚洲纺织会议暨第九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绍兴柯桥盛大开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王玉忠,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国际纺联理事长Christian P. Schindler,第14届亚洲纺织学会联盟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忻浩忠,绍兴市柯桥区委常委、柯桥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诸剑明,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以及亚洲纺织学会联盟(FAPTA)理事会成员等出席大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代表共聚江南水乡绍兴柯桥,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共同探讨纺织科技发展未来趋势。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第15届亚洲纺织学会联盟主席伏广伟主持。
本届大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国家纺织面料馆承办,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协办,同时获得东华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英国纺织学会、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大力支持。
共同探索多边合作
忻浩忠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亚洲纺织学会联盟(FAPTA)的历史,亚洲纺织会议(ATC)是FAPTA的主要活动之一,每两年召开一次。自1992年至今已在FAPTA成员所在地成功召开了14届,为纺织科技人才提供了优秀的交流平台,在汇集智慧思想、进一步促进多边合作、推动纺织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诸剑明在致辞中表示,柯桥地处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中地,纺织业产能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柯桥还有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集中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纺织产品在此交易,销售网络遍布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柯桥围绕“打造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先行区”这一目标,深入实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纺织时尚创意产业。依托“一带一路”开展“丝路柯桥·布满全球”行动,柯桥纺织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一座具有独特产业优势的国际纺织之都。他表示,通过本届亚洲纺织会议,柯桥纺织企业能与全球企业开展更多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为世界纺织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孙瑞哲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纺织科技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面对外界的不确定环境,纺织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亚洲纺织工业在世界传统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纱线产量占全球纱线产量的82%。他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是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伙伴,也是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期望与更多国家开展实务合作。“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现在已经有超过136个国家参加了“一带一路”倡议,30个国际组织支持这一倡议,我国也与超过194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不仅仅是产能方面的合作,也期望吸引世界优秀科技人才共同在高新技术方面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合作。
他强调,中国纺织科技在“一带一路”发展中要有新的作为。首先,要建立智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希望中国的大学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多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其次,要建设科研科技园区。再次,要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科技人文交流,比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设立了国际化的“纺织学术创新奖”,表彰在世界范围内纺织科学研究及应用中取得突出创新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孙瑞哲表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希望通过凝聚更多的全球优秀人才为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汇集最尖端纺织科技成果
在9月27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布商大会上已经为大家呈现了2个主题报告: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的“用于能源、环境和电子领域的纤维和纺织材料”,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教授的“高性能纤维可编织技术研究及其在重大工程领域的应用”;并进行了先进纤维材料论坛、功能材料与功能纺织品分会场、现代纺织技术论坛、新型毛纺织加工技术分会场、丝绸科学与技术分会场、生态染整技术分会场、服装科技创新分会场、纺织品测试与评价分会场8个不同主题超过90场交流。
为了引领纺织科技工作者在更广泛的学术前沿领域探索,在主题大会上,组委会特邀了来自海内外的院士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围绕“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做主旨发言。他提出了一种纳米纤维体型构建的新方法,通过该技术获得了具有稳定体型胞腔结构的超轻超弹纳米纤维气凝胶,该材料有望进一步提升纳米纤维在吸音保暖、油水分离、空气过滤、高温隔热等领域的应用性能,为纳米纤维体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功能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新加坡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Seeram Ramakrishna以“智能可穿戴产品:纳米技术及纳米纤维”为题,详细介绍了智能可穿戴产品、轻型纺织品、自清洁纺织品、电子纺织品、机器人表面材料、再生纺织品等多种高功能纺织品的发展及潜在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围绕“纤维织物的多功能化”做主旨发言,探讨制备具有普适性的多功能涂层织物,该涂层可用于改性多种纤维基材,所制备材料的表面具有优异的超疏水/超疏油、抗菌、阻燃、自清洁等功能。
日本信州大学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倪庆清的报告是“多元立体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介绍了多维纺织复合材料的最新开发成果,重点探讨了用于开发纺织结构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在增强纺织结构界面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和扩大应用领域方面所起的作用。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Gajanan S.Bhat,韩国汉阳大学教授Seong Hun Kim,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艺学院、法国纺织材料与工程国家实验室教授Ludovic koehl,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范金土,英国利兹大学教授Chris Carr,分别为大会作题为“新一代纺织材料纳米纤维技术及多功能性研究进展”“全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新时期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纺织业人本设计方法探讨”“个性化热湿管理之智能纺织品研发”“为回收而设计时装:着色剂和整理剂的稳定性”的主旨报告,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表彰先进,从科技源头助力中国纺织强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纺织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重大突破,这一切都离不开始终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在主题大会上,备受瞩目的2019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获奖名单出炉。大会宣布2019纺织学术大奖授予江南大学教授高卫东;姚菊明等5人荣获2019纺织学术带头人奖;蔡伟龙等3人荣获2019纺织技术带头人奖;陈烨等3人荣获“绍兴飞亚”2019纺织青年科技奖;陈超等5人荣获“百草纤维”2019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大会还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酶应用技術科研基地”等7家科研基地,西安工程大学等20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这是给予纺织科研人才的最高荣誉。高卫东来自江南大学,在纺织领域奋斗了41年,此刻站在领奖台上的他无限感慨:“感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这是对于我多年来在纺织领域所做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鼓舞和鞭策,也是对近20年来江南大学纺织学科进步的肯定。江南大学一直在努力,我们将继续努力,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和我的团队继续在纺织绿色制造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的工作,为纺织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40余年来,强烈的使命感督促着每一位奋战在纺织领域的“科研战士”不断去奋进、突破。高卫东谈道,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大学一定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外,不仅仅是要跟企业结合,让更多的毕业生在创新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师也要走到企业中去,这也是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
对此,姚菊明表示赞同,他坦言,论文反映教师的基础研究能力,不能过分强调基础研究,而忽略与产业相融合。他建议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多引导教师、学生与企业的结合,加强纺织工程实践,加强各学科领域的交叉,不断推动产学研融合。
天津工业大学的黄庆林教授代表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奖者接受记者采访。黄庆林是2016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推举的第二期中国科协青托项目托举对象,本次获奖是对他3年来成长以及取得成绩的再次肯定。
进入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具有了科技、时尚以及绿色的发展新定位,承载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任,可喜的是,在中国纺织领域科研人员不断努力下,无数实力硕果频现,推动中国向纺织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