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微探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疑难法律问题中,由于法律本身的空缺性,法律解释方法的不确定以及解释者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追求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往往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法律的局限性,避免因固执于传统的法律确定性含义而陷入僵化、刻板,从而背离法律的目的和价值,解释者进行法律解释时必然具有自由裁量的“造法”性质,具体可能表现为对法律缺漏的补充,也可能表现为在不同的解释观点之间作出判断和选择。
  【关键词】:法律解释 客观性 疑难案件 法律推理
  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够推导出确定的答案。在规则含义不明确时,法律人不可避免地要解释法律。但法律解释不同于法律本身,研究和分析法律人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不滥用解释的权力,正确解释法律,这是法律解释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法律解释释义
  (一) 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指法律人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含义所做的进一步说明。法律解释的对象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法律”,而是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在内的多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时,法律解释不仅是对个别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的说明,而且也可以指对整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阐述。从单纯字面上讲,法律解释的任务就是说明或揭示、判断某种先在的意志或规则。一般而言,形式上的确定性与内容上的确定性是一致的,但也常常发生偏差。为了更好认识法律的客观性,我们通过法律规则进行考察,因为法律规则是法律的核心问题。
  (二)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是指法律解释主体在现实社会中,基于共同的法律理念和原则,按照法律文本的原意进行理解和说明。其中用词的基本含义是:“法律”主要指制定法;“法律文本”指“法律条文,’;“原意”指立法者赋予法律条文的“含义”、“意义,’;“理解”指解释者对法律文本意思的内心把握;“说明”指对理解结果的外在展示。法律解释客观性极力倡导的是对法律的确定性以及解释者的非个人化的追求,其目的在于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则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对社会生活的调整。
  二、 追求法律解释客观性的目标和方法
  法律解释方法的目的是实现法律解释目标的。法律解释的目标决定着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的目标是法律解释客观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对法律解释的目标进行考察。
  (一) 追求法律解释客观性的目标
  立法者的意欲表达和文字实际所表达含义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解释者应探究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法学界的法律思想可以分为主观的法律解释观和客观的法律解释观。主观的法律解释观即立法者意思说主张文本只是表达立法者意思的工具,法律解释的任务是发现立法者的意思而不是文本的意思。客观的法律解释观即法律意思说认为法律一经公布就从立法者手中脱离成为客观存在,具有一定含义。
  (二) 追求法律解释客观性的方法
  法律解释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解释方法运用不当,必须会削弱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法律解释方法的优先性模式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提供了合理正当的路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模式在司法裁判中所提供的路径作用,主要是一种预设作用。这种预设作用对于法律解释的实际操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是予以取代的。这一优先性模式可以表述如下:
  第一,如果文义解释的解释条件得以满足,它就应该优先于其他解释方法而被运用;
  第二,只有首先考察文义解释的解释结果,并且有某种理由对此结果的合理性表示怀疑,才能进而考虑与文义解释相关的解释方法;
  第三,只有在考察了文义解释及与其相关的解释方法的解释结果之后,才能进而考虑目的解释方法。在法律解释中诉诸于法律的目的,通常是所涉及的目的相对而言更为重要,否则使用该解释方法就不恰当。
  三、 法律事实的解释
  在法律的具体适用中,不仅法律条文需要解释,法律事实同样离不开解释。法律与法律事实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任何一方法律解释便失去现实意义。法律解释就是连接法律与案件事实的桥梁,解释者一方面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寻求对法律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必须对法律事实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定性,在对事实分析定性的过程中又要解释法律。也即在分析事实中解释法律,在解释法律中分析事实,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解释的循环现象其实是一个法律思维过程。
  四、 实现法律解释客观性的途径—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主要是围绕法律文本来展开工作,它是法律实施的前提。抽象的法律条文只有通过解释者的解释才能变得实际有效,才能与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对接。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在于理解和说明法律,以构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对法律事实的解释是构建法律推理的小前提,而法律推理则是为了使法律规则(大前提)和法律事实(小前提)结合得更加完美,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逻辑,从而使结论具有不可抗拒的客观性.由此看来,法律解释强调的是客观地贯彻法律,实现立法者的意图;而法律推理则强调更合理地适用探討法律规则与法律事实的相关关系以及通过它们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客观。从这种意义上讲,法律推理是法律解释的后续性工作,是实现法律解释最终目标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宋峰(1994),男,汉,籍贯:山西省洪洞县,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其他文献
【摘要】:《禁毒法》颁布以来,诊断评估工作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省、市、自治区强戒所普遍开展开来。但在实践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碰到了一些难题。笔者持续跟踪调研多个基层一线单位的具体实践,在梳理归纳发现的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总结探索出了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处。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诊断评估 戒毒目标  2018年5月29日,湖南省公安厅、司法厅、卫生计生委共同修订印发《湖南省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程时最响亮的“集结号”和“冲锋号”。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成都产业投资集团作为成都市属重要国有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新思想、争创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心城市的
期刊
【摘要】:构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遵循宣传规律、易于具体操作的高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党建工作评价的有力支撑。构建过程表明,指标项目按照高校共同的、基本的标准来确立,权重按照分层、分类的标准来确定,体现本科、高职与民办三类高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
期刊
【摘要】:射击运动是一项受心理因素影响极大的运动项目,心理素质的较量已成为了射击运动员竞赛的另一个重要的制胜因素。本文通过对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心理训练在射击项目训练过程中的应用做一阐述,旨在为射击运动员及教练员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射击 训练 心理调控  心理能力在竞技能力结构中占据决定性作用。我国项群训练理论的创始人田麦久学者把射击项目定
期刊
【摘要】:唐代道教心理养生思想以“向内探索”、“求静原则”、“以心养形”三个方面为其理论特点,倡导人们关注内在,保持内心湛寂虚静,以养护心神,达到维护身心和谐,进而保养生命健康的目的。唐代道教心理养生思想以追求内心平和宁静为基础,辅以种种法门帮助和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调和身心,以达到身心安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关键词】:唐代 道教 心理养生  道教是发源于中华文明的本土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
期刊
【摘要】:侗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侗锦织造技艺得到蓬勃发展,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由多个方面探寻保护该技艺的实质性方法。  【关键词】:侗锦织造技艺 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一项标志,侗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组成部分,加强对侗锦织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目前,以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趋势。  一、非物质文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市体校体操队和陕西省竞技体操队队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平时训练的受伤问题,进行了问卷的调查,对竞技体操的运动员的受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在训练中如何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竞技体操 训练 伤病  1.绪论  本研究针对西安市体校体操队和陕西省竞技体操队队员实施问卷调查研究,以了解竞技体操队队员运动训练时运动伤害发生时的活动项目、伤害部位等。将所得资料
期刊
【摘要】: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因为事件来自假托,所以寓言的由来常常变幻无方、灵动天矫;因有所寄托,所以寓言历来都是寄意深远。中国寓言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寓言叙事文具有突出的特点。古代朝鲜半岛也有着悠久的寓言创作历史,但其发展滞后于中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本文即对中国寓言叙事文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寓言叙事文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寓言
期刊
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寻求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是新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  1.即时性  与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相比,新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使新媒体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可
期刊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种自媒体层出不穷,有些官媒的公信力甚至比不过一个网络大V,有时候长篇累牍的正面宣传甚至抵不过一个微信小段子,我们传统的宣传和教育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利用全媒体做好信息传播,是摆在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内容上,要关注“三线”,掌握话语权。在全媒体时代“话语权”需要博弈:大家都晓得,目前在网络上,“负面信息就是好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