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给水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给水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设计环节,要选择先进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设计,以确保给水排水工程的顺利施工。近年来,BIM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而且优势较为明显,大大提高了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水平,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给水排水工程;应用
  1、BIM技术概述
  BIM新技术的应用基础是将每一个构件都看作是单一的元素,是将元素中的几何数据、物理特性、施工要求、价格等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实现对建筑模型的整体数据化,并将此数据化的建筑模型进行整理,形成有效的数据资料库。对建筑物构件进行数据的整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各个建筑元素几何特征的及物理特性的反映,每个元素还同时能够保留自身与建筑整体的相互联系,实现了建筑系统的完整性及层次性。
  建筑工程中给水排水设计具有一定的流程,即方案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在此整个流程中,其与建筑自身的寿命周期相一致,当前,BIM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在设计阶段中,所应用到的BIM技术主要是BIM设计软件以及辅助设计软件,而在施工阶段中对BIM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施工方案组织及工程量计算。
  2、BIM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优势
  2.1技术特点
  第一,可视化。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更加复杂,会影响施工技术人员的想象和理解。基于BIM技术下,促使线条式的构件转变为三维立体实物,一方面方便施工人员读图识图,另一方面加强了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生成报表和效果图,而且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均处于可视化状态下。
  第二,协调性。建筑施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主要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成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举例来说,设计人员设计的给排水管道,和土建专业的梁柱结构产生冲突,后期只能变更设计。基于BIM技术下,可以生成建筑模型,对专业碰撞问题进行协调,提供最优化的改进措施,避免设计变更或后期返工。
  第三,模拟性。BIM技术的模拟性,不仅能模拟出建筑模型,还能模拟出真实世界中无法操作的事物,例如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紧急疏散模拟等。在招投标期间,通过4D模拟能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用来指导现场施工作业;而5D模拟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第四,优化性。建筑工程的优化,受到时间、信息、复杂程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利用BIM技术,其一能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将设计方案和投资回报相结合,以供业主合理选择;其二能对特殊项目设计进行优化,例如幕墙、裙楼等异型设计,可以对造价和工期进行改进。
  2.2应用优势
  结合工程实践,BIM技术的应用优势如下[2]:①三维渲染,给人们带来真实的视觉冲击,提高中标几率;②快速算量,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提高预算的精度和效率,为施工管理提供依据。③精确计划,及时获取工程数据,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减少物流和资源浪费。④虚拟施工,对比施工计划和实际进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减少安全质量问题。⑤碰撞检查,可以优化管线布设,加强各个专业的沟通能力,避免出现返工。
  3、BIM技术在给排水的应用策略
  3.1在管道与材料表方面的应用
  在给排水构筑物设计环节中,采用BIM技术进行基础设计,像拍图环节中,可以结合管道的实际衡量情况,保证最大限度上满足工作方需求。给排水的施工人员都会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设计,而在实际施工中会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不足,经过试验与检测发现潜藏中的各种问题,对图纸设计进行分析与整理,继而在实际施工中出现的一些关于管道设计图纸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调整与改善。
  3.2给排水协同方面的设计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各專业图纸均应基于建筑专业的图纸进行绘制,最终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各个专业的管线可能出现交叉,重叠等现象,但由于各专业图纸设计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这些问题是很难发现的,有时只有在施工时才能够被发现。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立,并在所建立的模型内部可以进行给排水工程等全部信息的建立,具体到可以明确水泵的具体尺寸及信息。与此同时,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专业信息的读取。所以,对于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各专业的协作性。
  3.3在给水排水工程使用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通常是贯穿整个工程生命周期的,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就使用阶段而言,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后续调整、修补工作。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往往是结合城市当前情况和未来所需,即是说,即便城市未来给水量、排水量出现变化,也可以完成给排水工作,但需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变化,比如建设了大型工厂,该工厂的排水和市区排水归属同一个系统,但排水量较大,现有管道难以满足所需,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BIM技术设计排水量较大的局部管道,满足排水需求,基本流程和设计、施工阶段是类似的,针对有问题的部位进行局部优化,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4在安装模型上的应用
  BIM技术在给排水的应用中,因构筑物的设计比较复杂,在实际施工中的工序又比较繁琐,特别是管道与线路等一些方面的安装中,需要尤为重视。像在吊顶区域中开展施工时,此时施工涉及到的工序就十分复杂,需要工作人员精心与细致的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在施工中应用BIM技术时,设计安装模型的工作要顺利开展,保证其设计能发挥出对建筑工程给排水安装工作的有效指导作用。在实际施工操作工作中,可以根据时间的维度进行BIM技术设计,保证安装模型设计能符合实际工程施工需求。
  3.5三维扫描的设计
  对于三维扫描技术来说,其工作原理是将光、机、电机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的技术,其主要的用途就是可以实现对物体空间外形、结构及色彩的扫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物体表面空间坐标的获取。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空间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有点。对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来说,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主要在项目的改造及施工结果的验收过程。当前,我国许多项目的测量和定位还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这就会造成测量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差。但是以BIM模型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想要对施工结果进行检验,也需要用到三维扫描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的特点,将其用于工程设计施工中,凸显出诸多优势,成为建筑工程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管道设计安装、材料表统计、协同作业、参数确定、三维扫描等方面,介绍了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利用BIM技术可解决管道碰撞和交叉问题,减少后期设计变更,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义锡.BIM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14):134.
  [2]封声凤,苏莹.BIM视角下建筑给排水专业的应用价值[J].价值工程,2017,(13):191-192.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存在的难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对稳步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建议.旨在通过进一步阐述,助力相关改革取得有效成效.
【摘要】桩基在桥梁、建筑、厂房等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因为桩能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到稳定的深层土层中以减少基础的沉降和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桩基质量与建筑的安全息息相关,发生事故将难以处理,因此桩基检测是桩基工程的重要环节。低应变动力检测法是我国目前用于桩身完整性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以一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低应变动力检测法的应用。  【关键词】桩基;动力检测;低应变法;案例  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检测工作非常重
近日,河北省委统战部和省工商联在邯郸市召开了“学新奥、比创新、促转型”活动深化推进暨现场观摩交流会,会上总结了活动开展以来,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以新奥集团等高端行业和优势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应用数学领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李昂铁夫对线性规划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本文首先给出了李昂铁夫的投入产出分析的思想渊源,
【摘要】某大跨地下覆土建筑主要由于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的影响,导致主体结构多处产生裂缝。本文通过检测裂缝的分布,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确定采用针对本工程的化学灌浆法修补裂缝,为今后类似大跨地下覆土结构裂缝修复提供经验。  【关键词】覆土建筑;化学灌浆;裂缝  Abstract:A large undergroud construc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act of
2002年元月10日17时37分,宁夏银川市保安服务公司所属银川金盾保安押运护卫服务中心接警服务台值班员杨宝荣接到银川市工商银行南郊分理处6号防区传来报警讯号,一秒钟后,7防区又
众所周知,区域块的应用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辅助,就能够对资产进行传输,改变社会与人们生活的一种全新的科技.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当前的主要问题,还能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能够对
2002年2月10日夜,山东省曲阜市机关大院内静谧而安宁。几幢办公大楼在夜幕的衬托下愈显庄严肃穆,只有大楼门前彻夜不眠的大红灯笼陪伴着保安员,守护着大院的安全。夜间11点30分,
供电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有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市场环境,但是客观条件看好只不过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而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还在于自
1912-1949年间中华书局出版了268种296册自然科学书籍,以科普著作为大宗,与市场化的出版企业宗旨相契合,但也有不少专门性的学术著作面世.这些书籍的出版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