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成长的重要手段.笔者着力探索生物教学中学习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要体现发展性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激励.在生物课堂的教学实施中,对小组提问、讨论环节处理上,教师应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激励机制的创建也可与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有趣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使这些激励方法充满科学性与趣味性.当然也可以通过具体量化积分,对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
通过合理的量化积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发现这一方法对于激发学习小组的参与意识和增强小组凝聚力是非常有效的.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和激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制定了一些具体评价办法.
1.评价的指导思想
评价,是为了贯彻落实“知学情,重创造,共发展”的基本思想.为了“知学情”,需要获取自学、小组互查、大组讨论、当堂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为了“重创造”,需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为了“共发展”,需要合作学习,倡导团队精神,鼓励、鞭策学习小组整体过关,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边缘化”现象.
2.评价应遵守的原则
评价应遵守民主、公正、透明的原则;鼓励、激励的原则;评价个人与评价小组相结合、以评价小组为主的原则;讲究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边缘化”现象的原则.
3.小组互查中的评价
在小组互查阶段,以完成生物学科“导学案”情况为主要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导学案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如对学生的书写、生物专业术语的应用等,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由小组值日(周)记录人根据自评意见和小组意见负责评定,并填入《小组学习评价表》.
4.大组讨论中的评价
在生物教学中,课前预习很有必要,也容易达成.通过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大组讨论,以各个小组发言情况为主要内容,对各个小组进行得分评定,总分为100分,除第一项自评外,其余三项由教师评定分数,由科代表填入《小组学习积分表》.具体:①学案完成情况最高得60分(自评);②能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问题,最高得20分;③质疑的精神、质量,最高得10分;④小组合作精神和水平,最高得10分.
5.“当堂检测”的积分评价
生物学科当堂检测题量宜在7题左右,多以选择题为主,以当堂检测为手段对小组整体达标情况进行评估.编制检测题当堂检测,采用“小组轮转批改”的方式当堂批改,由批改小组评定检测题得分,填入《小组积分表》,作为第二次学情反馈和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的最终依据.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多角度,体现多样性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学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讲“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时,我组织6、7个学生以手拉手表演的形式来展示和理解课本内容.表演完后,我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以及对所展示内容的理解,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体会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把被自己占用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教学设计、示范、评价等环节来发挥高层次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评价要立足教师的引导形式,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增加对“教师的提问内容”、“教学总体设计思想”等评价标准的权重.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是多元的,应从多角度去评价,给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留有一定的发挥个人特点的空间.
总之,高效的生物课堂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要体现发展性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激励.在生物课堂的教学实施中,对小组提问、讨论环节处理上,教师应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激励机制的创建也可与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有趣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使这些激励方法充满科学性与趣味性.当然也可以通过具体量化积分,对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
通过合理的量化积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发现这一方法对于激发学习小组的参与意识和增强小组凝聚力是非常有效的.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和激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制定了一些具体评价办法.
1.评价的指导思想
评价,是为了贯彻落实“知学情,重创造,共发展”的基本思想.为了“知学情”,需要获取自学、小组互查、大组讨论、当堂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为了“重创造”,需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为了“共发展”,需要合作学习,倡导团队精神,鼓励、鞭策学习小组整体过关,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边缘化”现象.
2.评价应遵守的原则
评价应遵守民主、公正、透明的原则;鼓励、激励的原则;评价个人与评价小组相结合、以评价小组为主的原则;讲究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边缘化”现象的原则.
3.小组互查中的评价
在小组互查阶段,以完成生物学科“导学案”情况为主要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导学案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如对学生的书写、生物专业术语的应用等,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由小组值日(周)记录人根据自评意见和小组意见负责评定,并填入《小组学习评价表》.
4.大组讨论中的评价
在生物教学中,课前预习很有必要,也容易达成.通过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大组讨论,以各个小组发言情况为主要内容,对各个小组进行得分评定,总分为100分,除第一项自评外,其余三项由教师评定分数,由科代表填入《小组学习积分表》.具体:①学案完成情况最高得60分(自评);②能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问题,最高得20分;③质疑的精神、质量,最高得10分;④小组合作精神和水平,最高得10分.
5.“当堂检测”的积分评价
生物学科当堂检测题量宜在7题左右,多以选择题为主,以当堂检测为手段对小组整体达标情况进行评估.编制检测题当堂检测,采用“小组轮转批改”的方式当堂批改,由批改小组评定检测题得分,填入《小组积分表》,作为第二次学情反馈和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的最终依据.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多角度,体现多样性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学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讲“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时,我组织6、7个学生以手拉手表演的形式来展示和理解课本内容.表演完后,我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以及对所展示内容的理解,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体会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把被自己占用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教学设计、示范、评价等环节来发挥高层次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评价要立足教师的引导形式,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增加对“教师的提问内容”、“教学总体设计思想”等评价标准的权重.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是多元的,应从多角度去评价,给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留有一定的发挥个人特点的空间.
总之,高效的生物课堂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