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生存逻辑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南地处东南亚战略要冲,国土面积不大,最狭窄处宽度仅50多公里,却有着3260多公里的海岸线,东临中国南海、太平洋,南向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虽非强权大国,却也能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世界和区域性力量的交互影响下,腾挪转移、多方周旋。其中必有独特的生存逻辑。研究和解读这种逻辑,是我们观察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局势走向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200年来的越南,经历过殖民统治的百年创痛,经历过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支援下抗击法国、美国的战争年代,经历过革新开放之后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深刻反思。越共“九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大国优先、邻国优先、传统友好国家优先”的外交方针后,越南的国际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不断更新,国际形象和地缘政治环境逐渐改善。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越南精细审慎又颇为惊险的“大国平衡术”:与昔日宿敌美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角色;充分依靠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却也不时在南海等问题上给中国找点麻烦;与俄罗斯发展正常外交关系,在美俄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与日本、印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可见,越南这叶扁舟,时常穿梭于大国政治的惊涛骇浪之中,却往往又能左右逢源。伴随着大国平衡外交、经济外交和地缘政治外交等政策技巧,越南积极扩大平衡外交的范围,既不完全倚重结盟某一大国,也不在地区外交上平均用力,而是在对自身所面临风险的充分预判下,与各方平衡交往,最灵活、最大限度地谋取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利益。
  毋庸讳言,在种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下,时下的中越关系正面临一些摩擦和消极因素。但必须看到,作为重要邻邦和合作伙伴,双方按照“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发展两国关系,实现中越世代友好,终究是历史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20日会见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时深刻指出,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复杂变化,中越双方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分歧,使中越关系这艘大船不偏离正确的航道。对学术思想界而言,通过务实而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深刻理解越南的生存逻辑,对越南的战略意图和外交政策体系进行科学分析研判,无疑能够为增进互信、化解分歧提供更为强大的理论和智力支撑,这也正是我们集结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重要研究成果,组织本期“越南的生存逻辑”专题策划的初衷所在。
  ——《学术前沿》编者
  越南对外政策总的宗旨是营造一个国际和平、国内稳定的环境,获取各方的资源和支持,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越南共产党的长久执政,特别是保护在南海的既得利益。要实现这些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的目标,唯有在中越关系友好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帮助越南。
  ——古小松
  中越之间悠久的历史情谊、相通的文化联系和唇齿相依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构成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也是中越友好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共同的命运与饱经磨难的遭遇为中越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历史基础,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凝聚成珍贵财产,需要珍惜、培育,使它永远流传、永放光芒。
  ——梁志明
  越南对中国的疑虑和遏制企图是策略上的,更多是针对中越双边关系中的实际问题,即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争端中能够获得其所主张的利益。因此,在美国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规划中,越南注定只能够担当起一枚棋子的作用。实际上,无论是美国还是越南,对此都十分清楚。
  ——杨保筠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发展成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双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密切的政治关系。在经济上,双方互有需求。在军事安全方面,越南仍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因此,未来越俄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王国平
  越南民族地区尤其是赫蒙人民族主义的兴起、南海问题引起的国际地缘政治问题的变化,使我国在西南地区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扰乱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和南海领海争端达到抑制、削弱、牵制中越两国的目的,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阻挠我国和平崛起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徐祖祥
其他文献
【摘要】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使用了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已被普遍接受了的“印太”概念,其在地理空间、地缘战略指导思想、拉抬印度、重视印度洋等方面均对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有明显继承。但由于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印太战略在重视海上安全的同时,对涉华经济竞争格外关注,并试图充分发挥美日澳印四边机制的作用。印太战略虽得到日澳印等国的认同,但仍面临大战略指导思想缺失、政策投入不确定
形容已婚女性外遇的成语“红杏出墙”的典故,通常认为是出自南宋的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尽管早于叶绍翁生活时代的陆游也有“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但不大为人提及,把“红杏出墙”的专利权还是给了名气不及陆游的叶绍翁。  “红杏出墙”的专利归谁,暂且不论,叶绍翁的这首诗要比诗人本身有名。为人们耳熟能详,大概要归
[摘要]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笔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权受到侵犯的表现及成因做简要分析,提出了通过建构完善合理的立法体制、立法原则及具体保障措施等途径实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权在就业领域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毕业 生平等就业权 实现 途径    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事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人才强国的百年大计,事关改革发
【摘要】中国改革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渐进型的改革模式。面对转型期的经济社会矛盾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改革模式的侧重点必须调整,未来将更加强调共同富裕、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  【关键词】中国改革模式 矛盾 共同富裕    中国改革模式的关键是“中国特色”    我国经济改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同我国特有的改
【摘要】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对市场经济运作具有一定的说明作用,可以批判地借鉴吸收;但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核心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则必须坚决地反对和抵制。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近二、三十年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在我国渗透流行,自称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影响到学界、媒体以及一些执政官员,现在确实需要认真清理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激活更大发展潜能,制定国家发展空间布局新战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依据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大国复兴的新使命,系统谋划了新时期我国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战略,确立了陆域与海域统筹开发的大国土观,极具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其中,长江经济带这一重
【摘要】浙江省A县H村“村民财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源于村民自治“五步法”机制,它一是突破了“宪法财产权”关于公民因纳税而参与公共预算的民主财政理论范畴, 二是突破了“政治嵌入”关于公民从体制外非制度性“嵌入”政治活动的利益表达理论范畴,三是突破了“正当妥协”关于国家政治权威与民间社会权利之间宽容妥协的协商民主理论范畴。因此,在照搬财政立宪主义理论却无益于中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之困局下,运用“宪法
郑思肖是宋元之际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抒写了诗人的忠肝义胆,深为后人推崇。从元至清,历代文献对郑思肖的这首咏菊诗均有记载。如元代王逢《梧溪集》,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程敏政《宋遗民录》、徐《榕阴新检》、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邵经邦《弘简录》,清人潘永因编《宋稗类钞》、徐枋《居易堂集》、洪亮吉《北江诗话》、邵长蘅《青门剩稿》、况周颐《蕙风词话》、郑方坤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斑马鸣。  李白这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写作时间、地点都不清楚,学者或认为开元二十六年(738)作于南阳,或认为天宝六载(747)作于金陵,但这都不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因为这显然是一次普通的送别,对象并没有提供给李白太多可以入诗的素材,诗人只好选择较少个人色彩的内容,来完成一篇略尽送别之谊的作品。  送别是古典
【摘要】随着英国首相卡梅伦第二次访华成行,中英关系再度步入正轨。当今英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对中国崛起持积极态度,对华关系更着眼于经贸关系,注重互补性利益的互动,注重结合中国最新改革和未来变化。英国这一系列对华政策的背后是英国外交战略的调整,而要探究英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原因需要考察历史和政治传统、国际格局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内政和政党政治等因素。今后十年,中英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但也不能忽视干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