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成因及对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学始终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中国经济陷入瓶颈,需要进行转型,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1]。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的国际交流,对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国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为了让沿线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需要储备一批既熟悉中西方文化又热爱中国精通多国语言的国际化人才[2]。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大学英语再一次从教材到测试都进行了改革,如由郑树棠编写的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及从2013 年12月开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进行了调整,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翻译部分,教材及考试内容均由原来侧重考查学生的词汇 、语法及句法(即单句)转变为汉译英段落形式,重点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进行考查,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然而,从平时的课堂训练以及对2013年到2017 年英语等级考试中翻译题目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方面不尽如人意,这样就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可以说这种情况是中国独有的。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中国文化失语症” 成因
  “中国文化失语症”主要出现于对外交际阶段,外语交流无法精准表达中国文化。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就十分关注此类问题,他曾于2000 年在《光明日报》中指出,一些博士英文非常不错,同时又精通中国文化,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3]。“中国文化失语症”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外语交流中无法精准表达中国文化,也就影响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中国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还没有掌握中国文化英语,无法熟练地将其应用于实际交流之中,其原因就是英语教育没有或极少涉及中国文化,导致其在英语语境中无法对中国文化进行有效的表达。
  1.跨文化交际信息交流不对等
  在大学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侧重于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理应是信息的对等交流。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吸收西方正确的价值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同时也要通过英语等语言载体传播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习俗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西方文化传播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文化,这是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元素的输出就会出现西方文化能“畅通无阻 ”地“走进来”,但中国文化却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传统文化十分热爱,也十分精通,但其在外语交流中却无法精准地表达出来。二是学生根本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等知之甚少。
  2.英语教师缺乏深厚的本土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与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在外语交流中也无法精准表达中国文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其还需要有在外语交流中精准地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平等对待中西方文化,在外语交流中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让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現阶段,英语教师知识体系比较完备,但中国文化修养的不足影响了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
  3.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出现偏差
  教学中,教学大纲有“文化交际”的要求,这是最基础的,而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由于教师认识出现偏差,以致授课过程中对西方文化过于重视,这就引发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交流不是单向的,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同时还需要向外传播中国文化,这种信息交流才可以称为成功的交流。英语教学中“交流”也是如此。文化对内吸收也就是包容西方文化,文化对外传播就是向西方国家输出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焕发活力,实现文化共享 。
  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一些对策
  1.树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观念,构建平等交际意识
  交流是双向的,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同时还需要向外传播中国文化,使得西方国家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需要注重双向性,不能只单向交流,同时外语教学中也需要更加重视中国文化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英语学习中除了学习西方文化,还需要融会贯通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在文化交流中真正实现双向的交流。
  2.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对教学大纲和课程等进行优化
  在教学大纲中需要将中国文化教育也囊括其中,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中国文化,提升学生中国文化交流的能力,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地位平等。从课程设置层面来分析,可以在英语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学》部分。在英语教材编写中也需要体现中国文化,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了解中国文化。
  3.促使英语教师提高中国文化素质
  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在出现变化,除了做好英语语言教学,还需要在英语语境中传播中国文化,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英语教师热爱中国文化,在英语语境中精通中国文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英语教师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实现与国际接轨,此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让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在英语交流中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4.拓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传播中国文化,除了课堂教育,课外活动也是重要的途径。学校应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包含中国文化在内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在英语交流中实现更好的表达。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相关活动,比如,举办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电影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中国文化的平台。
  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所有的青少年来继承。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让世界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文化,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传统侧重于英语文化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双向的跨文化交流,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中国文化教学的地位,平等地对待中西方文化,重视培养学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让其在英语语境中更好地表达中国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文化,同时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开阔视野,展现出国际竞争力,精通中西方文化,做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何 东.“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融入 [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7 (1).
  [3]从 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其他文献
文章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的比值这一视角,分折了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市地区高质量发展实践,从中总结了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可借鉴的经验启示。
摘 要:酿酒微生物的种类、来源、酶系及其作用可以被看作白酒香味成分、香味形成机理与不同白酒之间的香味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文章作者主要对酿酒微生物对酒体质量及其风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酿酒微生物;白酒;酒体香味  中图分类号:TS261.1 文獻标识码:A一、酿酒微生物对酒体质量的影响  我国传统化的白酒酿制工艺是开放式操作模式下的酿制工艺。一些附着于发酵糟醅的微生物会在酿造环境下参与到白
交庄是少年儿童的基本需要。案例中的女孩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的陪,半以及同,半交庄的经验,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针对她的情况,文章作者采用缩短心理距离、行为指导法以及学校家庭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略位置,通过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
教师与学生基于教育过程顺其自然构成的关联即是师生关系。它属于社会人际关系范畴,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层次性,是一个完整的关系体系。教师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实现学习目标都离不开师生关系的支持。因为隶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其难免会受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道德氛围,对其影响颇为显著。  师生关系不属于单一关系,它是由各层次关系相互连接形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看,其包含三种关系,一是师生
摘 要:职业能力竞赛已经成为很多外经贸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本科院校也应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职业能力競赛,这样的“实训—竞赛—考证”进阶能密切“实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之间的联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能力实现就业的理念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开始探讨职业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方式和实现途径,但是以高职高专院校居多。因此,文章将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病理诊断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病理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从疾病分类、命名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诊断病理学给临床提供的病理信
期刊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内要整治‘四风’问题,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骨干分子,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具有重要模范带头作用,是学生中的典型标杆,更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后备军,大学期间对其进行廉洁思想教育,培育廉洁意识和自律精神,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廉洁修身素质,培育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