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各项事业进入高速的发展期,同时我国社会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我国社区护理这一块相应的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现有的医疗服务条件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应加大资金及人力的投入应对新的形势。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问题
一、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是一种全科、完整、多方位、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全程护理保健服务,它为处于各年龄段的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护理服务。
二、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提到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卫生部以下的各级卫生部门更是少有相关措施出台。限于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要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香港社区护理在最近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资助。也得益于政府关于全面推广社区护理工作的决定。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机构尚难以得到大型慈善组织或有关人士的大力捐助,限于国力,也难以由政府拨巨款资助,但通过某些政策倾斜可以使社区护理机构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
(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及专门人才:虽然我国部分中专及高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等有关课程,但尚无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专门的社区护士,也无统一的社区护士执业资格要求。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3)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大眾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
三、如何改善应对当前问题
(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还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规范社区护理还包括建立健全明确统一、科学可行的终末质量评价标准。量化护理人员绩效, 最大程度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 加快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 其中提出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推动社区护理教育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完善护理教育体系, 中专层次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应加大护理专业大专、本科层次比例。大力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 对社区护士要不断充实医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 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开设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课程, 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 完善知识结构。
(3)扩大服务范围。社区护理的需求在日益扩大,需在服务机构上能保障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功能上可设立保健所、临终关怀所、老人院、康复中心等,在服务对象上,加强对社区儿童和老人的护理,使便利、经济、及时的全方面护理服务在开展社会护理工作中得以实现。提高社区群众的保健意识,使其改变不良习惯,乐于主动寻求护理服务,支持和参与社区护理服务。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用交流,使中国国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菊英.社区护理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3.
[2]李春玉.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30-231.
[3]包家明,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8-390.
[4]刘秀娜,张翠华,罗羽.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18.
(作者单位:湖北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问题
一、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是一种全科、完整、多方位、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全程护理保健服务,它为处于各年龄段的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护理服务。
二、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提到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卫生部以下的各级卫生部门更是少有相关措施出台。限于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要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香港社区护理在最近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资助。也得益于政府关于全面推广社区护理工作的决定。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机构尚难以得到大型慈善组织或有关人士的大力捐助,限于国力,也难以由政府拨巨款资助,但通过某些政策倾斜可以使社区护理机构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
(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及专门人才:虽然我国部分中专及高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等有关课程,但尚无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专门的社区护士,也无统一的社区护士执业资格要求。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3)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大眾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
三、如何改善应对当前问题
(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还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规范社区护理还包括建立健全明确统一、科学可行的终末质量评价标准。量化护理人员绩效, 最大程度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 加快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 其中提出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推动社区护理教育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完善护理教育体系, 中专层次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应加大护理专业大专、本科层次比例。大力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 对社区护士要不断充实医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 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开设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课程, 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 完善知识结构。
(3)扩大服务范围。社区护理的需求在日益扩大,需在服务机构上能保障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功能上可设立保健所、临终关怀所、老人院、康复中心等,在服务对象上,加强对社区儿童和老人的护理,使便利、经济、及时的全方面护理服务在开展社会护理工作中得以实现。提高社区群众的保健意识,使其改变不良习惯,乐于主动寻求护理服务,支持和参与社区护理服务。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用交流,使中国国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菊英.社区护理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3.
[2]李春玉.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30-231.
[3]包家明,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8-390.
[4]刘秀娜,张翠华,罗羽.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18.
(作者单位:湖北长江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