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发准
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注重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其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人的基本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它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
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它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要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它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它要求教师创造特殊的环境、用新颖的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都是典型化、抽象化的一种说法。根据实践和教育家的理论总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表现为:
(1)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片面强调考试成绩。
(2)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所谓优等生或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应试教育只照顾少数尖子学生,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如考试成绩)。
(3)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艰苦又是愉快的事情,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增强了自治、自立、自信的能力,获得成功者的体验,自觉排除心理挫折的压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的发挥,强调严格要求、大作业量,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压抑。
(4)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性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入手。应试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只要坚持背诵、模仿、改错的做法,靠加班加点和不断地重复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5)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学行为,只要他们通过心理调节与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试教育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去学习。
三、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有了许多新变化(1)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回答问题和做作业是很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推行专业教室或称电子教室,这种专业教室不同于传统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2)要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鼓吹“自发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捷径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诊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寻找他们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3)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在各种行为习惯中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效率高的、有效率低的,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引导。(4)要转变教学观念。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首要一点就是观念的转变。教师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行为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要注意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向课堂要效益,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达到增长知识和才干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发准
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注重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其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人的基本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它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
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它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要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它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它要求教师创造特殊的环境、用新颖的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都是典型化、抽象化的一种说法。根据实践和教育家的理论总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表现为:
(1)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片面强调考试成绩。
(2)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所谓优等生或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应试教育只照顾少数尖子学生,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如考试成绩)。
(3)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艰苦又是愉快的事情,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增强了自治、自立、自信的能力,获得成功者的体验,自觉排除心理挫折的压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的发挥,强调严格要求、大作业量,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压抑。
(4)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性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入手。应试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只要坚持背诵、模仿、改错的做法,靠加班加点和不断地重复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5)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学行为,只要他们通过心理调节与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试教育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去学习。
三、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有了许多新变化(1)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回答问题和做作业是很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推行专业教室或称电子教室,这种专业教室不同于传统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2)要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鼓吹“自发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捷径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诊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寻找他们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3)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在各种行为习惯中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效率高的、有效率低的,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引导。(4)要转变教学观念。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首要一点就是观念的转变。教师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行为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要注意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向课堂要效益,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达到增长知识和才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