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对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问题设计 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数学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所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
  现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教师提出问题的角度、层次、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课题要求等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既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下面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对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数学课内容前后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啟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发散型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程度与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密切 相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道试题的题意产生出不同的假象,然后就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就无所事从,放弃解答。为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合理且经常地设计发散型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数学可供设计发散式问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 的内在联系,发挥自身的优势,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
  三、互变型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通常评价一位学生思维灵活与否,其主要的判别条件之一,是考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强不强。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初中教材中定义、公式、法则、图像等通常是按照正向思维方式给出,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正向思维,而不习惯逆向思维,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造成思维方法上的刻板僵化。所以在教学中,对于每一节教学内容,在向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思维训练后,应根据学情在教学的各层、各阶段中,适时地设计有一定梯度的互变式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陷阱式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地设计一些陷阱式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这类题是为突破消极思维定势而有意设下的陷阱,使题型与方法错位,诱使学生“上当”、“中计”,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上当”、“中计”后幡然悔悟。在醒悟境界中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思维批判能力也就随之而生了。
  五、变角型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变角式问题是指从同一事理的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它与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设计变角式问题进行的训练,可以暴露问题,从而进行追根求源,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克服思维的呆板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例如:河网中学的教职工到距工厂15千米的烈士陵园祭扫烈士,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40分钟后,其余人乘汽车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求两种车的速度。当学生解完此题后,可变换角度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变式:甲、乙两人各做15个零件,甲先做40分钟后,乙才开始做,由于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3倍,结果两人同时完成了任务,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几个零件?
  从表面上看来,它们分别是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距离就是工作总量,速度就是工作效率,因而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有着本质的联系,并能由此推及其它与这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答。
  六、探究型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探究式问题是指做完一道习题后,保持已知条件不变,探究能否得出更深刻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逆向的或更一般性的、高一层的命题,并探究它的正确性,这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锲而不舍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其他文献
“特别生”其实是“双差生”“后进生”的同义语。笔者认为,为“双差生”,“后进生”正名,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以及“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是
徐小英终于将我带到了她的老屋。进了院门的前方是一排正房,左手边是一排厢房,紧贴着进门的右手边用一堵围墙与邻家隔开,沿着围墙种着一排的葡萄树,葡萄树上挂了些仍还青涩的
期刊
曾经听我父母说,五十年代提倡移民的时候,我们一家京西人差点儿成了甘肃人。如果走了那条路,我们家离黄河就近了,离永定河就远了;离敦煌莫高窟近了,离天安门就远了;离百花山
期刊
什么样的小说是好看的小说,这不仅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思考的问题,也是作家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想要回答的问题.借用雪漠先生的话来说,《野狐岭》的问世,就是为了回应何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也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市政建筑工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市政建筑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十多年前,我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大好年华,那时对文学的热爱几近疯狂的境地。我拜读了不少现、当代作家的文学著作。有徐志摩、郭沫若、臧克家、汪国真等诗人的诗集,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原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指导,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可是收效甚微,学生还是怕写作文,兴趣更无从谈起。下面,就我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谈谈对中年級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兴趣和爱好是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們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
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决策的过程、地方政府决策者的伦理规约性等概念进行简要考察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决策失误和地方政府决策的行政伦理规约行为进行了界定。随后分
新课程理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旺盛的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接受式学习方式。当前,在教改春风的吹拂下,传统阅读教学铺天盖地的讲解、机械繁琐的引导、漫无边际的朗读现象,得到遏止。但在阅读教学中,也出现了另外的一些倾向:学生讨论得多,朗读得少;学生自悟得多,教师点拨得少。阅读教学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进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