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活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性学习,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过程,体验学习语文的价值,体验语文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为了实现学生能生动活泼的学习,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课堂讨论便成了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各位同行商榷。
  
  1讨论小组的建立要合理,同时选好小组组长
  
  以往的讨论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讨论,这样可能导致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强,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学生小组时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来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差等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把探究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有助于他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激发创造灵感,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两种分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可在教学中酌情选取。分组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组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兼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在人员数目上,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一般为三到五人。人数过多容易使分工和责任模糊,减少成员之间紧密而积极的互动。同时应选定小组组长,虽然小组探究是一种合作性学习,但也不能忽视小组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指导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最后达成共识。许多参加过小组探究活动的学生认为:“小组长应为民主推荐,最好不由教师指派,让有高度责任心、同学信得过的学生来领导小组活动。”
  
  2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可以说,小组探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小组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和方案,自主进行组织与实施,独立分析和讨论结果,最后归纳出研究结论。每个成员在其中都有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建议的机会,大家一起来掌握课题研究的进程与方向,显示了高度的民主性。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研究过程总体把握的“决策权”,而且还体现在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地发现、质疑、思考和总结,发挥个人的思维潜能,弥补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这彻底扭转了以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规定的学匀内容,完成相同的作业,追求同样答案的不良状况。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为此,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学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然,课堂讨论还应注意讨论的问题应有多种解决途径,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加以导引、点拨,对问题讨论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4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题资助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资助课题(批准号:XJK08JJZB048)]
其他文献
学校是实施“科学兴国”战略的重要基地,是青少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个体行为易群体化。尤其是在新时期,学校保卫工作更是异常复杂,保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乃至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学校保卫工作必须做到勤、细、准、快。    1勤    勤就是要求保卫人员要勤快、勤巡逻、勤检查、勤抽查。可以说,保卫工作是良心活,勤能起督促、震摄作用,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
期刊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的见解。为什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①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进教育创新和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是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进行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②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做一名具有创新意识、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是我国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社会经济走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是我国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全体国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深入地贯彻党和教育方针的有力措施。    1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少年儿童在德
期刊
个体运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即心理学所指的“言语”概念。言语活动是人类的基本认识活动和技能。它又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外部言语包括日语和书面言语,其中口语是书面言语的有声表现;而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形式(即思维活动)。关于言语能力的习得问题一直存在行为上,又叫理论和认知理论的争论。  笔者认为:个体对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而思维的发展又必须通过大量语言信息的反复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遇到的阻力及如何促进转轨机制的运行等问题则成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
期刊
贯穿语文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点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好自己的写作之路。要求教师指导写作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生活的多元化,应撼动学生的心魄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的教育思想。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四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已全面启动,在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内涵时,不能不认为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  “三个面向”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脚踏实地,高瞻远瞩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
期刊
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数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围绕数学教学的三大主题即概念、定理(公式)和习题(问题),谈谈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1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方法    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并弄
期刊
【摘 要】 政治课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上政治课,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政治课成为教师们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 政治课 新思考   New thinking on politics teaching   【Abstract】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教师应就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在创造教学情境方面,应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1创设开放性情境,将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探寻    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被动接受多;自我意识轻,依赖思想重。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