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敬诚严 打造紫砂文化品牌团队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陶瓷:刘院长您好,祝贺游艺问陶紫砂书画展南京首展圆满成功,同时也祝贺展览作品集和《陶刻報》试刊号同步发行。
   刘世涛:谢谢您!感谢贵刊的采访以及对我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江苏陶瓷:请简单介绍下这次展览的情况。
   刘世涛:好的。此次“游艺问陶紫砂书画展”由环球网、陶刻网主办,彧元书院承办。也是我们彧元书院第一期学员汇报年展的第一站。本次展览参展人员是第一期27位学员和两位导师共29人,共展出我们一年来精心创作的作品153件(包括紫砂制壶、雕塑,紫砂堆塑、陶刻、泥绘,书法、绘画和篆刻以及传拓题跋等)。“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当中大多数都是紫砂从业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大家能坚持下来做功课,这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我很欣慰也深为感动。
   江苏陶瓷:看到展览的相关报道,也看了作品集,很多朋友都发出感叹,这次展览刷新了很多人对紫砂的认知。针对这一点,请您结合相关作品为我们解读一下可以吗?
   刘世涛:是的,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也是很多人说这次展览刷新了他们对于紫砂的认知。我想说的是,这其实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本来的样子。只不过一段时间以来,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取向的变化,使得很多人距离传统的、优秀的、精华的东西太过遥远了,甚至可以说是距离我们心中的“真正的古意”太过遥远了。这份“古意”是我们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东西,不是说作为现代人心中就不能有古意。有不少人已经迷失在当下的繁华和虚无之中。
   古人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好?那是长久以来的宦海沉浮依然不忘“修齐治平”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风骨和坚守;那是爷爷备料、父亲开工、孙子完成,好几辈人都看不到作品完工后的模样,却依然执着前行的泰然和坚定;是我在书中所读到的:曾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的史学大师陈垣老先生,在北平沦陷时期就这样对启功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的民族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地绵延万代久远传承的一口气,是中国文化“儒、释、道”贯通合一的精、气、神……环球网艺术频道总监张玉华先生在我们的展览前言开篇就说:“文化,是紫砂的灵魂”。对此,我深表赞同。大家觉得我们的作品惊艳,感觉认知被刷新,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往自己作品中注入文化的因子。当然,我们的不少作品还是稍显稚嫩的,但这并不打紧,这条“新文人紫砂”之路是我们正确的选择,我和我的学生们还有充分的时间,还有大把的机会。正因为坚信这一点,我们才义无反顾,大家也才会感受到我们身上和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自信力。
   在展厅里,我好几个学生的作品都很“抢眼”。子昭刘曾的“白莲社系列陶刻作品”共八块陶板,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刻制完成,他作为丁蜀职校的老师也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不忘艺术创作,作品刀笔具见、精细入微、颇受好评;子彦匡吴吉的“溪山清远图卷”46 cm高,10 m多长,在入古临摹的环节中下了非常大的工夫,这是一份坚实的积累和完美的答卷;子裕姜正丰的“通临曹全碑”册页一函三册,在曹全碑的工秀中融入了拙厚的味道,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表达;文誉何可人,作为一个女孩子,不但能做出一套套精致的小紫砂壶套组,且能把承盘的制作和刻绘表达得引人入胜,令不少藏家赞叹不已,同时隶书大字“不让须眉”,可谓“巾帼有人歌大风”,实不多见。子钦汪杰的书法作品这两年来也是屡屡入展全国大展并获奖……这都是他们孜孜矻矻、锲而不舍所取得的成绩,我很为他们高兴!
   江苏陶瓷:感觉您的作品也很震撼,很有冲击力。可否谈谈您的创作体会?
   刘世涛:我对自己一直是严格要求的,因为我要给学生们做一个榜样和引领。我们这次展览要求每人五件作品,我的五件作品有两件书法,一件紫砂壶的陶刻,还有两件原创设计的陶刻作品。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展出过的作品,下次展览将不再展出,要让自己能够不断地求新、求变,这一点其实是非常有挑战难度的,但就目前来讲我做到了。说说我的两件原创作品吧。一件是“陶·刻”,“陶·刻”作品融入了中国书法、现代刻字及传统陶刻等多种元素,并且把我所创作的、以陶刻为主题的诗歌“刀,或者一张犁”译成英文,加入了汉字注音,将双语书刻完美融合,有现代构图分割、有阴阳刻,借鉴了信笺形式元素,加入了烧成后的书写,选用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刻刀工具,表达手法、颜色运用层层叠加呼应,形式新颖。同时,在陶板制作上采用了粉三色浆的复杂工艺,形式感极强,在传统中充溢着现代感,某种程度上堪称创举。这件作品赢得了非常多的认同和赞扬,装置在纯中式风格的空间内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又极为融洽,装置在西式风格的空间内也丝毫不违和。
   另一件作品是“陶刻二十四诗品扇面三条屏”,我把传统的扇面当中的“格景”扇面的工艺运用到了紫砂陶板的制作当中,扇面形制是平均分为四份,粉了四种色浆。12块陶板,每一块的色浆相对应的位置颜色又不相同,他们彼此变化又互相呼应。每块陶板分别刻有二十四诗品当中的两品,运用了篆刻印章的玺印、元朱文印和封泥风格以及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行草等各种风格的字体,把它们糅合在里面,变化丰富。总体来讲,协调感极强,颇有装饰意味。这件作品从陶板的制作到刻制,是纯原创设计的,此前是没有人这样做过的。我想,一定是要在开拓创新的方面给学生们做个榜样,并且引领他们,我们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这样我们的紫砂艺术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发展才能够长足久远。
   江苏陶瓷:再说说您正在打造的“彧元书院”新文人紫砂的团队品牌,对于书院的进一步发展您又有怎样的规划?
   刘世涛:南京美术馆的展览虽然刚刚结束,但是我们第一期学员的杭州展已经开始策划。同时正在开始招收第二期学员,第二期学员的作品汇报年展是定于明年五月份在上海展出,我们不会停歇前进的脚步。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有文化含量的学习型的团队,一个有使命感、有担当的团队。我在彧元书院的对联中写道:“艺道彰弘心存笃敬,参学敏证事据诚严”。“笃敬诚严”可以说是我们彧元书院所有同仁立身修养、做学问、成事功的基础,愿与我的学生们共勉。
   我们的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集结,是一种集中的展示,我们不单是宣传自己的作品,宣传我们的文化理念,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也是在宣传紫砂文化,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提升大家总体的审美认知和文化素养的话,那我们中华民族才是更有希望、更有力量的民族。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茶具之王”,有着普通茶器无法超越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工艺不断完善,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艺体系,其造型精彩纷呈,兼具古典美和现代美,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价值。其中,花器作品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形态的逼真模仿,是紫砂艺人在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夸张、抽象的提炼,通过娴熟的技巧将所塑对象饱满的形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传
期刊
摘 要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工艺观是中华民族传统设计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中國传统哲学的具体体现。它于博大的造物文明之中氤氲,是蕴藏在民族意识中的朴素设计思想、观念延续所带来的思想共鸣、情感体悟,对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整体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渲染作用,产生“宜人”且“怡人”的效应。造物自然与物有关,在一个物的力量愈益增长的时代,需要对人类自身心灵的建设,需要一种对
期刊
摘 要 前人的作品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让后人百看不厌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春之宜兴,是江南深处最先萌动的美好,一切都是带着希望和欣欣然而来,目之所及的绿色和清香四溢的梅花,点缀着奋进中的新陶都。优雅、别致、韵味,设计一把带着自我风格的梅花系列壶,成为这个春天我的一个工作愿望。  关键词 前人作品;春意江南;高雅别致   一壶藏天下,一茶饮人生。中国人的茶文化一直傲立于世界之首。茶文化发达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塑造下,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经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紫砂茶壶器型不断丰富,汇集着历代艺人深厚的创作智慧,孕育着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审美内涵,在带给人朴实无华的艺术感受同时,也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让人爱不释手。本文以紫砂壶“柱松”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柱松;造型设计;自然意趣   紫砂壶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宝贵资产,其材质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从传统实用器皿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密不可分。最初,紫砂壶只是民间不值一提的粗陋实用器,而在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参与和推广下,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哲学理念等,为紫砂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让紫砂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与五千年华夏文明水乳交融,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不断前进,既连接着历史,又引领着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
期刊
摘 要 自古以来,大俗大雅的艺术沿着文化的大道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紫砂文化艺术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凭借着与文化的深入融合,紫砂壶不仅是物质外观的直观呈现,还是装饰技艺绚丽的展示舞台,更表达出众多的创作者对于文化的理解、热爱、呈现,在紫砂的世界,一把给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应该是得体大方的,这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美,同时也蕴含着精神文化上的无穷享受。  关键词 紫砂;造型装饰;文化;创意   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有人说是紫砂成就了宜兴,但我认为,它们是互相成就的,任何艺术的诞生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宜兴就是滋养它的地域环境,江南水乡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它优越的自然环境让紫砂壶具备天然灵秀的气息,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简单质朴的生活环境中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同时,无数文人雅士又诞生于此,他们在喝茶玩壶的同时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艺的发展催生了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不同的传统手工艺相互配合在展现传统艺术文化瑰丽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当代创作者全新的创作意识。作品“流光溢彩”让紫砂陶艺与漆艺相互结合,为当代紫砂陶艺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陶艺;漆艺;工艺;造型;装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将会更容易地转化为艺术创作者向前开拓的动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和漆艺出身的专业学员共同学习的生活之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除了造型之外还需要有充沛的文化意蕴,单纯的造型变化所产生的审美要素是有限的,而融入了情感和想象的内涵塑造则是永恒的,造型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关系就是紫砂壶艺的内外两面,紫砂作品“凯旋壶”的创作就是一种通过意蕴塑造对形体表达的突破。  关键词 紫砂;造型;创意;工艺;文化   一说到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古老、庄重、规规矩矩的印象,这确实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但这并非是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陶制茗器,将紫砂泥之特性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多样性与独特的中国魅力。本文所选择的这把“艳江南壶”是一件造型极为别致的紫砂壶艺术作品,一如江南水乡风景画之雅致朦胧,通过对它的分析揭示其创意之所在。  关键词 紫砂壶;江南;造型;创意   俗语有云:“人间珠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价值堪比黄金珠宝的“一丸土”便是出产于江苏宜兴丁蜀地区的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