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则案例尝试几何的“模型化”教学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40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一数学中,代数领域开始接触大量公式、法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而在几何领域,由小学段的认识、了解图形,感受简单图形的基本特征,到初中学段的几何直观的要求和几何推理能力的培养,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更加困难。初中几何图形繁杂,不少学生都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如何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呢?笔者想,何不把其中一类图形都包含的一个基本图形作为一个“模型”,让学生经过训练、思考,找出其中的“模型”,类似于代数中的公式,套用起来,这样不只是解答起来方便,也能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本质联系,这样不是很好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反应良好。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几何;模型化
  一、数学活动经验的案例分析
  模题:如图1所示的图形,就像一只风筝一样,我们不妨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筝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
  这是《新苏科版》七年级第7章《平面图形认识(二)》教材配套练习册的一道例题。是在学了三角形内角、定理以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后讲解的一道典型例题。
  初次遇到这个题目,绝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毕竟这是以前不常见的凹四边形。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分割补缺思想。下面笔者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常见的三种做法。
  从分割角度讲,有以下两种解法:延长BD,交AC于E,或者过点D,作射线AE。这两种解法,本质都是把这个凹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由于本题要求探究的∠BDC、∠A、∠B、∠C这四角不在一个三角形内,会自然地想到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外角找出它们四角之间的关系:∠BDC=∠A+∠B+∠C。
  从补缺角度讲,可以连接BC,这也是较多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即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但是这四角不是被囊括在一个三角形中,而是分别在△ABC和△BCD中。笔者个人感觉证明过程没有上面的解法那么简单,要利用等式性质把里面涉及的中间角∠DBC和∠DCB消去。
  通过上述方法的证明,我们在“筝形图”中,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BDC=∠A+∠B+∠C。下面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模型图和它的结论,解决后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问题1:如图2所示,求∠A+∠B+∠C+∠D+∠E的度数。
  在讲了上面的模题后,再看这道题,很多学生马上就有了思路,能很快说出在里面的凹四边形ABCO就是我们要找的“筝形图”,从而得到∠AOC=∠A+∠B+∠C。再利用对顶角,就能求解。
  通过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对于“筝形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直观的理解,也初次尝到“甜头”。把这么一道看起来有点小复杂的图形快速地解出来,关键在于能用我们的“火眼金睛”看出本题图中蕴含的模图——“筝形图”。
  问题2:如图3,国旗中五
  角星的五个角的和∠A+∠B+
  ∠C+∠D+∠E等于多少度?
  这是大家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是我们的国旗上的图形。常见归常见,可真问起来,也没有多少学生能回答对。这张图其实要比上面的图形复杂得多,但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筝形图”。其实图里面有5个“筝形图”,五角星的每个角都可以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构成一个“筝形图”。当然,找到其中一个就能解决该题。在这里,笔者就以凹四边形ACOD为例,得∠COD=∠A+∠C+∠D,接下来由对顶角,最后得解。通过提示,学生找到了答案,想到原来我们天天见的五角星还有这么多奥秘和学问。这样,把爱国教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问题3:如图4所示,试求∠CAD+∠B+∠C+∠D+∠E的度数。
  看完上一道题,再看这张有点“怪”的图,有些反应快的学生就看明白了与上面的两道题是一样的。对啊,就是把上图中的点A移动到边BE上。同理,答案也是相同的。
  问题4:如图5所示,∠1=130°,则∠A+∠B+∠C+∠D+∠E+∠F的度数为多少?
  在这道题里,图形比上面一张更为复杂。不少学生想了一会,还是没有什么思路。因为在这道题里面,找到“筝形图”并不能马上求出解,还需要利用外角进行转换。
  如图6,凹四边形ADOE是“筝形图”,可得
  ∠2=∠A+∠D+∠E,由对顶角得∠2=∠3,
  再根据外角定理,∠1=∠3+∠F,∠1=∠B+∠C,等量代换,最后得到结果260°。
  其实在问题3的铺垫下,一部分学生有了更好的解法。如图7,如果把本图里面的△BCO去掉,就相当于把问题3中的点A继续往下移动。由问题3的结论可得,∠A+∠F+∠E+∠D+∠2=180°,又因为∠1+∠2=180°,可得∠A+∠F+∠E+∠D=130°。再由外角,最后求出解。
  问题5:1.如图8,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50°,则∠ABX+∠ACX =______°。
  2.如图9,DC平分∠AD,EC平分∠AEB,
  若∠DAE=50°,∠DBE=130°,求∠DCE的度数。
  3.如图10,分别作∠ABD与∠ACD的十等分线,
  并分别交于点G1,G2,…G9,若∠BDC=140°,
  ∠BG1C=77°,求∠A的度数。
  本题中的第1小题,多了一个直角三角尺道具,但只要能掌握“筝形图”的图形特点和结论,本题不难做出答案。
  第2小题,把“筝形图”与角平分线结合在一起,会出现怎样的奇妙结论呢?先提问学生,大家能找出其中的“筝形图”吗?有几个“筝形图”?图形感觉好的学生,能找出其中存在3个“筝形图”。根据题目条件,由已知得未知,先看这个“筝形图”——凹四边形ADBE,可得∠B=∠A+∠ADB+∠AEB,代入算出∠ADB+∠AEB=80°。根据角平分线,得到∠ADC+∠AEC=40°,下面找上式对应的“筝形图”——凹四边形ADCE,最后得解。   第3小题,初看起来挺吓人,里面多了好多线,还带省略号,会让不少学生“望山止步”。这时,要鼓励学生首先克服恐惧心理,再带着他们慢慢走近题目,多看看,多想想。这一小题跟在后面,有什么用意呢?这时要明确告知学生,这种类型题目,后面的小题往往会用到前面小题的思想方法,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不要被“异曲”迷惑,找出“同工”之妙。这道题的“同工”在哪里?其实就是“筝形图”。由已知条件∠BDC=140°,∠BG1C=77°,找对应的“筝形图”——凹四边形G1BDC,得到∠BDC= BG1C+∠G1BD+∠G1CD,算出∠G1BD+∠G1CD=63°,因为十等分线∠ABD+ACD=(∠G1BD+∠G1CD)=70°,最后再由图中的最大“筝形图”求出答案。
  二、思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下面简称新课标)与老课标相比较,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课程目标由原来的“双基”升华为“四基”,特别把“基本思想”视为更加上位的课程目标。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关于数学科学最为根本的要旨,是数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最能体现数学本质特征的思想,包括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由“建模的思想”可以派生出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
  事实上,这些“基本思想”也是其他数学思想产生的源头。例如,由“抽象的思想”可以派生出数学结合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等;由“推理的思想”可以派生出演绎的思想、转化化归的思想等。而当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时,需要有具体的操作程序,这样就逐步形成了“数学方法”,也就可以得到我们日常所说的反证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
  而笔者在本文所提及的“模型化”教学应该更贴近数学方法这一层面的概念,是一种具体的程序化操作。按模型所使用的数学工具来分属于几何模型,虽然简单,难登大雅之堂,但也能以管窥豹。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笔者这里就是用“筝形图”来概括命名一类凹四边形,并用一个等式表述其中蕴含的虽然简单但却很实用的结论,方便学生找出图形的本质特征,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能激发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由研究数学事物本身升华到研究数学结构关系,这一个飞跃不可谓不大,也算开始真正接触数学,真正迈进数学殿堂。但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无形的鸿沟,使不少学生“谈数学色变”。教师研究的就是如何教学,如何缩小这个“鸿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熟悉的基本问题,而笔者也一直在日常教学中反思、研究这个问题。笔者觉得,从初中开始的几何演绎推理教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抓手,几何图形蕴含的结构特征才是一些几何问题的本质所在。在数学教学中,从结构的观点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的统一化、整体化、精炼化。因为在结构方法中,凡具有同构性质的一些结构,在本质上都可以看成一种结构。利用同构概念对数学结构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同一类中只要把其中一个结构的性质属性搞清楚,该类中的有关性质就只需经过一个简单的符号“翻译”即可获得。
  本文提及的“模型化教学”只是初步尝试,想把“数学建模思想”用一种具体的程序化操作为“数学方法”,也许不太成熟,但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全景式”岗位技能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一体化教学法的全面升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引进企业元素,模拟工厂的生产环境、管理制度、运行模式、岗位设置等。建立“全景式”岗位技能教学平台,改革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培训方案,能够真正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链接,同时也为开展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全景式;岗位标准;数控加工;现代企业  “全景式”岗
期刊
摘 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兴趣;适当引导,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注重总结,拓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等方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对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
期刊
摘 要:本文探究的是拜占庭壁画镶嵌艺术的艺术意志及其精湛的美术工艺。通过对其艺术分析,将拜占庭时期的精神主义表现形式与镶嵌工艺运用到现代礼服设计中,实现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现代设计风格。  关键词:壁画艺术;现代礼服;设计应用  拜占庭是融合西方与东方文化的艺术体现,连接中国与拜占庭的丝绸之路促进两国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使得拜占庭服饰极尽奢华,宝石作为装饰品被镶嵌在服装上,给人以珠光宝气、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浙江、上海等地率先试点探索新高考。在新形势下,除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他科目变成七选三,选考物理,可报考高校近90%的专业,但是选考物理的人数与以前的理科人数相比,大幅下降,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笔者根据这一现状,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出发,初探物理概念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物理概念;学习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讲方式”,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校创设了智能学习平台。智能学习平台有别于传统的讲授课堂模式,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将资源上传到平台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练习、检测反馈等活动,学生可以方便地登录学习平台,进行灵活多变的自主性学习和检测,完成课程学习。  关键词:智能学习;自主学习;检测  学习检测不仅能客观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女性对礼服的高档、优雅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各种装饰手法层出不穷。其中,蕾丝深受女性的喜爱。每一位女性心底都存在不一样的蕾丝情结。本文探究的是水溶蕾丝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水溶蕾丝;现代礼服;设计应用  水溶蕾丝是非常高档的一种镂空蕾丝,其工艺费工费时,是当前非常流行的高端面料和装饰品之一。女性普遍热爱它带给人们的雍容华贵的感觉,它的每一朵钩花都是由全棉纱线织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教学的“游戏化”逐渐成为新的潮流,传统的“语言教学游戏化”通常是将学习任务套用在游戏的模板上,打造学习型的游戏活动。本文旨在从“神似”入手,分析研究传统学习型游戏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游戏思维与游戏机制,实现教育与游戏的“神似”,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关键词:游戏化;语言教学;教学创新  教育界对“教学游戏化”的探索由来已久。传统的方式侧重学习型游戏的运用,追求“形似”,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情境化实训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技术;情境化教学;高职;汽车专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到:“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实训教学是职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希望与挑战。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手段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的受众面扩大。中国的教育正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是信息技术革新的结果。  关键词:智能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策略  互联网使我们熟悉的学校课程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智能学习平台也给我们的学科课程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的差别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别性教学;分层  中国的教育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这种授课形式是由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实验证明,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