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国古人的腰带(中)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近千年的“蹀躞带”
  蹀躞带,又名“鞣带”,古代文献中称“蹀躞”,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腰带,束系时可悬挂多种常用的物件,具有很强的收纳功能。“鞣”,原指马鞍上垂下的装饰皮条,即带鞓上垂下的系物之带,后来演变为佩带上的饰物名。
  此种带具,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饰。因为他们在游牧、征战时要带很多工具,如弓、箭、刀等狩猎工具,以及针筒、磨石、算囊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了方便,只能挂在腰带上。“蹀躞”的本意是小步走路,因为挂太多的工具后,行动不便,不能大步走,故“蹀躞带”就专指这种特殊的腰带。北宋司马光撰《涑水记闻》卷九载:“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宋代张枢《谒金门》词:“重整金泥蹀躞,红皱石榴裙褶。”《辽史-列传第四十五·国外记·西夏》载:“其冠用金缕贴,间起云,银纸帖,绯衣,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穿靴,秃发,耳重环,紫旋裥六袭。”
  蹀躞带始见于汉代,其使用区域主要在北方少数民族及西亚邻国;而晋代以前,我国中原地区主要使用纹饰繁缛的丝织大腰带,用带扣、饰牌在带端加窄带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的局面持续多年,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夏神州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原地区汉民族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的进程加快。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两晋时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区域普遍使用的蹀躞带进入中原地区,被汉人逐渐接受使用,并迅速流行,以至于后来人们称这种带具为“晋式带具”。
  从大量出土实物看,一条完整的蹀躞带由带革呈、带扣、带盒夸和带尾等部分组成。带革呈,指皮革制的皮带身,其带扣多用金属材质制作,都装有活动扣舌,以起连接作用。带筠是钉缀于皮带表面的片状饰牌,有金、玉、银等多种材质;上有环,用于系鞣。碟,原指马鞍上垂下的装饰皮条,后来用于牧民的腰带上,以悬挂随身小工具和物品。蹀躞带带尾又名獭尾、挞尾、铊尾、插尾或鱼尾,装在革带末端的护鞘,一头方直,尾梢呈委角或圆弧状。这种带式,糅合了很多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元素,特别是吸收了早期草原民族使用的金属带头那种平板的形制,并把它变成一种佩戴礼仪制度,进而和中原汉族地区流行的排方带或方团带饰一起,成为当时我国带饰中的两大系统,此后历代相延,既有继承,也有变异。
  隋代服饰,文献记其悉采“东齐之法”,其带具基本上承袭南北朝,以蹀躞带为主要形制。而有唐一代,各时期带具风格则略有不同。依少量的出土实物考证,其工艺与装饰风格与南北朝时期相比无较大的变化。初唐基本延续了北周和隋代的风貌;自中唐以后,其形制、装饰风格、制作工艺、带銙夸与革带的联结方式变化较大,独特的时代风貌逐渐形成。唐朝借鉴蹀躞式带,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开始有了制度性的设计:朝廷明令用金、玉、银来装饰腰带,并用之区别官阶等级。在唐代,蹀躞带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雕凿所用的楔子)、哕厥(解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唐以后的这种蹀躞带,虽然在使用范围上逐渐缩小,但在北部中国那些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辽、西夏、金、元等国家的区域内仍很流行,特别是在契丹建立的辽国,蹀躞带作为官服的构成之一,被提升到礼制的高度予以定型。
  从出土实物看,契丹人作为鲜卑人的直系后裔,在蹀躞带带筠纹样上,却很少受到鲜卑风格腰带“郭洛带”纹样的影响。《辽史·仪卫志》记载:“武官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葛真、哕厥、针筒、火石袋。”这里规定的“七事”,日常生活属性被削弱,而作为等级制度的象征,成为辽代官服最醒目的特点之一。 就带筠质料而言,与中原汉地以玉料为最佳不同,契丹与突厥由于受迁徙的生活方式影响,都喜欢金银等贵重金属,因此辽代官服蹀躞带带宝夸经常以金、银为质料。这既是出于北方草原游牧人共同的民族习性,亦与契丹在贞观二年(628年)之前曾为突厥臣属相关。
  龙江龙博物馆收藏有辽代云龙纹银质鎏金蹀躞带饰一组,计89件,应该是比较典型的金筠银靼蹀躞带。另外,该馆收藏的辽代蹀躞带,形制复杂,材质多样,纹饰精美。其带筠纹饰中,常见有龙纹、动物纹和飞鸟纹,制作工艺多采用压模锻制,具有强烈的立体浮雕效果。其纹饰造型显示出中原汉族装饰艺术的深刻影响。
  建立了金朝的女真族,是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女真曾附属契丹百余年,因此服饰与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其法定服饰一度曾承袭辽代样式。考古发现表明,蹀躞带在女真人中曾十分流行。近年,在黑龙江、吉林、内蒙等地,出土了多件这种带“古眼”的蹀躞带耋夸板和整带。已发现的蹀躞带筠板,皆为青铜材质,有的鎏金,纹饰有花鸟、鱼龙动物、神仙佛道、人物故事等,与前代相比,绘画手法渐趋写实。龙江龙博物馆收藏了多种金代前期蹀躞带,其中,金代天鹅纹青铜蹀躞带饰、金代高士泛舟故事纹青铜鎏金蹀躞带饰、金代童子戏鹅纹青铜蹀躞带饰、金代鸳鸯莲花纹青铜蹀躞带饰,在存世的金代蹀躞带中都颇有代表性。
  从蹀躞带形制演变历史的角度来看,辽代蹀躞带的制作最具多元文化色彩:斯基泰、突厥、汉等民族的工艺精华均荟萃于方寸带铸之间,从中还可以管窥契丹人自身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观察力。辽代以降,至于金元,蹀躞带带筠的形制、纹饰更加丰富繁缛,写实和故事化的意蕴愈加浓郁;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在保留等级区分功能的同时,其传统的游牧文化色彩日益淡薄,最终彻底汉化,进而造成了这种带具形式日渐式微,终至消失。
  (责任编辑:李珍萍)
其他文献
转眼,张伯驹先生已仙去整整32年。近些年张伯驹先生的纪念文章不少,还拍了连续剧,伯驹先生捐赠国宝的义举已广为人知,这种化私为公的高风亮节,也愈发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尊重。  我生也晚,未能亲历张伯驹先生那一代人的捐献壮举,而与前辈们的收藏时代相距更远,因之撰写记述文字实属力不自胜,而单纯的颂扬华章又觉索然无味。另一方面,作为百年收藏世家的传人,我有责任将家族与藏界世交的过往经历连缀起来,告慰先辈,
期刊
中国人使用木质文房用具、家具器皿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到了战汉时期家具制作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不少那个时期的家具遗存。汉代之前,包括汉代,我们称之为中国古典家具的早期,主要特征是席地而坐,椅子,高桌都还没有出现;唐宋之际,国人开始垂足而坐,中国古典家具在宋代完全成熟,桌、案、几、床、榻都成形。但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
期刊
在冷兵器时代,马是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在和平时期,马又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衣耕、狩猎以及邮传工具,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地方政权来说,马匹的数量多少与是否优劣,代表着国家的强盛与否,同时它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肉食来源。所以自商周以降,马匹被人类驯化以后,便成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主要表现形式,备受历代统治阶级和劳动大众的重视。《中国文物报》所刊袁靖《马到
期刊
马斯特里赫特(Maarstricht,以下简称马城),荷兰南边的一个小镇。距离阿姆斯特丹车程大约2至3个小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但现如今马城更以文化名胜、城市景观享誉欧洲。每年三月的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以下简称TEFAF)无疑成为这座城市最著名的标签,估计也是最大的“产业”。一个小镇上酒店、饭店星罗棋布并兴旺发达,消费水准又相当之高全拜TEFAF所赐。有数据显示,展会期间一家普通的四五星级酒
期刊
以马为题材的中国画,最为盛行的时期是在唐宋元三代。这一时期涌现出诸如曹霸、韦偃、韩斡、李公麟、赵孟頫、任仁发等画马名家。他们的绘画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以降,虽然画马题材日渐式微,但在浩如烟海的传世作品中,也不乏可圈可点的画马之作。明清两代的画马题材,绘画的主题相较于唐宋元时期,较为多元化,一改之前以马为主角的单一局面,既有少量的以马为主角的画马图,也有将马作为配角的人物画。在
期刊
马,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是自由之神,是民族之魂,更是华夏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中国的绘画艺术中,南北朝时期鞍画马就独立成为一画科,唐代画马艺术则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由此产生了众多画马名家。其中最负盛名、影响最深广的,当属画马能够“独步古今”的韩斡。  韩斡辉煌的艺术人生  韩斡自幼在绘画方面就极有天赋。尽管出生低微、年少家贫,还曾在长安的一家酒店做过小厮,但闲时便在地上涂画,非常地勤奋
期刊
企业家收藏不是新鲜事儿,但藏品能被专业人士认可者不多。王永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  2013年1月2日,“2012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北京民间流散宫廷文物专题展Ⅱ”在北京天宝润德古玩文物艺术会展中心揭幕。这场高水准的展览,展出了陶瓷、玉石、掐丝珐琅、家具、佛像等81件珍品,重现了“皇家气象”。6天后的1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吉祥如意——翰越堂古代艺术品特展”开幕,这个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
期刊
在探索中迅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转眼年逾二十,度过了初创、探索、起伏波动时期,正迈入一个行业自律的阶段。  20岁了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已经值得信赖?已经在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在传递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正能量?经过20年时间对艺术品市场的夯实,我们是否迎来了或者将要迎来消费时代?我们距离理想的艺术品消费时代还有多远?当前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013年12月20日下
期刊
东洲是一个日本重要私人收藏家团体(原名“青磁爱好会”),已成立二十余载,由学者、文人、企业家、金融家、国会议员等组成,经常举办有关宋瓷的学术研究交流会。去年9月,东洲举办了“中国陶瓷的瑰宝——宋代宫廷御制品特别展”,重要展品包括南宋官窑粉青管耳壶、南宋哥窑御题葵花形洗,为清官旧藏。南宋官窑粉青管耳壶为重器中的重器,器形较大,并有双重开片,日本学者称之为修内司官窑的巅峰之作,存世最好的一件管耳壶,类
期刊
曹小钦艺术简历  曹小钦,1984年生,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首届毕业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副秘书长;四川诗书画家协会理事;擅长水墨人物画,油画、篆刻、书法兼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屡获嘉奖。并举办12次海外个人画展,广为当地收藏家欢迎。其作品获加拿大《多伦多国际艺术双年展》金奖。出版个人画册十余种,其潜心研习没骨画和工笔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