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交易量巨大的电商“江湖”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打假人”。他们通过搜索关键词锁定“猎物”,收货后用“话术”来“套话”,进而采取举报、威胁等多种手段要求退款并索赔。近年来,这种转向电商平台的特殊“打假”有“产业化”趋势。
打假建群组交流经验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淘宝打假”等关键词就能发现很多“职业打假人”的聚集群。进群要先了解“行话”,例如最基本的“吃货”,意思就是收货后申请退款不退货;另外还有“上车”,意思是组团一起下单“打假”;“下车”则是行动成功;“车票”的意思是“上车”交的“学费”。
打开群文件,记者发现,这里有大量的“打假攻略”:操作流程、电商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群成员中,甚至有自称法律咨询或是食品检测等领域“职业打假”需要的“专业人才”。
“职业打假”的主要种类有“吃货”、索赔和“极限词”举报等类型。群内聊天记录以两类最为常见:一是新手在群内分享电商卖家的商品图片,问:“这个可以打吗?”二是老手们在群内发:“带车吃货,需要的私聊。”为了证明“实力”,群内也常能见到老手发退款成功的截图。
如何能够实现“退款不退货”?群内总结了一套经验:先是选单,然后“套话”,让卖家明确承认是精仿或者1比1高仿,随后截图、举报,再和店家进行协商。“攻略”里特别提醒,“一般建议拖时间,尽量不要申请电商平台介入”。因为平台介入后,如果只有卖家聊天承认售假截图来当证据,一般会判买家退货卖家退款。
“骗术”还有很多,例如召集大家“上车”收了“车票”后,能不能“下车”就不管了,这就催生了群里的另一份“工作”——担保。还有人扬言能解锁限制下单,也常被证明为骗子。部分群内还流传着一份那些常常得手的骗子“黑名单”。
“职业打假人”一般会向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借此来威胁卖家进行私了;有时为了勒索商家,还有人甚至擅长伪造鉴定证书。
“职业打假人”与电商商家“猫捉老鼠”
“秒杀”活动结束后的瞬间,商品主图还配有活动促销价,平台系统却自动恢复专柜价,“价格欺诈”,赔钱!因为店铺美工疏忽,售卖的专利产品未标明专利种类和专利号,“虚假宣传”,赔钱!
面对这类不怀好意的“打假人”,不少电商卖家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职业打假人’和电商从业者之间,俨然在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电商卖家告诉记者,之前就有所谓的“打假人”抓住了公司没有在电商平台页面上及时更新相关行业认证的“把柄”,以虚假宣传为由要求公司赔偿。店家介绍,“页面的审核流程很严,尽量不会有瑕疵。一旦遇到确实有瑕疵的问题,我们也会及时出具证明,向工商部门或电商平台解释。”
还有一些电商卖家无法证明的“弱点”,遭到这类“打假人”的“重点照顾”。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家网红运动服装店铺在数小时内收到大量退货订单,理由是“发错货”。这些订单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订单都是两件衣服,一件贵一件便宜,“买家”在退货时只退回便宜的那件。由于衣服没有特殊编码或标签,商家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发错货,往往是“有苦说不出”。
记者了解到,有些规模不大的店铺抱着“息事宁人”“不要影响做生意”“一个差评店铺就毁了”的想法,选择了“破财免灾”。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表示,“职业打假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给一些地方的執法和司法带来了干扰。 (摘自《经济参考报》3.18)
打假建群组交流经验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淘宝打假”等关键词就能发现很多“职业打假人”的聚集群。进群要先了解“行话”,例如最基本的“吃货”,意思就是收货后申请退款不退货;另外还有“上车”,意思是组团一起下单“打假”;“下车”则是行动成功;“车票”的意思是“上车”交的“学费”。
打开群文件,记者发现,这里有大量的“打假攻略”:操作流程、电商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群成员中,甚至有自称法律咨询或是食品检测等领域“职业打假”需要的“专业人才”。
“职业打假”的主要种类有“吃货”、索赔和“极限词”举报等类型。群内聊天记录以两类最为常见:一是新手在群内分享电商卖家的商品图片,问:“这个可以打吗?”二是老手们在群内发:“带车吃货,需要的私聊。”为了证明“实力”,群内也常能见到老手发退款成功的截图。
如何能够实现“退款不退货”?群内总结了一套经验:先是选单,然后“套话”,让卖家明确承认是精仿或者1比1高仿,随后截图、举报,再和店家进行协商。“攻略”里特别提醒,“一般建议拖时间,尽量不要申请电商平台介入”。因为平台介入后,如果只有卖家聊天承认售假截图来当证据,一般会判买家退货卖家退款。
“骗术”还有很多,例如召集大家“上车”收了“车票”后,能不能“下车”就不管了,这就催生了群里的另一份“工作”——担保。还有人扬言能解锁限制下单,也常被证明为骗子。部分群内还流传着一份那些常常得手的骗子“黑名单”。
“职业打假人”一般会向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借此来威胁卖家进行私了;有时为了勒索商家,还有人甚至擅长伪造鉴定证书。
“职业打假人”与电商商家“猫捉老鼠”
“秒杀”活动结束后的瞬间,商品主图还配有活动促销价,平台系统却自动恢复专柜价,“价格欺诈”,赔钱!因为店铺美工疏忽,售卖的专利产品未标明专利种类和专利号,“虚假宣传”,赔钱!
面对这类不怀好意的“打假人”,不少电商卖家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职业打假人’和电商从业者之间,俨然在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电商卖家告诉记者,之前就有所谓的“打假人”抓住了公司没有在电商平台页面上及时更新相关行业认证的“把柄”,以虚假宣传为由要求公司赔偿。店家介绍,“页面的审核流程很严,尽量不会有瑕疵。一旦遇到确实有瑕疵的问题,我们也会及时出具证明,向工商部门或电商平台解释。”
还有一些电商卖家无法证明的“弱点”,遭到这类“打假人”的“重点照顾”。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家网红运动服装店铺在数小时内收到大量退货订单,理由是“发错货”。这些订单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订单都是两件衣服,一件贵一件便宜,“买家”在退货时只退回便宜的那件。由于衣服没有特殊编码或标签,商家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发错货,往往是“有苦说不出”。
记者了解到,有些规模不大的店铺抱着“息事宁人”“不要影响做生意”“一个差评店铺就毁了”的想法,选择了“破财免灾”。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表示,“职业打假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给一些地方的執法和司法带来了干扰。 (摘自《经济参考报》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