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SUV车型顶部抗压强度车身结构研究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国内外顶部抗压要求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实验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以某SUV车型车身结构提升为例,对顶部抗压如何达到《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顶部抗压优秀目标进行优化,使其满足更高的车顶抗压强度要求,为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设计开发提供支持。
  关键词:顶部抗压 车身结构
  Research on the Top Compressive Strength Body Structure of a Certain SUV Model
  Chen Yun Yan Yueqi Yang Chunhua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national compulsory standard of "Passenger Car Top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p compression requir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 are introduced. How to achieve compressive resistance at the top of the "China Insurance Automobile Safety Index" is optimized to meet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o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assenger car roof compressive strength.
  Key words:top compression, body structure
  1 国家标准解读
  1.1 国家标准
  GB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以下简称“国标”),其标准的内容主要是参照美国联邦机动车法规的内容进行展开的,所以在主体的技术路线以及实现方法上,保持着一致。其项目的性能要求指标是在承受着1.5倍压力时,车辆的顶部变形不得超过127mm。为此文章重点介绍国标内容的实验车型以及要求方法[2]。
  1.2 细则标准
  在各类标准当中,GB26134-2010、FMVSS 216和FMVSS 216a的车顶静态加载试验程序基本相同。只是FMVSS 216a对被测试车辆顶部抗压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在适用的范围上,GB26134-2010仅仅是应用在敞篷车以外的M1类型的车辆上进行应用。FMVSS 216和FMVSS 216a表準是适用于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轻型货车和公共汽车等汽车类型[3]。其次是对承载的极限值上进行了限定,GB26134-2010与FMVSS 216当中对于加载装置的移动量上进行相应的情况设置,移动量在不大于127mm的基础之上,加载的载荷需要达到车辆整备重量的1.5倍,不超过22240N;同时还新增了受力测试的相关内容,在前排位置处增加了头部模型,加载装置移动量达到127mm时,车顶与头部模型的接触压力不能够大于222N。
  1.3 国内外发展趋势
  其次在汽车质量的上限要求中,其总质量需要不超过2722kg。同时两侧车顶应能承受的载荷由整备质量1.5倍提升为整备质量的3倍。除此之外,FMVSS216a标准还增加了位于50%的成年男性的头部位置,头部模型所受载荷不大于222N,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发生侧翻时,避免由于车内乘员头部受到挤压后产生变形进而造成致命伤害。另外,C-IASI -2017《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规程中,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车顶强度评价规程,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规定车顶强度评级达到优秀目标,施加载荷须满足≥4倍车重;
  2 试验方法综述
  2.1 测试样品准备与固定
  测试的样品应该是整车或者是具备全部结构部件的白车身。将车身底梁或者是底盘车架刚性的固定在刚性的水平面上。以保证在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使车身以及整车的性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在车辆在横向方向上,支撑面与水平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0±0.25)°,同时车辆两侧纵梁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0.25)°,在侧向方向上,也要对车辆进行刚性的固定。
  2.2 测试设备
  在实际进行测试的过程当中,测试环节采用的加载设备主要是以方形设备为主,其刚度保持不变,下表面的面积应该为长方形的平面。同时在纵向轴线的加载活动中,需要沿着水平面向下进行倾斜,倾斜的角度最好再5°范围以内。加载设备与辅助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
  2.3 加载位置与荷载施加
  在始终保持着倾斜方向的加载力度基础上,向下移动加载装置,直至长方形的加载装置与车顶表面直接接触。所以在不断的调整加载位置的同时,需要保持着加载设备的下表面纵向的中心向是重要与车顶的接触点进行接触。使加载位置位于后边缘的重点位置。直至加载的值满足规定所要求的数据,并且要求整个实验需要在120s内完成。
  3 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设计要点
  3.1 基础模型分析
  通过CAE模拟方法为基础使用平台,通过HyperMesh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通过LS-DYNA软件进行计算,HyperView为后处理,其中模型包括,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侧门、后背门有限元模型,前风挡有限元模型,加载压板模型,如图2所示,车身骨架关键零件清单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车门强度及车身骨架自身强度,尤其是车身骨架A柱、B柱、上边梁等强度是反映汽车车身品质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车身结构关键结构、搭接形式等设计是乘用车顶部设计的关键点,同时也是行业内研究的热点。
  加载装置向下运动0~127mm过程中反作用力如图3所示:
  通过分析,原车型方案是满足3倍车重,即不仅满足GB26134-2010标准,同时也满足GB26134-2019草案中3倍车重要求;基于当前国内安全要求的提升,为此本文结合着C-IASI -2017(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中的顶部抗压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3.2 提升方案
  针对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中车内乘员舱安全指数的相关要求,以车身顶部抗压达到优秀目标(即满足载荷≥4倍整备重量)为基本要求。车身的设计结合着实际情况做了如下提升。首先,B柱加强板内增加了B柱加强板补丁板,A柱上加强板内也增加了A柱加强补丁板;其次,B柱加强板补丁板及A柱加强补丁板材质料厚按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表2)进行设置配比;通过分析方案3能够满足4倍车重要求;方案的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方案的设计情况,方案3能够有效地保证参数的基本要求,能够达到最终的实际效果。
  4 结论
  本文结合国内外乘用车顶部抗压要求发展趋势以及实验内容和体系进行展开,以此为基础不断的改进产品以及硬件水平。传统的被动式的安全部件已经逐渐的融入了主动的安全技术,同时结合CAE模拟仿真技术以及实验测试的相关要求,以某乘用车为例,开展了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设计要点,并以此开展了几项实验设计,并依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方案。单一的强调某一项指标对于成员的保护是片面的综合来考虑各项安全指标,才能真正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王阳,毕腾飞,王坤,王培中.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解读[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3:4.
  [2]侯雄伟,苏小平.某中型校车顶部强度分析与结构改进[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4,36(01):19-2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喜爱已经不再停留在外观、配置、性能等维度,汽车的色彩搭配正在渐渐成为消费者新的购买点。  关键词:汽车 色彩纹理 跳色方案 内外饰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Jumping Color Scheme in the Design of Automobile Interior an
摘 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整车装配的工艺及相关设备的概况和现状,并说明了今后在市场作用的推动下,总装工艺及总装设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整车装配 工艺 发展趋势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Final Assembly Process  Gong Ke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也在持续进步,传统的检查技术已无法满足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各个行业领域在新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汽车检测技术的更新,目前很多汽车企业都已经掌握了新型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对汽车性能的各个检测环节都能够进行调控,并记录相关数据。汽车性能方面的检测和鉴定,不仅是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重要参考,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产厂家能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进
摘 要:随着现代汽车工业节能环保思想与汽车新四化方针的推进,轻量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乘用车领域。汽车工程师在不牺牲汽车整体性能、整车操纵性的前提下,通过轻量化手段降低车身重量,不仅仅是给汽车生产商带来成本上的收益,对于整车性能、安全、动力的优化与操纵性的提升,同样可以带来十分明显的提升。据统计白车声的重量占整车质量的三分之一,在驾驶者使用过程中,将近一半以上的油耗用到了车身质量上。本文将重点阐述
摘 要:轿车空调系统有暖风和冷风,冷风系统结构复杂,故障率较多,涉及到的零部件较多,但是检修起来相对容易,维修成本也不是很高。暖风系统相对来说结构简单,但是检修起来相对要复杂一些,一旦涉及到暖风水箱的问题,其维修难度和成本相对较大,本文以一则帕萨特轿车暖风系统故障为例,分析其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  关键词:帕萨特 空调 暖风系统 故障排除  Trouble Analysis and Elimina
摘 要:本文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可用容量和电动汽车的能耗角度分析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因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可以通过结合整车基础参数和采集整车的驾驶信息、行驶环境信息和电池信息等建立数学估算模型,并通过自适应算法实时修正车辆续驶里程,从而提高续驶里程估算的精度。  关键词:电动汽车 续驶里程 动力电池 能耗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摘 要:某鋁车身后减震器座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了使减震器座安装点Y向刚度达到整车性能要求,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利用CAE进行分析,并优化组合,找出能够有效提高刚度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后减震器座 刚度分析 优化设计 CAE  Stiffnes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Rear Shock Absorber Seat of a Car  Zhu h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普及率逐年提升,并且仍然以极快的速度提升,所以汽车产业近年来已经进入到黄金阶段,但是随着人民消费理念和环保理念的改变,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就新能源汽车而言,将电池供能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不仅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因此,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这就导致大量汽车企业,不断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外后视镜作为轿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外后视镜操作简便,实用性强,且可以提升整车的美感。外后视镜的性能对整车驾驶体验至关重要。以下主要结合外后视镜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求方面做解析,为外后视镜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后视镜 结构功能 设计要求  Function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ar E
摘 要:如何快速准确的对故障车辆作出明确诊断,进而提高故障车辆维修效率,是用户和维修人员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车辆故障诊断的必要性,并对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了分析概括。  关键词:车辆故障 诊断 应用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Vehicle Fault Diagnosis  Liu Jianhua  Abstract:How to make a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