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育中的情景性学习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具体事物和对材料的操作。让幼儿在模拟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幼儿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学会数学,会用数学。
  我们在大班阶段开展“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课题研究时,注重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为幼儿创设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情景,并给幼儿安排真实的活动任务,让幼儿通过做做、想想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认识周围世界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为了在综合课程中更好地融合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情景性学习的机会,除了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注意情景的创设外,我们还在数学活动区活动中为幼儿设计情景性游戏。
  
  一、结合主题创设情景,整合数学教育
  
  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活动主题很多,教育活动内容大多与这些主题有关。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涉及大班数学教育的主题活动包括“有趣的植物”“动物大世界”“四季轮换”“我自己”等。在每个活动主题下,我们首先明确集体教育活动的小主题以及数学教育的素材。以“动物大世界”这一主题活动为例,我们设计并实施的集体教育活动有“动物找家”“参观动物园”和“动物过冬”,这三个小主题都与大主题“动物大世界”密切相关。在不同小主题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征以及大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来确定数学教育目标。从活动大主题出发,明确小主题,制订活动目标,这样设计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就能较好地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这是整合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在明确活动的大小主题及活动的数学教育目标之后,教师就可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情景。在创设情景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小主题与大主题之间的关系,还要关注某一大主题下正在开展的其他活动,包括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并力求自然地把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与该主题下的其他教育活动加以整合。例如,在开展“动物找家”这一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前,我们让幼儿认识了很多动物,并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为幼儿在“动物找家”活动中对动物进行分类做好准备。这样,在开展“动物找家”活动时,我们就可以直接让幼儿对动物进行分类,针对分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征分类结果,并逐渐引出交集的概念,使幼儿对此有所认识。这种情景创设既贴切又自然,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根据具体生活情景,布置数学学习任务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是教师创设集体教育活动情景的重要来源。教师设计的集体教育活动既要符合活动主题,又要贴近幼儿生活,还要自然而有机地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统整在一起,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设计、实施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时基本上考虑到了以上三点,特别是贴近幼儿生活这一点。幼儿的学习是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尤其是学习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数学。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育领域根据具体生活情景开展集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旅行去”是在“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开展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在国庆节期间,很多幼儿都随家人外出旅行。于是,我们选择了我国的几处名胜古迹,让幼儿到各处“旅行”,并用自己手中的钱去拍纪念照。这一情景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类似,这样的情景性学习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感到自己仿佛真的到各地去旅行,从而认真地完成拍照任务。其实,我们一开始设想的并不是让幼儿拍纪念照,而是要求幼儿到各处去旅行,用钱币购买旅游景点的门票。后来,我们考虑到钱款数额不能过大,否则幼儿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就会过难。但几元钱的门票价格似乎又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不符。于是,我们改成让幼儿拍摄纪念照。这样既与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真实的生活情景一致,又可达到我们设计活动的最初目标。
  我们在设计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时,还常常根据具体情景给幼儿布置活动任务,让幼儿感到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就像大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工作一样。这种由真实任务驱动的教育活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较好地实现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情景化,让幼儿在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有的时候,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也为幼儿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联系数学学习内容,设计情景游戏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情景性学习,不仅体现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也体现在区域活动中。在开展数学活动区活动时,我们注重情景与活动材料的结合。在设计活动材料时,我们常常强调情景的创设,让幼儿在活动情景中练习数学技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幼儿操作材料。比如,在“排队坐公交车”活动中,让幼儿在公交车上找座位的情景中复习数的组成;在“超市购物”活动中,让幼儿在超市的情景中或根据钱款数选择货架上的商品,或根据商品价格点数相应数量的钱币。这种在情景中与材料互动的活动方式,可以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复习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它们来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真正帮助幼儿学数学、用数学。
  在数学活动区,我们还根据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情景游戏,并让幼儿参与制订游戏规则。比如,为了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运算,我们在数学活动区设计了下棋的情景游戏。两名幼儿在下棋的情景中需要尝试用符号表征投出的色子数,并算出投出的色子数的总和。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算式符号的表征方法。在数学活动区活动后的交流时间里,我们进一步分析游戏过程,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全班幼儿进行讨论,予以解决。在数学活动区安排情景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机会。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这些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数学学习应该遵循回归生活的原则。小班数学教育活动应向幼儿的生活回归,以真正帮助幼儿理解所学的东西。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小班数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选择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让幼儿建构对数的理解。但由于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数认知水平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个性特征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师很难根据小班幼儿的
人们经常把“教育质量”看成是教育成效的核心。其实,在“教育质量”之外,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概念,即“教育公平”。如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兼而有之,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因而也历来是有关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确立,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迄今为止,在我国,学前教育还没有被列入义务教育,而且在相
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挑战” 陆克俭  无独有偶,去年在南方某城市举办的“幼儿园体育教学高峰论坛”上,一位幼儿园专职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组织了一个“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活动中,教师要求16名大班男女幼儿爬上超过1.5米的高台后往下跳。看到一个个登上高台后面露怯色的孩子,在现场的教师一边大声呐喊为孩子加油,一边鼓掌激励孩子,而旁观的我却看得十分揪心。当我看到从高处跳下来的孩子一个个落地动作
编者按:小班幼儿入园时的表现各不相同,大部分孩子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有的甚至害怕上幼儿园,常常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迈进幼儿园的大门。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例外,他们初入园时似乎并不排斥幼儿园,有的甚至很喜欢上幼儿园,但就是这部分孩子在一周或两周后忽然变得不想或害怕上幼儿园了,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哭闹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有教师会轻描淡写地把原因归结为孩子年龄小,情绪不稳定。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这些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资源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幼儿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下而上的幼儿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战略,并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园本教研为切入口,对自下而上的幼儿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幼儿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分析  本文中的幼儿教育资源主要指以幼儿园教师、儿童及其家长为使用对象,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运行且具有可重用性的教育、教
设计意图:  《小鸟和大象》是一首AB分段式曲子,分别以欢快和轻柔、深沉和缓慢的音乐表现小鸟和大象的特征,音乐形象鲜明,适合小班开展韵律和音乐游戏活动。但作品本身的内容略显单一,因此,在设计时我增加了C段“小鸟和大象”嬉戏的音乐(选用许卓娅教授创作的《贝贝舞曲》),并运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开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大方、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  目标:  1 认真倾听音乐,分辨音乐
做任何事情,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做”“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才谈得上做得有效。幼儿园教学的实施同样如此。作为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教”“教些什么”以及“怎么去教”,才谈得上教得有效。    没有课程和教材,何谈教得有效    一般而言,“为什么要教”和“教些什么”的问题以及“怎么去教”的部分问题,主要是由幼儿园课程专家在权衡政治和文化的优先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
超过六成的学前儿童参加了一个以上的兴趣班,其中70%每周上兴趣班次数为1~2次,近30%每周需要参加3次以上的兴趣班。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针对全国12个城市家长进行的关于3~6岁儿童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显示,兴趣班给城市学前儿童带来了过重的学习负担,亦对其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带来了影响。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有87%的家长赞同孩子参加兴趣班,有近半数家长对儿童参加兴趣班的学习效果持认
当现实逻辑遭遇游戏逻辑  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在游戏中,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否合理不应从现实角度出发,而应从游戏逻辑出发。比如,幼儿模仿医生打针的乐趣在于重复打针的动作,而不在于打针的部位是否正确;幼儿在娃娃家可以捡食掉在地上的饭菜,可以对散乱的材料毫无知觉。我认为教师如果在幼儿玩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指责幼儿违反常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应顺应幼儿的逻辑,走进游戏情
王燕玲 点评 姜晓艳 执教    设计思路:    准确示范并由浅入深、要求明确地投放歌唱内容是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关键,这个活动正是根据这种思路进行的。    目标:    1、反复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准备:    1、幼儿活动前欣赏乐曲《库企企》,熟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