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生“提问题”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并获得发展的前提。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述不完整,头脑里还没有建构起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大量以图形或图文结合形式呈现的问题情境。例如,一年级上册中“有几枝铅笔”一课,学生观察完情境图后,往往只能叙述出“小女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3枝铅笔,两只手拿5枝铅笔”。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提出问题:“小女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3枝铅笔,两只手合起来一共拿几枝铅笔?”然后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列算式解答。这样,根据不同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再依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答。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构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主线。
  
  二、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情境图并根据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以“场景”图呈现的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上往下、从左到右,或按场景发展的顺序观察情境图,并利用学生的经验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例如,在“八戒吃瓜”这一数学故事中,学生不光要从两幅图中看到八戒吃瓜这个故事发展的顺序,还要发现“原来有8块西瓜,被吃掉5块”这两个重要数学信息,据此提出“还有几块”这一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材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都要转化为数学语言来描述。而一年级学生词汇贫乏,语言表达不完整,这就要求教师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问题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能力。这种描述是帮助学生审视或提炼问题的必要手段。例如“跳绳”一课,如果学生从教材设置的情境中只问:“跳绳的一共有几个人?”这还不是对这一问题的完整描述,因为没有指出已知条件。“有3个穿黄衣服的小朋友和5个穿其他颜色衣服的小朋友一起跳绳,跳绳的一共有几个人?”这样的描述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问题。学会这样的表述问题,才能从同一个“跳绳”情境中提出关于“8”的所有加法问题。又如“可爱的企鹅”一课,有的学生看完情境图后只会说图上有9只企鹅,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企鹅所在方位有何不同,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终于说出:“冰山上有3只企鹅,冰山下有6只企鹅。一共有9只企鹅。”再引导学生把末一句用问题形式说出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冰山上有3只企鹅,冰山下有6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三、重视对学生“提问”的评价
  
  在一年级教材中,特别注重对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表述出来。一个完整的问题必须包含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例如“拔萝卜”一课,如果只问:“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还不能构成一个可解的问题,因为它缺少了已知条件“小白兔拔了23根萝卜,小黑兔拔了36根萝卜”。所以,评价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清晰、完整地口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发展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基础。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对提出的一些问题不可能当场解决。这时,教师就让学生把问题放到“问题银行”,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再解决。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
  ◇责任编辑:张惟祎◇
其他文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一课,教材编写以“上课”主题图为教学情境,通过比较教室墙上的时钟表示8时15分与已经学过的整时、整半时的不同,引起认知冲突引入新课,再通过“数一数”钟面上的“格”认识时间单位“分”和“拨一拨”钟面上的分针一圈,看时针怎样变化,认识“1时=60分”的关系。下面是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巧用“上课”主题图,引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上课
期刊
●编者按●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虽然见仁见智,但是针对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应该是一条重要途径。日前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开展了一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由六位老师分别提供两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一节英语课和一节科学课,听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环节的科学性、教与学的和谐性、课件和教具的实用性、练习设计的针对性以及学生
期刊
日前,“城乡联动,结对同行”一年多的五华区大观小学与三多小学开展了一次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由大观小学杨芸萍和三多小学杨艳萍两位教师各执教一节阅读课,然后两校语文教师围绕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处理好既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注重正确价值观引导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堂教学片段○    《望月》教学片段  师:小外甥仰起了头,把目光定格在月亮上,出神地凝望着,凝望着……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不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改革难以深入发展。《云南教育》2005年第9期对我校开展的“六顶思考帽教研模式”作过报道,可以说,这种教研模式的立足点和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从结果看——学生以前不知道的,今天知道了;以前不明晰的,今天明晰了;以前肤浅的,今天深刻了。从过程看——学生经历了
期刊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得到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对接受性学习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有的教师则对如何恰当运用接受性学习感到困惑。如何辩证理解、合理选用学习方式,值得语文教师关注与思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接受性学习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它不可
期刊
纵观参赛课示范课,创设教学情境成了执教者关注的热点,也成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可以说,一个为导学而创设的情境,能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一些偏离教学目标,只供摆设的教学情境,只会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创设教学“佳境”    一创设呈现背景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常言说:“良
期刊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课文叙述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懂得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课文内容必然会强烈地吸引他们。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和朗读基础,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
期刊
有人去买警犬,香港产的要10万元,德国产的要100万元。有什么区别呢?买主拿一包海洛因给它们闻,然后藏起来。两条公警犬同时被放出,它们同时找出了海洛因。“10万元的和100万元的也差不多嘛。”买主说。  卖警犬的人提议再试一次。同样是找藏匿的海洛因。但这次在路上出现了一条母狗。两条警犬被放出后,同样直奔海洛因所在地。精彩出现了,香港警犬开始注意母狗,越跑越慢,接着就与母狗亲热起来了。而德国警犬却置
期刊
□执教:张 俊 评析:何家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片段一:联系生活,感知1000以内的数。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方块计数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通过拨计数器掌握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你们学得特别棒!老师还想邀请大家参加射击比赛。每一大组推选一名射击手,其他同学拿出计分卡(计数器卡片)当计分员,你们愿意吗?  生:愿
期刊
编者按: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严重影响习作水平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由“害怕写”到“喜欢写”。围绕这个话题,昆明市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唐朝霞工作室几位老师的做法或许能给广大教师一些启示。    唐朝霞(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从体验入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绝大多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