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具有鲜明的文体意识。教学小说《冰项链》一文,教师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依照文体特点选择教學内容,遵循阅读心理规律课内外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沉入文本,领悟这一类文本的写作特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策略,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09-02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编排理念、教材特色、教学要求等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各地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交流、研讨统编教材使用的有效策略,小语会于2018年9月下旬在甘肃兰州市举办了主题为“用好统编本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的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上,广西南宁市滨湖小学的徐晨晨老师现场展示了《冰项链》的阅课。在课堂上,徐老师过硬的教师素质、清晰的目标意识、扎实的过程落实、精心的教学设计,给听课教师和专家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节课,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课堂的目标定位、文体意识和课内外阅读的有机链接等,都给我们今后的教学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阅读教学一定要透过人文主题的思维,关注语文要素。《冰项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改编、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安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冰项链》三篇课文。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冰项链》的课文导语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想一想,银项链是怎么‘变’成冰项链的”。单元的“语文园地”中 《交流平台》的“学习伙伴”也提示我们:“本单元的课文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冰项链》用空行的方式……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主要内容。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根据“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语文要素,“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就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冰项链》改编、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既然是小说,就要考虑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部分可以结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去实现;小说的人物刻画,是教学过程绕不开的话题,也应该是这节课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感悟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紧扣单元要求、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中的语文要素,制定教学目标,不但关注到隐性的人文主题,更是对文本的人物、情节等小说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的品析,凸显出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紧扣文体特点,优选教学内容,突出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统编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出现的一个高频词。陈先云老师在谈到如何用好统编教材的时候,提出的“统编教材的六个意识”就特别提到了“文体意识”。他指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冰项链》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就成了课文教学要思考的重点。情节是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特点也是通过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为了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徐晨晨老师引导学生去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围绕着“项链”这个关键词归纳出三个部分的小标题:“需要项链”“制作项链”和“戴上项链”。这样,从“葵花要参加演出需要一条银项链→玲子反悔不借项链→青铜为葵花制作冰项链→葵花演出戴上美丽的冰项链”的故事发展脉络中,学生不但明确了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而且从这个曲折反复、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发展中去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过程,感受小说的无穷魅力。
师:银项链是怎么“变”成冰项链的,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生:青铜把冰凌敲碎,用红线把冰凌一颗一颗串起来,银项链就“变”成冰项链了。
师:为什么需要银项链呢?把原因加上,会更清楚。
生:葵花表演节目需要银项链,青铜知道她借不到,就把冰凌敲碎,用红线串起来,给葵花做了一条冰项链。银项链就“变”成了冰项链。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把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弄清楚了。
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关注课文中的人物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冰项链》这篇文章出现的人物有葵花、青铜、奶奶、妈妈、刘老师以及葵花的同学玲子和兰子共六个人。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敢于取舍,要选择最关键的人物,并运用单元前两篇课文教学得来的方法进行相对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叶圣陶先生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思想。在这六个人物当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青铜”作为课内教学的代表人物。
师:在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青铜,还有一个是——(学生说)葵花。(板书:青铜
[关键词]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09-02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编排理念、教材特色、教学要求等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各地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交流、研讨统编教材使用的有效策略,小语会于2018年9月下旬在甘肃兰州市举办了主题为“用好统编本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的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上,广西南宁市滨湖小学的徐晨晨老师现场展示了《冰项链》的阅课。在课堂上,徐老师过硬的教师素质、清晰的目标意识、扎实的过程落实、精心的教学设计,给听课教师和专家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节课,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课堂的目标定位、文体意识和课内外阅读的有机链接等,都给我们今后的教学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阅读教学一定要透过人文主题的思维,关注语文要素。《冰项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改编、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安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冰项链》三篇课文。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冰项链》的课文导语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想一想,银项链是怎么‘变’成冰项链的”。单元的“语文园地”中 《交流平台》的“学习伙伴”也提示我们:“本单元的课文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冰项链》用空行的方式……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主要内容。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根据“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语文要素,“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就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冰项链》改编、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既然是小说,就要考虑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部分可以结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去实现;小说的人物刻画,是教学过程绕不开的话题,也应该是这节课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感悟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篇课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紧扣单元要求、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中的语文要素,制定教学目标,不但关注到隐性的人文主题,更是对文本的人物、情节等小说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的品析,凸显出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紧扣文体特点,优选教学内容,突出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统编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出现的一个高频词。陈先云老师在谈到如何用好统编教材的时候,提出的“统编教材的六个意识”就特别提到了“文体意识”。他指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冰项链》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就成了课文教学要思考的重点。情节是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特点也是通过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为了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徐晨晨老师引导学生去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围绕着“项链”这个关键词归纳出三个部分的小标题:“需要项链”“制作项链”和“戴上项链”。这样,从“葵花要参加演出需要一条银项链→玲子反悔不借项链→青铜为葵花制作冰项链→葵花演出戴上美丽的冰项链”的故事发展脉络中,学生不但明确了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而且从这个曲折反复、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发展中去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过程,感受小说的无穷魅力。
师:银项链是怎么“变”成冰项链的,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生:青铜把冰凌敲碎,用红线把冰凌一颗一颗串起来,银项链就“变”成冰项链了。
师:为什么需要银项链呢?把原因加上,会更清楚。
生:葵花表演节目需要银项链,青铜知道她借不到,就把冰凌敲碎,用红线串起来,给葵花做了一条冰项链。银项链就“变”成了冰项链。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把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弄清楚了。
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关注课文中的人物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冰项链》这篇文章出现的人物有葵花、青铜、奶奶、妈妈、刘老师以及葵花的同学玲子和兰子共六个人。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敢于取舍,要选择最关键的人物,并运用单元前两篇课文教学得来的方法进行相对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叶圣陶先生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思想。在这六个人物当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青铜”作为课内教学的代表人物。
师:在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青铜,还有一个是——(学生说)葵花。(板书: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