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无情 人间有爱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類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年轻时的龙正伟最喜欢马克思这句经典名言。
  其实,现在的龙正伟也不老,所以他干起事来才这样的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龙正伟正在国外度假。家乡四川省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向全国异地广安商会发出倡议急征防护口罩,信息传到龙正伟那里,他第一时间与朋友取得联系,寻求购买口罩的途径。几经周折,龙正伟购买到了2万只口罩,分别以贵州省广安商会和他个人的名义捐赠给了四川省广安市。
  口罩作为疫情期间最基本、最关键也最紧缺的防护物资,当时“一罩难求”的现实,使龙正伟猛然间萌生了生产口罩的念头。
  有了念头,就要有行动。两天后,龙正伟踏上国土,回到了公司。
  一个长期从事输变电工程和服务业的企业,突然间转型来做医疗器械行业,龙正伟说这叫“应时而生,顺势而为”。
  当他把这个想法向贵州省投资促进局领导汇报后,得到了热情支持。
  于是,贵州一龙企业全体员工被公司从春节长假中召回。全体员工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遵义踏勘地点敲定厂房招募员工,一路由龙正伟亲自带领奔走省外,寻找设备落实生产原材料。
  从此,龙正伟及其团队马力全开,艰难奋战在抗疫路上。
  “与时间赛跑,同疫魔较量,既是担当,也是责任”。
  龙正伟说,连续三个多月下来,留给我太多的辛酸和感动。回顾三个月战“疫”历程,他百感交集。他曾在疫情最严竣时候逆行出征,他曾为战“疫”昼夜兼程拼命奔波,并且是冒着一旦有情况被隔离14天的风险。
  记者曾多次联系他,试图与他交谈交流,都因他太忙未果。
  于是我们就追。追人,追电话,追的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每次得到的回答只有一句话:等回来后再约。追的次数多了,龙正伟也想出了妙招“对付”,通过微信传递定位,不是远在广东,就是身在江苏。
  是啊!1.6亿元的投资,30条生产线,再加上熔喷布生产,一个上规模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短时间快节奏中诞生。
  对于一个转型的民营企业家,融资金、融资源、融人才,离开了亲历亲为行吗?
  4月26日,经过商会办公室主任连续多日追踪,龙正伟终于答应在厂里见面。
  这天一大早,我们从省城出发追到遵义厂里,等待我们的,除了龙正伟,还有从北京和贵州本地来的几名客商。客商们从外地赶来,为的是定购熔喷布,他们有的已经等了几天了。一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熔喷布。填补了贵州熔喷布生产的空白,产品供不应求。
  那是在起初阶段,通过贵州省四川总商会荣誉会长罗南孝热心帮忙联系广东贵州商会和四川商会的熟人,第一站,龙正伟率领团队首次前往广东。连续四天三夜,风餐露宿,吃在路边,睡在车上,东家出,西家进,遍访东莞厂家商家,总希望在紧要关头,能购买到生产机器,或者,能了解掌握更多的这方面信息。他们每天都要出去战斗,每天都要与人商谈。他们渴望着把该找的人找到,把该办的事办成。
  在龙正伟的手机上,我们见证了他在给一个名叫李建中的人发出的短信。通过这封信,大概能知道,名叫李建中的人是广东省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董事长,贵州人。龙正伟在深夜给他发信息,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大家都是贵州人,老乡,拉近距离增强亲和力。二是请求李董在百忙之中能抽时间见上一面,谈谈该谈的事,争取支持。三是表明大难临头,为国为家为人民做点该做的事。最后当然是想通过李董或者经李董牵线搭桥,买上几台生产设备更好。
  时间过去几个月了,当谈到当时的情景,龙正伟说,这些都是尘封的印记,现在想起来,他还为之感动、伤痛、快乐。所有这些,日月可鉴,时光为证,无怨无悔。
  人的眼神中是藏不住东西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苍凉或悲戗,是自豪或激动。
  龙正伟绘声绘色讲着故事,一个拓荒人神采飞扬,从他的眼神中,我们感到了自豪。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新冠病毒来势汹汹来者不善的灾难时刻,他没有袖手旁观,他参与了14亿中国人的总攻战疫,为了打赢阻击战,他自告奋勇,披坚执锐,冲锋在前。
  创业艰辛。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起初,龙正伟经过千辛万苦弄得来的10条口罩生产线,由于缺乏技术和缺少经验,开动起来很不灵光,不是这台出毛病,就是那台出状况,“十台机子九不转”,光是请省内外专家、技术人员到厂检修维护就多达十多次,有时为了一个零部件,来回折腾几次,耗时几天。即使这样,他们还是不厌其烦,他们总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为了缓解口罩供需矛盾,推动正常生产,贵州省、遵义市相关领导和部门人员亲临现场指导,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驻厂办公,到省外采购运输,相关部门出具介绍信、联系函。所有这些,既体现了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怀,又坚定了一龙人的信心。
  龙正伟怀揣着希望上路,口罩生产线从10条、20条、30条,逐步扩展。最近,一个10万级净化车间正在加紧进行安装调试,正常生产后可以解决200余人就业上岗。生产场地从贵州到广东,逐渐增多,熔喷布生产从一条线发展到6条线,不仅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生产基地,其产品畅销全国。
  一次难得的采访机会,追寻着龙正伟心路历程,我们读懂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其他文献
“上”字加一竖为“止”,“止”上加一横为“正”。遇到困难时,唯有上,才能摆脱困境;遇到烦恼时,懂得止,才能走得更远。人与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在于聪慧愚笨、富贵贫贱,而是在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就藏在这三个字里。  第一个字,上,即积极向上。  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老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可真的出现机会的时候,又
期刊
我们面前摆着一台仪器,绛红色的,很精致,上面有两个锥形筒,筒上各有一个瓦亮的钢球。这仪器,就是浮球式标准压力发生器。00二二九部队技术员任正非研制的这台仪器,填补了我国仪表工业的一项空白,消除了过去压力的汞害,为国争了光,中国计量科学院已向全国推广。  在辽阳化纤总厂建厂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全是引进的设备。那时候,外国专家看到我们只有五十年代的苏式活塞力计,便说:“我们用精密仪表测过,全合格,
期刊
2010年12月,为了帮助昆明市某区农民解决耕地被毁坏、强征的问题,88岁的杨维骏带着农民代表,坐上政府配给他的黑色奥迪A6专车,驶进省政协大院。随着这起著名的“公车上访”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的杨维骏走到台前。  三五年后,他致力举报的白恩培、仇和等一干在云南任职的官员先后落马。盛名之下,杨维骏创造了中纪委实名举报人中年龄最大、职务最高的纪录。“快一百岁了”  2019年10月
期刊
实行“呼声革命”“无血革命”  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主政期间,作恶多端,民怨沸腾。毛泽东与湖南驱张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7次请愿活动,终于获得成功,张敬尧被赶出湖南。  在领导驱张运动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在思考改造湖南和改造中国的问题。此时的毛泽东,对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抱有很大的热情。毛泽东甚至设想,自己邀上一
期刊
有人临阵退缩 更多的人在坚定信仰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全新阶段。在一众传播者中,戴季陶赢得了陈独秀等人的赞赏。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际,戴季陶临阵退缩了。  戴季陶退出中共建党工作的关键原因是,他反对阶级斗争和工人运动。这种对马克思主义既赞赏又排斥的矛盾态度,使得他与人民渐行渐远。其后,他发表的《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为国民党反共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沦为“反共最
期刊
王维:差一点儿就凭唱歌出道了  王维在成为诗人之前,其实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音乐人。当年,他经人引荐,参加了一场皇家举办的名流盛宴,在场的都是当朝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王维自弹自唱了一曲自己作词的琵琶曲,独特的嗓音、文艺的气质,立马让现场的来宾为之折服,在场的玉真公主当即就为他“爆灯”!  公主决定力捧这个新人,马不停蹄地带着王维去参加各种名流局,而王维也没有让她失望。有一次有人出题让大家写一首跟酒有关的
期刊
触犯几条纪律,必须给予开除  中共成立之时,全党仅有50多名党员,分散在多个省份。这时,党对组织纪律的规定较为简略,要求各级党组织保持党员的秘密性、纯洁性,并不得参加其他政党。  1922年中期,中共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革命斗争形势趋于紧张,在此情形下,中共二大对党的组织纪律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  中共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员如果触犯以下纪律,地方执行委员会必须给予开除
期刊
母亲从来不向我们子女提任何要求,唯独在她的生日这件事情上她有硬性要求,不准请客,不准送礼,不准邀请亲朋好友为她过生日。从母亲65岁生日的那一年起,都只是我们兄妹及家人来陪母亲进行家庭小聚会,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参与。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为她老人家准备的特殊礼物,就是为她写一些文章为她祝寿与纪念。  母亲因为脑梗瘫痪在床两年多了,生活不能自理,智商相当于四五岁小孩,她的意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一步都离不开人
期刊
北斗已成,他却走了。他是为事业拼搏的大家,倾其毕生心血探索卫星导航技术。他是挑战旧思维的斗士,醉心科研攻关不断攀登学术巅峰,他就是许其凤。  7月2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其凤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  许其凤,1936年1月生,天津人,1958年从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领域的教
期刊
初夏,筑城进入了无规律可循的雨季。俗话说:“五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我对端午的印象,不是缘于粽子,而是缘于一种平常的花。是的,就是我最喜爱的栀子花。  栀子花开之际,就是端午到来之时。  这些日子,总有一股栀子花清香随微风飘逸而来,深吸一口气,顿感精神倍爽,心情怡悦。寻芳望去,碧绿的树林间,栀子花树几簇洁白的花朵悄然开放,将我的记忆唤醒。  儿时的端午,几个姐姐和院子里的女孩子们,四处搜集各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