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人类跨文化的一种交流交际活动,其涵盖接触的内容是全面广泛而又深刻。完整的翻译理论阐述必然会解释翻译的作用目的,研究者可根据对翻译的理解认识对翻译目的与功能进行理想定位。本文从“译何为”的角度展开探讨理想期待和翻译现实之间的理论关系,阐释贯穿翻译过程和历史间的一系列因素。
【关键词】“译何为“;理想期待;现实;翻译作用
【作者简介】孔健,男,硕士,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理论角度下的“译何为”
专业质量的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学界一直以来有着很高的文化标准和要求。在这里产生一个问题:“译何为”,即“翻译到底应该有何作为”,相对来说更多的落实在“应该”上。这体现了翻译中理想化的色彩,同时不可避免的结合了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目的,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处理“译何为”的问题是个整体性思考的问题,涉及宏观和微观,外部和内部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等问题。
上世纪西方一些翻译学派的理论著作都思考国“译何为”的问题,当中翻译目的论学派的理论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一些问题,也为“译何为”注入了新的思考动力和视角。德国翻译学者的翻译目的论,提出翻译“目的”包含三个概念:翻译过程的目标,译文的功能和翻译模式的意图。了解这三个概念后,我们继续往下探究发现,这三个概念与“译何为“的关系紧密相连: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这是实现目标文本作用的本质动力;制定翻译的目标实际上是对翻译过程中应该有何为确定一个标准,订立具体的坐标;译文的功能则是体现了翻译这一行动具体能够起到何种作用;对于翻译模式的意图确立,这直接左右着实施何种翻译策略,也就是与翻译”欲何为“紧密关联。由此可以看出,“译何为”的思考是对翻译目的论的相关问题的补充延伸解释,两个方面来说,第一,“译何为”表现了对翻译活动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的憧憬和期盼;第二,“译何为”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翻译过程中各种策略选择,各种方法技巧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准确理解和认识“译何为”的真正含义给翻译行为予以更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有助于深刻理解并充分探讨翻译在文化交流,历史演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译何为”与“译之用”
前面部分已经探讨了“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翻译过程的一种理想期待,那么接下来笔者将探讨“译之用”,这揭示了翻译实际发挥的作用。对于翻译之用这一问题的思考或探讨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探討翻译之用必须首先确立翻译观。翻译观是对翻译理论的思考和翻译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它是对翻译本质的思考,是一种观念化的意识,系统化的观念。译者的翻译观不同会产生对翻译不同的认识,也会对翻译之用作出不同的定位,在评价翻译之用的时候也会给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第二,必须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来探讨翻译之用。当我们在思考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事件或者文本中蕴含的翻译现象时,当我们在分析理解某一个特定译者的作品时,我们既要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同时又要立足于翻译事实的科学分析,将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考察思考,这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保证我们准确描述翻译之用,为客观的分析和理解提供保障。
由于难免会受到具体翻译行为或者翻译过程的限制,“译何为”的期待即翻译的理想目标往往会难以全部完全实现,那么由于这种理想期待没能完全实现,也会使得整个过程的实际效用大打折扣。纵观整个翻译历史进程,我么可以清楚的发现,在翻译的理想目标期待和翻译的实际起到的效用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甚至有时候会有负面的偏差。人们对待翻译最本质的期待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作用,希望翻译可以丰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但是期待归期待,现实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对源语文化的文本加以曲解改造,甚至将其当作一种战利品加以随意篡改;人们希望通过翻译这一行为给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注入新鲜的思想观点,带来新的改变,通过翻译来催育和带动目的语文化的发展,但是过去也曾出现过由于过分“归化”的翻译潮流导致的“过度翻译”,结果给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巨大的差异分歧,同时也造成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溶血”;人们希望通过翻译可以为两种乃至多种文化创造对话条件,实现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但是却发现当两种不同情势的文化: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交流对话中,有时翻译这一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强势文化侵略弱势文化,沦为殖民的一种工具一种侵略形式。翻译有时因为承载着现实的使命,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了原本应该起到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这也是理想与现实由来已久的矛盾的体现。
在分析和阐述“译何为”和译之用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前者是对翻译行为理想作用的期待,是一种理想和憧憬,这与翻译的目的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后者译之用展现的则是翻译历史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是一种现实效用。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翻译中的理想期待和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Louis Kelly.The True Interpreter: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West[J].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7.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1991.
[3]陈德鸿.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译何为“;理想期待;现实;翻译作用
【作者简介】孔健,男,硕士,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理论角度下的“译何为”
专业质量的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学界一直以来有着很高的文化标准和要求。在这里产生一个问题:“译何为”,即“翻译到底应该有何作为”,相对来说更多的落实在“应该”上。这体现了翻译中理想化的色彩,同时不可避免的结合了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目的,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处理“译何为”的问题是个整体性思考的问题,涉及宏观和微观,外部和内部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等问题。
上世纪西方一些翻译学派的理论著作都思考国“译何为”的问题,当中翻译目的论学派的理论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一些问题,也为“译何为”注入了新的思考动力和视角。德国翻译学者的翻译目的论,提出翻译“目的”包含三个概念:翻译过程的目标,译文的功能和翻译模式的意图。了解这三个概念后,我们继续往下探究发现,这三个概念与“译何为“的关系紧密相连: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这是实现目标文本作用的本质动力;制定翻译的目标实际上是对翻译过程中应该有何为确定一个标准,订立具体的坐标;译文的功能则是体现了翻译这一行动具体能够起到何种作用;对于翻译模式的意图确立,这直接左右着实施何种翻译策略,也就是与翻译”欲何为“紧密关联。由此可以看出,“译何为”的思考是对翻译目的论的相关问题的补充延伸解释,两个方面来说,第一,“译何为”表现了对翻译活动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的憧憬和期盼;第二,“译何为”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翻译过程中各种策略选择,各种方法技巧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准确理解和认识“译何为”的真正含义给翻译行为予以更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有助于深刻理解并充分探讨翻译在文化交流,历史演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译何为”与“译之用”
前面部分已经探讨了“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翻译过程的一种理想期待,那么接下来笔者将探讨“译之用”,这揭示了翻译实际发挥的作用。对于翻译之用这一问题的思考或探讨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探討翻译之用必须首先确立翻译观。翻译观是对翻译理论的思考和翻译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它是对翻译本质的思考,是一种观念化的意识,系统化的观念。译者的翻译观不同会产生对翻译不同的认识,也会对翻译之用作出不同的定位,在评价翻译之用的时候也会给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第二,必须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来探讨翻译之用。当我们在思考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事件或者文本中蕴含的翻译现象时,当我们在分析理解某一个特定译者的作品时,我们既要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同时又要立足于翻译事实的科学分析,将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考察思考,这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保证我们准确描述翻译之用,为客观的分析和理解提供保障。
由于难免会受到具体翻译行为或者翻译过程的限制,“译何为”的期待即翻译的理想目标往往会难以全部完全实现,那么由于这种理想期待没能完全实现,也会使得整个过程的实际效用大打折扣。纵观整个翻译历史进程,我么可以清楚的发现,在翻译的理想目标期待和翻译的实际起到的效用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甚至有时候会有负面的偏差。人们对待翻译最本质的期待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作用,希望翻译可以丰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但是期待归期待,现实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对源语文化的文本加以曲解改造,甚至将其当作一种战利品加以随意篡改;人们希望通过翻译这一行为给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注入新鲜的思想观点,带来新的改变,通过翻译来催育和带动目的语文化的发展,但是过去也曾出现过由于过分“归化”的翻译潮流导致的“过度翻译”,结果给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巨大的差异分歧,同时也造成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溶血”;人们希望通过翻译可以为两种乃至多种文化创造对话条件,实现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但是却发现当两种不同情势的文化: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交流对话中,有时翻译这一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强势文化侵略弱势文化,沦为殖民的一种工具一种侵略形式。翻译有时因为承载着现实的使命,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了原本应该起到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这也是理想与现实由来已久的矛盾的体现。
在分析和阐述“译何为”和译之用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前者是对翻译行为理想作用的期待,是一种理想和憧憬,这与翻译的目的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后者译之用展现的则是翻译历史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是一种现实效用。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翻译中的理想期待和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Louis Kelly.The True Interpreter: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West[J].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7.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1991.
[3]陈德鸿.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