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有效性,需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要求、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内在需求以及大学生管理的新形势,均使得人文关怀成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需求。在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必须着眼于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做到教育者“目中有人”、教育内容贴近人、教育方法引导人。不仅要看到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功能,更要看到其促进人自身建设的更本质的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117-04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结晶。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在充分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同时,启发人、引导人、完善人,形成以受教育者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3]从教育哲学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全面提升人性的层次,建设人的本身,探问人的存在价值和追求人生终极意义密切相关,它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生价值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4]在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关怀学生,特别是要关怀学生的网络需求、学生的网络成长与发展、学生的网络道德和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且要培养成能“自由发展”或“自由自觉活动”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以尊重和发展“人的需要”为主题,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点。马克思一再指出:“人始终是主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人文关怀是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需求
  (一)人文关怀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人类发展在个体身上所体现的最高理想和追求。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846年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解释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实质和基本涵义是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历来把人当作“主体”来看待,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和作用,坚决反对蔑视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坚决反对仅仅把人当作“手段”来看待。[5]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在当今形势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弘扬“集体精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对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凸显出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亦如此。
  (二)人文关怀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内在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中充当着中介转化的地位,它既面临着与人的发展关系和必须适应人发展的规律,又面临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助人性和他律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人文关怀。[6]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属人性”的本质上是统一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的有效统一。换句话讲,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3]还有学者指出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之魂。[7]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并得以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在新形势下表现乏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的整合,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抽象变为具体,但不少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内容上,只注重说教,缺少引导,更多的是强调政治理论、集体主义等知识的宣传,而涉及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提及,或者内容缺少系统性,起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且目前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形式单一,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讲政治理论知识上传到网络,并没有采取多样的方式增加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吸引性。对一些社会敏感话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一旦发现学生出格的言论马上采取措施删除,而非正视问题并给予引导。鲁洁教授指出,当前德育理论和实践存在“人学空场”现象,在对象上不是以人特别是受教育者为主体,在内容上传授着剥离了人性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背离了把握人性特有的过程和规律。正因为如此,本来应当充满了人性魅力的德育,变成毫无主体能动、没有道德意义、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和说教。这种忽视人性、把人当作被动接受器的物性化德育无视人的需要、人的权利和人的发展,造就的是异化的人。[8]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明显的重教育者轻受教育者的现象,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内容上偏重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意识形态轻思想道德,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关怀与个性的关注;教育方法上常常流于一种工具理性层面。这种重灌输教化轻内化引导、重政策规范轻思想引领、重规训服从轻个性创新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管理的新形势下受到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忽视,从根本上讲是价值观念定位的片面,即着重了教育的社会价值而轻视了个体价值,价值观念的片面也是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工作
  在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必须着眼于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努力实现受教育者的自身全面发展。让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价值、功效和作用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而不是异于受教育者个体需求的外在灌输。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很多,本文从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说起。
  (一)教育者“目中有人”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灵魂”的特点,加之传统灌输式、权威式的方式早已不合时宜,要求教育者必须摒弃以势压人的观念和做法,充分尊重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调研。教育者也只有理解受教育者生存和发展,才可能与受教育者发生视界的融合与情感的共鸣,才可能将自己所代表的利益与情感有效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使之产生行动。教育者要做到与受教育者成为交互主体,实现对话教育,通过探求主体间的共同性与共通性,形成间接渗透性的隐性教育。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提出,当今重读“人文关怀”,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9]使大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是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路径。自然,要走向对话教育,教师道德建设与能力提升是前提。
  (二)教育内容贴近人
  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有效性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对现实的人的需求顾及相对较少。黄正泉教授分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事实,即人在思想政治社会现象中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即在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造人。如增强其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跳出把教育内容局限在思想觉悟方面的习惯做法,而是将问题贴近人的发展与需求,将社会需要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把学问钻真、工作做真、感情用真,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启迪思想、感化心灵的作用。教育者给受教育者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当今大学生在多元价值冲突前的困惑,将理想信念与现实矛盾相结合,立足于客观真实世界对他们进行引导。
  (三)教育方法引导人
  回归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将每个教育对象视为个性化、生活化、多元化、自主性的个体,创设情感与能力生成的价值环境,在尊重与关爱的情境中,在互为主体间的情理交融中展开教育。[10]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做到“教育无痕”;同时,构建和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的、人文关怀意蕴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增强其对教育者、学校与社会的“信度”,达到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神融通,这就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学生接受教育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还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对一些硬性的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制度要大胆摒弃,注意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并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等新媒体发展形势下的有效思路。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从社会需要的视角出发是必要的,但这只看到了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某种功能,没有深入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对于人本身建设的本质价值。若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找到增强其有效性的根源与灵魂,需要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功能与效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厚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33-37.
  [2]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48.
  [3]王俊拴.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灵魂[J],社科纵横,2013(1):148-150.
  [4]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
  [5]颜军.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维度[J],求索,2011(8):93-95.
  [6]李俊伟.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理性审视[J],科学社会主义,2008(4):77-80.
  [7]黄正泉.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57-60.
  [8]沈萍霞.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校德育走向[J],青海社会科学,2009(6):208-210.
  [9]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9-11.
  [10]吴威威.回归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高校道德教育的人本取向[J],江苏高教,2012(5):124-126.
  Abstract: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morality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basic task,and the humanistic care should to be strengthened.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Marx′s theory of human,the internal demand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make humanistic car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i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focus on the real individuals and activities.Do education “in the item to have the human”,and education content,education method leads to close.We not only need to see the fun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system,but also to see their promoting more intrinsic value of building human themselv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man care
  责任编辑徐晶
其他文献
<正> 来医院诊治的支气管肺癌大多数已属晚期,外科手术切除多有困难,因此,1984~1989年,我院对开胸探查不能用常规手术方法切除的较晚期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33例,施行冷冻手术
<正> 自1986年起,我们研制一种以碳纤维膜为支架,单面涂覆吸收性生物高分子素的人工硬脑膜。经动物实验后已为10例患者进行了硬膜修补(代硬脑膜9例、代硬脊膜1例),效果良好。
报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9例。每天口服维甲酸(RA)20mg3~4/d,至取得完全缓解(CR)为止。获得CR 7例(77.8%),至取得GR时间为20~39天,平均31&#177;7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千差万别.
<正> 1988年9月~1990年8月,我们应用内镜下激光或(和)内镜下局部注射,对31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初步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病人中,男18例,
<正> 1976年以来,我院采用恒定磁场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本文对局限性海绵状血管瘤64例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64例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最小为出生
概述了富马酸二甲酯的研究状况,并对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做了总结,介绍富马酸二甲酯的应用前景。
<正> 电化学(直流电)治疗恶性肿瘤,是瑞典放射学专家诺登斯强姆教授首先应用临床。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90年2月应用本法治疗恶性肿瘤2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
<正> 小儿断手指再植成功,是断指再植术的新发展。由于小儿手指细小,尤其是血管纤细而薄弱,并且很容易发生痉挛,吻合较为困难。1974年Tamal报道20个月小儿全断小指再植成功1
职教期刊在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促进职业教育交流和繁荣、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编辑规范的内容,分析了当前职教期刊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