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加快发展的良好契机。西安医学院顺应新医改方向,坚持“两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动摇,着力办好免费定向全科医学和医学继续教育,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关键词]医疗改革 医学高等教育 两个面向 全科医学
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3月揭开了新医改神秘的面纱。新医改方案首次提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明确指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的出台,无疑意味着中国的医疗体系将有一场全新的变革。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是新医改的关键之一,高等医学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可行的执行措施,新医改方案的成功实施将会有较大的难度。新医改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上服务于国家新医改战略,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全新命题。笔者拟结合西安医学院的实际,就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推进陕西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问题作一些思考。
牢固树立“两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近年来,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
作为西部大省,陕西近几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但是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学历层次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0,003人,其中本科以上17.062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4.2%,大专学历的为35442人,占29.5%,中专以下学历的为67,499人,占56.2%。本科以上学历医药卫生人员主要集中在市级以上大医院中,而广大社区、乡镇卫生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乡村卫生室更是缺乏正规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大学本科学历者仅占1.04%,大专占16.86%,中专及以下人员成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队伍的主力军,占82.1%。由于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偏低,医疗水平不高,误诊、漏诊现象和医疗事故不断发生,广大基层群众医疗安全难以保障。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高等医学教育正承担着培养卫生人才和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使命,关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重要、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要承载和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审视办学定位,创新办学理念。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适应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期待,我校在升本后的2007年确立了“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简称“两个面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四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在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人才,成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前,陕西高等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人才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医改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两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动摇,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地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
加大免费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数据显示,全国201万医生中,从事基层社区医疗的全科医师比例只有1.6%”,这与医改中强调的“加强基层医疗”不相适应。广大社区、乡镇卫生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而城市医疗机构人员已经饱和甚至臃肿,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在大城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结构极不均衡。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匮乏的问题,新医改方案给出的回应是: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为加快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去年到今年,发改委、卫生部等中央机关先后出台了3个医改配套文件,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列入重大人才工程,并提出了任务要求。全科医师是基层迫切需要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因此《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培养的医学人才是卫生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和推动者,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当前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如何适应新医改方向,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的医疗卫生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今年,面向农村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成为新医改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破题之举。根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免费医学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5年或3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免费培养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今年我省共有270名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计划,由延安大学和我校承担培养任务。最低分控制在二本分数线,在提前批次录取。招生工作于7月11日已经结束,其中我校招收的180名学生中,最高达596分,超过一本分数线40分;66名超过一本分数线,占录取总数的36.7%;最低分544,也超过二本分数线44分。免费医学生在获取人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免费教育、定向分配工作的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毕业生“下得去”的问题。
接到免費医学定向生培养任务后,我校根据农村卫生工作需要,优化了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加强 全科医学教育;转变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能力培养。今年确定的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中,学校把免费定向全科医学专业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依附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着力把该专业打造成我校的特色专业和名牌产品,使该专业毕业生成为未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骨干力量。学校相关配套政策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确保毕业生“用得上”。
做强医学继续教育事业,
发挥全省基层医生培训基地作用
医学教育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成熟的过程,没有哪个学校能够培养出刚出校门就能包治百病的医生。医学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准医生”,因此,医学继续教育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提高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低、技术差的现状来说,医学继续教育更为迫切。根据规划,近三年全国要培养6万名全科医师,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农村每个乡镇有1名,以1-2年的转岗培训为主要培养途径。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继续开展基层人员岗位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院校教育之后,通过遴选招录,在培训基地,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成为合格的全科医师或继续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安排,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毕业生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为国际上培养合格医生的通行做法。
一名医学生不经过较好的住院医师培训,基本上无法开展医疗工作。然而在我国,毕业生是在所就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临床培训,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所以基层医务人员从一开始受到的训练就很低,水平难以提升。此次新医改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也为我校壮大医学教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校目前是全省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现代医学本科院校。建校近60年来,培养各类医药卫生人才5万余名,成为陕西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陕西省执业药师培训中心,陕西省执业医师实践考核基地。其中2009年共举办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社区康复培训、社区药学培训各1期,社区护理培训班5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7期,参加各类培训的学员共计1195人。为适应新形势,学校明确了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在继续基层全科医师(社区护理)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与省卫生厅合作,力争成为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
总之,新医改为推动陕西医学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校作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在陕西医学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发展中还存在资金短缺、学科带头人缺乏等困难,但为配合新医改,我们医学院万余名师生有信心把我校建设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梁宝林陕西卫生年鉴,西安:陕西卫生年鉴编委会,2008
[2]柯杨等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求解,人民政协报,2009-04-22
[关键词]医疗改革 医学高等教育 两个面向 全科医学
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3月揭开了新医改神秘的面纱。新医改方案首次提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明确指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的出台,无疑意味着中国的医疗体系将有一场全新的变革。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是新医改的关键之一,高等医学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可行的执行措施,新医改方案的成功实施将会有较大的难度。新医改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上服务于国家新医改战略,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全新命题。笔者拟结合西安医学院的实际,就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推进陕西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问题作一些思考。
牢固树立“两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近年来,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
作为西部大省,陕西近几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但是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学历层次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0,003人,其中本科以上17.062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4.2%,大专学历的为35442人,占29.5%,中专以下学历的为67,499人,占56.2%。本科以上学历医药卫生人员主要集中在市级以上大医院中,而广大社区、乡镇卫生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乡村卫生室更是缺乏正规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大学本科学历者仅占1.04%,大专占16.86%,中专及以下人员成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队伍的主力军,占82.1%。由于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偏低,医疗水平不高,误诊、漏诊现象和医疗事故不断发生,广大基层群众医疗安全难以保障。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高等医学教育正承担着培养卫生人才和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使命,关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重要、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要承载和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审视办学定位,创新办学理念。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适应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期待,我校在升本后的2007年确立了“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简称“两个面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四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在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人才,成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前,陕西高等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人才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医改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两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动摇,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地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
加大免费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数据显示,全国201万医生中,从事基层社区医疗的全科医师比例只有1.6%”,这与医改中强调的“加强基层医疗”不相适应。广大社区、乡镇卫生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而城市医疗机构人员已经饱和甚至臃肿,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在大城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结构极不均衡。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匮乏的问题,新医改方案给出的回应是: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为加快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去年到今年,发改委、卫生部等中央机关先后出台了3个医改配套文件,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列入重大人才工程,并提出了任务要求。全科医师是基层迫切需要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因此《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培养的医学人才是卫生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和推动者,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当前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如何适应新医改方向,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的医疗卫生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今年,面向农村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成为新医改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破题之举。根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免费医学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5年或3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免费培养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今年我省共有270名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计划,由延安大学和我校承担培养任务。最低分控制在二本分数线,在提前批次录取。招生工作于7月11日已经结束,其中我校招收的180名学生中,最高达596分,超过一本分数线40分;66名超过一本分数线,占录取总数的36.7%;最低分544,也超过二本分数线44分。免费医学生在获取人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免费教育、定向分配工作的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毕业生“下得去”的问题。
接到免費医学定向生培养任务后,我校根据农村卫生工作需要,优化了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加强 全科医学教育;转变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能力培养。今年确定的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中,学校把免费定向全科医学专业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依附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着力把该专业打造成我校的特色专业和名牌产品,使该专业毕业生成为未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骨干力量。学校相关配套政策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确保毕业生“用得上”。
做强医学继续教育事业,
发挥全省基层医生培训基地作用
医学教育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成熟的过程,没有哪个学校能够培养出刚出校门就能包治百病的医生。医学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准医生”,因此,医学继续教育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提高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低、技术差的现状来说,医学继续教育更为迫切。根据规划,近三年全国要培养6万名全科医师,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农村每个乡镇有1名,以1-2年的转岗培训为主要培养途径。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继续开展基层人员岗位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院校教育之后,通过遴选招录,在培训基地,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成为合格的全科医师或继续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安排,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毕业生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为国际上培养合格医生的通行做法。
一名医学生不经过较好的住院医师培训,基本上无法开展医疗工作。然而在我国,毕业生是在所就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临床培训,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所以基层医务人员从一开始受到的训练就很低,水平难以提升。此次新医改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也为我校壮大医学教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校目前是全省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现代医学本科院校。建校近60年来,培养各类医药卫生人才5万余名,成为陕西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陕西省执业药师培训中心,陕西省执业医师实践考核基地。其中2009年共举办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社区康复培训、社区药学培训各1期,社区护理培训班5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7期,参加各类培训的学员共计1195人。为适应新形势,学校明确了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在继续基层全科医师(社区护理)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与省卫生厅合作,力争成为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
总之,新医改为推动陕西医学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校作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在陕西医学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发展中还存在资金短缺、学科带头人缺乏等困难,但为配合新医改,我们医学院万余名师生有信心把我校建设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梁宝林陕西卫生年鉴,西安:陕西卫生年鉴编委会,2008
[2]柯杨等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求解,人民政协报,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