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论争入手,深入分析了各代领导人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命运,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和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命运
  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论争
  (一)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是指在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强调继承和发扬以孔孟程朱陆王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并以之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以寻求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是“全盘西化”理论的对立面,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不能简单替代。
  (二)80年代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论争
  这一时期对待传统文化的主调是儒学有悖现代精神。当时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现代化,是因为中国文化传统“有问题”,因此,用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批判中国文化传统,成为80年代“文化热”的主旨。
  (三)90年代后的国学热
  这次文化热是以传统文化的肯定和重视为号召的,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声势较大。这次文化热是为纠正前一个文化热的偏向而兴起的,在批评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国学班”风靡全国;国学书籍遍地开花;国学栏充斥荧屏;国学话题成为热门话题。
  二、各代领导人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命运
  毛泽东坚持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血与火的殖民入侵,作为一种外来的异质文化———西方文化也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古老悠远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强大挑战,它在中国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也发生了动摇。随之发生了近代中西文化大论争。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亲身经历着这种文化冲突,他一方面为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但另一方面也深切地感到传统文化在西方挑战下暴露出的危机与弊端。因此,他说:“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是吃过大亏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总是认真地进行分析,批判地加以利用,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创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邓小平用“继承、批判、纠正、发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从邓小平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他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来看,邓小平对待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也可概括为“继承、批判、纠正、发展”。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上,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糟粕进行批判和肃清。他说:“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在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小农观念正在被现代的市场观念所取代,传统的宗法观念正在被现代的民主法治观念所取代,传统的恋家情结正在被现代的开放观念所取代,传统的奴性意识正在被激活的主体意识所取代,传统的蒙昧观念正在被新兴的科学观念所取代等等。
  江泽民同志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话通篇充满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饱含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江泽民同志提出,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将文化提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地位,成为新时期党的性质与宗旨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出,江泽民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在继承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态度,更加强调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先进性”。[1]
  胡锦涛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习近平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强调了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习近平依凭他对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入的理解,深刻指出“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他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鉴别”就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后,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要根据实际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鉴别与分析、取舍与扬弃;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要通过学习和研究,“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要切实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要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和应用。
  三、小结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至少有如下两条:一是要正视历史、尊重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虚化历史,承认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现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经几千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二是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解决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局限性和落后、消极因素。“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由于其封建性、保守性的本质特点,不可能成为解决当今社会各处问题的救世良方,更不可能成为拯救整个人类灵魂的灵丹妙药。还应看到某些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把古代传统文化的糟粕当成精华继承下来,造成现实生活中封建主义的死灰复燃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重新抬头。[3]
  在今日之中国,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作用,不能也不可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个思想基础和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始终坚持,须臾不能动摇。(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斌. 试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传统文化观的特色.[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2).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3] 张利痒.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1997(3).
其他文献
随着自身技术装备能力的不断提升,面对部分领域量传溯源体系空白急需填补的迫切需要,一些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对国家计量基准的建设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意愿.但省级法定计量检
现如今文物拍卖行业所拍文物真假难辨、严重缺乏交易诚信,许多不谙行规的收藏爱好者屡屡遭受巨大损失;艺术家的作品交予展览主办方参加展览后,索回艰难、处处受制于主办方,艺术家个人版权难以得到保障;别有居心之人对文化名人毫无由来的质疑和恶意的诽谤,造成部分名人名誉、公信力都遭受很大的损失……这一切现象都指向同一个根源:我国艺术法律条文的不完善。而我在行文前,有过一些思考,既说这是一篇讨论艺术法的文章,那么
天津市连续多年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均显示儿童龋齿检出率居高不下。城市、农村14岁学生恒牙龋齿检出率分别为21.9%和22.5%,这意味着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存在龋齿。对此,儿童
期刊
正能量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在团队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教职工团队,正能量显得更为重要。通过简要分析正能量一词的由来与正能量的作用,提出建设正能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作为孕育人才的研究型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
目前,在现代的社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学生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职业高中来
体育活动中,难免有损伤的发生,如何避免损伤的发生成为体育课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提出几点建议。 In sports activities, it is inevitable to have the da
质量管理是检验检测实验室综合能力有效提升,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唯一手段.检验检测实验室在开展标准化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做好覆盖检验检测活动各个
当下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然而英语在当下教学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构建高职英语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好许多方面的工
液体复苏(fluid resuscitation)是创伤、失血和其他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复苏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最终生存.近期的研究提示,复苏过程所应用的液体对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并可影响创伤及出血等造成的免疫抑制的恢复过程,导致对感染和败血症的易感性增加、生存率降低.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与认识虽远未够深入,但仍有必要就所知的有关复苏液体种类、用量和输注速度等对机体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