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研究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患下肢DVT,20万人死于肺栓塞(PE)[1]。下肢 DVT 除了在急性期能导致PE、股青肿等急性重症并发症,远期还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Kahn等[2]报道高达40%的下肢DVT患者远期可发展为PTS。下肢DVT急性期的治疗目标包括:预防血栓的衍生或血栓溶解脱落后引起的肺栓塞,降低下肢肿胀疼痛的程度及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其长期目标则包括减少血栓复发的风险,防止发生PTS。因为PT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致残,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所以预防PTS的发生已成为治疗下肢DVT的一个重要目标[3]。近年来,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肢DVT的临床治疗方法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避免PE发生、预防血栓复发及降低PTS发生率的关键。虽然当前有关下肢DVT的治疗经验与指南层出不穷,但在临床上针对下肢DVT的具体治疗策略、药物剂量、溶栓时机等仍未达成广泛共识,本文就目前下肢DVT治疗的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我国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占农药总量的80%左右,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仍然是我国,尤其是城郊、农村地区常见急症,也是我国严重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毒患者多远离医院,加之严重AO
第三届全国小儿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6月25~27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50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中华医学会主委刘贵麟教授、主编江泽熙教授及中华医
肛周疾病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虽然止痛方法较多但多不理想.我院于2006年~2008年应用亚甲蓝局部注射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着交通的发达、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其它人为因素损伤的增加,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出血、感觉异常、咬合关系紊乱和下颌运动障碍等,
氟中毒的基本病因已清楚是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氟斑牙主要表现为牙体硬组织色素沉着,显色斑,同时牙齿硬度减弱,易碎裂。氟骨
脊柱融合术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1911年Albee等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以达到阻止结核感染播散的目的,同年,Hibbs等采用脊柱融合术控制脊柱侧凸患者畸形的发展,1959年B
临床上传统的药物及用法降压效果虽然较为理想,但由于不能有效的抑制清晨血压的陡升,致使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由如何治疗已向择时服药转变.由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有差别,导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近期研究表明,TGF-β信号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可以通
椎间盘是由富含Ⅰ型胶原蛋白且排列紧密呈层状环绕的纤维环和富含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蛋白及髓核细胞等组成的髓核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结构。髓核内的蛋白多糖具有极强的亲水性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人们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1955年Gall根据病理学特点,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