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死于心碎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火地島的石油小镇马纳提阿勒斯以北,有个叫安格斯图拉的渔港,那里有12幢或者15幢房子,因为那里恰好正对着麦哲伦海峡的第一个窄道。那些房子只有在南半球短暂的夏季才有人居住,其后在稍纵即逝的秋天和漫长的冬天,都是风景中的参照物而已。
  安格斯图拉没有墓地,但有一个被漆成白色的小坟面朝大海,里面长眠着潘奇托·巴里亚——一个11岁时死去的小男孩。到处有人生、有人死,就像探戈曲里唱的“死亡乃习俗”,但潘奇托是个不幸的特例,因为那孩子死于心碎。
  潘奇托还没到3岁的时候,得了脊髓灰质炎,变成残疾人。他的父母是巴塔哥尼亚的圣格雷戈里奥的渔民,每年夏天都从海峡另一边带他来安格斯图拉。孩子跟随他们,坐在几个麻袋上,就像一个凸起的松软小包袱,望着大海。
  潘奇托·巴里亚5岁了,是个忧郁孤僻的孩子,几乎不会说话。但有一天,世界之南习以为常的奇迹又上演了——20多头皮氏斑纹海豚从大西洋迁徙到安格斯图拉沿海。
  把潘奇托的故事讲给我听的当地人信誓旦旦,说那小男孩一看见海豚,就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海豚渐行渐远,尖叫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让人难过。最后,海豚消失了,小男孩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尖叫,音调非常高,惊到了渔民,也吓到了鸬鹚,不过,也让其中一头海豚游了回来。
  海豚靠近岸边,开始在水里跳跃,潘奇托高声尖叫着给它鼓劲。所有人都明白那孩子和鲸目动物之间建立起了无须任何解释的沟通纽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命如此。
  那年夏天,海豚一直停留在安格斯图拉。在冬季迫近让人必须离开的时候,潘奇托的父母和其他人惊讶地发现,那孩子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遗憾之情。5岁的他空前严肃地宣布,他的海豚朋友必须离开了,否则它就会被冰困住,但是来年它会回来的。
  然后海豚真的回来了。
  潘奇托变了,成了一个健谈的快乐男孩,他甚至开起自己身体残疾的玩笑。他彻底变了,他和海豚的嬉戏重复了6年。潘奇托学会了书写,以及画下他的海豚朋友。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协助家人修补渔网、准备鱼钩、把海贝晒干。他的海豚朋友总是在水里跳跃,完成只属于他的奇迹。
  1990年夏天的某个早晨,海豚没来赴约。渔民惊恐地找寻它,从海峡的一头搜到另一头。他们没找到,却撞见了一艘外国捕鲸船,那个海洋杀手正航行在离海峡第二个窄道很近的地方。
  两个月后,潘奇托·巴里亚死于心碎。他离去,没有流泪,没有抱怨。
  我去造访了他的坟墓,在那里望向海,初冬灰色激荡的海,不久之前还有海豚欢跃的海。
  (清 音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南方快车》一书,勾 犇图)


其他文献
麦克·詹金斯是一位漫画家,也是一位爸爸。  读中学的女儿很忙,每天带午餐去上学。为了多陪伴女儿,麦克决定每天在午餐袋上画以女儿为主角的系列漫画,以此记录女儿的生活,也让女儿在吃午餐的时候,看得到父爱,感受到快乐。  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600多天。他成了女儿学校的明星,也成了女儿心中最棒的爸爸。英语、数学、科学课变成乌鸦,是来偷我的面包的吗?被繁重的学习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坚持几步就到家了。每个
期刊
看水仙 汪曾祺绘罗汉 汪曾祺绘  白露已过,窗前一棵合欢树仍在开花,八九十朵的样子——大约是夏天连遭淫雨未开够。这棵树犹如一个人,执念颇深,非要将一年中未尽的事做完了。  每日坐在窗前,我一歪头便能看见这些羽状的小红花朵,如不死精魂。  2020年是许多文坛星宿的百年诞辰,比如汪曾祺。  浙江美术馆举办了汪曾祺百年诞辰书画展,展出的许多字画,都是我先前未曾见过的。我尤其对一幅画印象深——一块焦墨般
期刊
被黄裳称为绝代散文家的张岱,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死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和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人一样,都是经历过两个时代的人。其晚年自题小像云: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在古人的文章中,这算是明白如话的了。但我还想将其既不“信”又不“达”,当然更不“雅”地来“今译”一番:  理
期刊
王计兵  51岁的外卖大叔王计兵,出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苏北农村家庭,初中辍学,外出打工,生活辛劳零碎。当他骑着电瓶车,在车流中穿梭送单时,你很难看出,这是一位创作出近4000首诗歌、发表过许多作品的诗人。赶时间的人  骑上电瓶车,诗就消失了。外卖员王计兵把车骑得飞快,脑海里只剩下地名。  系统规定的送达时间在催促他。  这段手握车把的路程,就是送餐途中王计兵能控制的全部了。一次,他同时接了5单,末
期刊
护照各負其责共享动物智谋之隐身“魂”归故里
期刊
武陵樊伷反叛,州郡请求发兵一万人去讨伐,孙权征求潘濬的意见,潘濬说:“五千兵足够了。”“你为什么如此轻视樊伷?”潘濬说:“樊伷善于夸夸其谈,却没什么本事。他曾经设宴招待宾客,天都晌午了,饭菜却还没上来,起来坐下观望了十多次,我就知道这人成不了大事。”孙权便派潘濬率五千人去,果然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唐朝的司刑太常伯卢承庆,曾负责官员的考核。有一官员督运,遭风失米,遂考为“监运损粮,考中下”。此人
期刊
人天生就喜欢形象化的东西,比如一个故事、一幅画面、一场表演……   故事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帮助我们整理略显混乱的人生,寻找生活的意义。人类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对追求人生意义的深层需求。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实践,更是一种个体化的体验。   打个比方,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当你坐在漆黑的卡座里,你体验到的是电影中故事的意义,以及随着对故事的见解而展开的、强烈甚至痛苦的情感刺激,这种情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
期刊
吴江县的石鲁瞻,在衙门里当差役,他宅心仁厚,是个好人。  清闲无事时,他就将竹板磨细,甚至将竹板浸入粪缸,因为据说这样处理过的竹板打起人来不痛不伤。  也有人私下给他钱,让他打人打重板,他流泪不答应:我不忍心这么做啊!  石差役一直坚持这样做,有五十年了。  听说他九十五岁时,还健康地活着。数代同堂,儿孙绕膝。  石差役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等县官一声喝令,然后,高举起板子打在案犯身上。  石差役不是
期刊
新的工作项目、在家中做的新尝试、学到的新知识、参加马拉松长跑……不论谈话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平时与人交谈时围绕的都是“现在”。  “你现在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理想是,将一年后当作“现在”来进行思考。  比如,如果有人在今年秋季问我“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会按明年此时的目标作答。  如果有人问我“你明年的计划是什么”,我会提前做好后年的计划,并流利地回答。  当然
期刊
大师将所有弟子召集到一起,准备决定谁将有幸在他身边工作。  “我要给你们出一个问题,”大师说,“第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将成為寺院的新守护。”  他把一张小凳子放到房间中央,凳子上放着一只价值连城的瓷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枝玫瑰花。  “问题就在那儿。”大师说。  过了一会儿,一位弟子站了起来,看了看大师和其他师兄弟,然后走到花瓶跟前,把它拿起来扔到地上摔碎了。  “你是新守护了。”大师对该弟子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