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防治中老年人高血压病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长,致残、致死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的一种疾病。
  统计资料表明,年龄越高,患高血压的比例就越高。在我国,40岁以下的患者占高血压患病总数的10%,而40岁以上的患者占90%。在65-69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占34.8%,而到了80岁的时候,高血压患者就上升到了65.6%。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中、青年人中的增加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任务,而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研究工作也就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经与临床病友群调查研究发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应该由单纯的医药治疗逐渐走向医疗与科学的体育锻炼相结合的道路上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中老年人这—特定人群的身体特点和生活特点,指导中老年人积极投入到有氧健身运动中去,对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在各种健身方式中,太极拳具有节奏缓慢,简单易行、适用性强,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健康,尤其适宜中老年人参加。因此,研究太极拳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预防机理很有实际意义。
  1、太极拳自身特点
  太极拳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练的时候可快可慢,可刚可柔,可轻松随意非常含蓄,也可拉开架子虎虎生风,威风凛凛。正是由于太极拳可以灵活选择运动难易度、轻松度和剧烈度(不像其它拳种只能快打不能慢练),所以各种年龄、体质和性别的人都可以学练太极拳,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状态灵活选择所练太极拳的种类、练法和难度。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揽雀尾、左右倒卷肱、原地云手、收势等,都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太极拳动作除具有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动作缓慢等运动特点,更主要在于太极拳运动内涵中:动与静概括了太极拳在时空运动的总体特征,动与静的关系在太极拳中主要有两重含义。
  首先,动,是指太极拳自起势始直至收势,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从始至终要求用意不用力,不僵不滞。动在太极拳中占主导地位,因而太极拳属动功。而太极拳之动,又是一种极端和谐的运动,它的一招一式都要求全身放松、上下相随、前后相连、左右相照,且要求做到“内外三合”,即指做到意念、气机、内劲与动势、架子、外力三合,表现出一种松、稳、慢、圆、柔的整体协调、均匀、和谐的运动特性。这种和谐,这种协调一致,从哲学上来讲,也就是一种静,一种相对的静。从这种意义上看,太极拳运动正是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其次,太极拳运动并不是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时时在运动,而是这一部分“动”那一部分“静”,这一部分“静”那一部分“动”;或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此时“动”而彼时“静”,此时“静”而被时“动”。从时间和空间看,太极拳的动作是身体的这一部分此时在“动”,待“动”至彼时即趋于“静”,而身体的那一部分此时为“静”,持至彼时,又趋于“动”。从这一意义讲,太极拳中的动与静的关系是相互交替、相互转化的。即“动极生静,静极生动”,练习者身心始终处于清风怡静状态之中,是一种快慢适宜静动相问的有氧代谢运动方式。
  2、太极拳防治高血压病的机理
  ①西医机理:太极拳是使全身的肌肉均匀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有氧运动,其和顺自然,松柔缓慢,全身肌肉纤维反复收缩、舒张,对自身的血管平滑肌起到自然“按摩”作用,使血管更有力地收缩和舒张,长期坚持,不仅有助于血管弹性的保持,还会使由于血管弹性变化引起的高血压症状得到缓解。它还可促使脑血管扩张增加颅内血流量,在健康血管中,内皮素产生一氧化氮,它能帮助血管扩张,也保护血管避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年龄老化可引起内皮素变化,使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然而,太极拳运动能使血管内皮素扩张更加有效。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并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使外围血管的阻力下降;有氧运动会降低安静时胰岛素的浓度,而导致肾小管对钠的回收率减少;有氧运动可减低交感神经对小动脉的刺激,而使血管面积增大。完成一套太极拳,相对时间长,但强度低,身心的放松动作均匀流畅,自始至终维持有氧代谢过程,可以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减少向动脉壁运送胆固醇,促进胆固醇逆转进入肝脏进行降解,从而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高血压病的发病常和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正常调节有关。太极拳运动可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增强大脑皮层与肌肉之间、大脑皮层与内脏之间,大脑皮层与内分泌之间的反射联系,改变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状态,消除病理性兴奋。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和其他功能区的广泛联系,进而调节其兴奋抑制过程,使血管运动中枢紧张度下降,有利于血压趋于正常。
  ②中医机理:太极拳的基本指导思想为阴阳平衡和虚实变化,与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太极拳一招一势,均要两手臂同时运转,合之为一整体,分之为阴阳,相互转化。太极拳通过招式的阴阳变化来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使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协调的最佳状态,从而使人脏腑、经络、气血协调有序和平衡,符合中医“整体诊治”和“辨证施治”,即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之观念,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达到医疗保健之功,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太极拳具有调整阴阳,平稳情绪的作用。长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激动,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在打太极拳时,要求全身放松,气定神闲。以意引气,意到身随,绵绵不绝如行云流水,整个套路没有特别发劲和过猛、过急的动作。因此,能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大脑中枢神经在“松、静”的要求下,下意识地习练动作,大脑出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使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缩性的活性物质降低,血液中组胺、激肽类引起血管舒张的活性物质升高,在全身肌肉放松所引起血管壁反射性地放松协同下,最大限度地开启了在一般情况下轮换开放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增强,从而降低了血管总外周阻力,致使血压下降。太极拳的以意引气,使气血畅通于周身经络,平和阴阳,发挥其“抑亢助虚”的双向调节效应,有利于血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
  3、参加太极拳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①运动强度要适宜:中老年人应参加中、低强度的适宜运动。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用脉搏来确定,一般以170减去年龄这个公式来掌握,运动后即刻脉率以不超过110次/分为宜,运动后5~10分钟,内脉率应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中老年人不宜参加剧烈比赛,更不要勉强参加比赛去争名次。
  ②运动时间与次数:运动持续时间可考虑主项耐力运动每次20~30分钟,放松运动可进行10~20分钟。如强度较小的运动,运动时间可适当延长。运动次数以每周至少3~4次为宜。
  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老年人进行有氧运动时,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小运动量开始,随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善而逐渐增加,然后维持适宜的运动量。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总之,高血压病严重的影响着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寿命,认识太极拳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机理,对预防、减缓、改善和治疗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使中老年人有目的更科学的参与太极拳运动中,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间,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图为作者拳照。
其他文献
编者:用韵文吟诵,配以拳照讲解拳路,旨在习者易懂易记。编者以为,此种传统拳诀变形的方式,颇有古意,刊出聊备一格。  三、左式阴阳劈斗掌  1 左侧上步封挂掌  四十五度左转体,左脚左侧前切人;右脚随带半马步,合胯吊裆面东北;左掌掩盖突掌刀,顺转画网封切掌;右掌内旋掌翻上,过左套下搭挂起(图34);阳阳两掌封挂前,沉身注气目注视(前臂之下叫套下)。  2 催促震气左劈斗  左膝微顶马稍起,右腿略挺莫
期刊
编者:顾新法先生曾任天津公安局特聘教官,在天津警官职业学院、滨海公安局、公安河北分局等单位教太极拳和擒拿格斗,曾经培训过公安特警、部队转业军人、“民警司晋督培训班”和“公安处长培训班”等。
期刊
编者:本文作者编剧房子是山西人,他的这部“武术晋味”儿小说”,讲的是山西武术家姬龙峰创拳的故事。  23 人人都找姬龙峰  那年轻人这回来了精神,身子迅速地左右移动,手中的檀弓“崩、崩、崩”一连串地发射,什么“五代同堂”、“巧连环”各种他看家的手法尽皆使出。  姬龙峰哈哈大笑,边躲边说道:“好弹弓!打鸟不错了,打人还差点儿。”  那年轻人初次出手就弹尽虚发,不由得红了面皮,舞动着手中的檀弓扑上前来
期刊
三、曹焕斗家谱被发现  学界从来没有人去挖掘考察过曹焕斗家谱。笔者设法找到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焕斗家族后人,即其兄曹衍琳的后裔,现年87岁老人曹健先生,并得到了曹焕斗的家谱信息和药方等(请参见附录)。在此非常感谢曹老提供了曹氏家谱及族人口碑内容等信息。  1、曹焕斗生平事迹:  按宗谱曹焕斗与曹继武是同宗。近年上海DNA验证曹操后代,只是说法之一。  据旺川《曹氏宗谱》载:曹唤斗行名衍球,曹
期刊
稀有拳种——九宫八卦斩穴拳起源于清朝末年。武林豪杰山东卫固(今淄博市张店区卫固镇)郭慕华,曾在少林寺习武多年,凭着对武术的痴迷和悟性,集当时各个武学流派之精华,采拳术众家之优长,融会贯通,独创出一套健身与实战为一体的拳法,以其姓氏命名为郭家拳。因郭慕华创拳后立有“万两黄金不传人”的门规,晚年才传给孙登云。1920年,孙登云在山东博山五龙隐居,邂逅博山大峪口青年拳师刘同榜,遂收为徒。刘同榜得名师真传
期刊
麟形:其物为仁兽,有龙形变化莫测之功,取其仁厚善良之势以应坤为柔顺。  一、麒麟踏地掌:  动作分解说明:  1、练功者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并步站立于西北乾卦方位,头顶项竖,沉松坠肘,周身松静自然,两眼平视前方或内视,凝神聚气,默默站立几分钟,使之逐渐进入练功行拳状态。(如图预备式)  2、接上动,头向上微微领起,重心下移,两腿屈膝半蹲,抬左脚离地面寸许,缓缓向前直步趟出,平落于圈上;同时腰向左向圈
期刊
五、如何强化螺旋转动  螺旋转动好是好,但不是看看就能上身的,除了练拳时多加注意外,还需通过简答的反复来强化训练。关于强化螺旋转动的基本功,一般有正反圈、膛步子、拔井绳等,这些内容在刘秀文老师主编的《太极宗师洪均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的《洪师关于基本功法:正、反旋单手圈的理论讲解与其他简答》一文里有详细介绍。膛步子的练法与徐州蒋家骏先生提到的星月步完全相同,其弟子田芸女士对此也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期刊
2009年底,中国武坛出了一件很吸引人们眼球的事情—有位泰国拳王,先是要挑战中国武术,后又挑战少林寺(少林寺方丈永信说是商业炒作不予应战),一时网络上也是议论纷纷、有的帖子甚至说一个女泰拳手便可击败整个中国武林!挟此气势,该泰拳王接着挑战武术之乡山东,在齐鲁电视台发出挑战书,紧接着便把矛头指向了水泊梁山子午门。  对方的拳头已经伸到了自己的鼻子前!子午门掌门人宋义祥先生对弟子说,无论是商业炒作还是
期刊
为了编写《形意拳侠》一书,我与杨义清武师相识,武师时已经93岁,相见恨晚。  在武师辞世“五期”的祭日,我和其子杨洪友先生一起翻看武师历经80多年心血、积铢累寸编写的拳谱,看到底稿中有录自《毛遂自荐》的“谨奉社稷而以从”七字,很受感动,它表现出杨义清武师热爱民族、关心国家安危、关注家乡父老、崇德尚武的情怀。  1922年,杨义清9岁时拜师傅长荣(剑秋),学练武艺,与师父食同桌、寝同榻,是傅早期亲传
期刊
一次商旅中的无意所为,使我有缘通过形意拳这块“他山之玉”,近距离体验到了“参道”所带来的深度乐趣!  2012年岁末,我在克拉玛依处理一起商务纠纷,历时两个月,事情的进展时急时缓,难免焦躁,所幸酒店一层是克市的新华书店,自然常去翻翻书,借以消磨时光。一天,在书架上顺手拿起一本《逝去的武林》,是李仲轩先生口述的习武随谈,鬼使神差地买了下来,要知道我喜欢看书,但之前除了武侠小说,我从未购买、阅读过武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