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新论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进入加速期。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既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论和辩证发展观、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等理论基础,也有文化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循环战略等战略支撑。在二者加持下,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是: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一体化趋势加快形成、协同创新发展始终是主旋律、融合催生新业态新场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终极价值取向。可采取做好战略定位和规划设计、推进区域协同和产业融合、加强区域治理和园区治理、凝聚文化认同和提升精神动力等政策措施,实现路径优化,从而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小型化嵌入式设备语音增强对阵列体积和语音增强性能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一阶差分阵列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改进算法,并给出了硬件实现方案。针对现有算法容易因静音段估计不准确造成语音增强性能下降这一问题,引入了语音活动检测,通过语音活动检测对有无声段进行判别,实现对静音段的准确估计。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语音活动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语音增强的质量,相较于改进前,语音PESQ得分平均提高20.18%;基于该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效应,并探究该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
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经济效益增值乏力、人口红利衰减等供给冲击,锻铸农业韧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其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文章从农业弱质性视角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较为系统地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三个层面构建了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
网络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鉴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形势,公安机关认清形势,结合现状,如何成功建立网评员队伍就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服务开放与产业融合是打破制造业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附加值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选取2005-2014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开放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率指标,研究产业开放融合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开放融合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外部生产性服务投入影响产业开放融合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应的显著性,并且制造业的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为回应时代所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而且有助于推动解决就地城镇化问题以及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然而,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考虑到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城乡二元
通过对上海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体特征与资源禀赋、政策认知与收益风险预期和相关补贴与支持。结果表明:年龄、政策了解、收益预期、风险预期、政府补贴与培训指导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收益
融合作为产业系统的重要属性,是探讨产业之间相互作用与演化状态的有效度量及解析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山地省域——贵州为研究区域,在构建三元产业系统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融合发展度模型对贵州2010—2019年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升融”对策。
城市与乡村始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融合体,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过程就是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过程。“城市病”因乡村病而生,“乡村病”也因城市病而生,“城市病”与“乡村病”同病相连,互为病因,复合叠加形成“城乡病”,根治“城市病”必须通过乡村振兴,根治“乡村病”也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对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城乡病理病根及对立格局,解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控要素、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