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与这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一、在泛读中驰骋想象
  泛读不仅要再现课文身表现的情景,更要深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美的意境、美的思想有最真切的感受。如:在教学现代诗歌《祖国的春天》时,如果教师通过饱满、欣喜的语调再现麦苗青青的田野、溪水欢唱的河流、笛声悠扬的草原等美的情景,就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祖国处处有春天,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祖国的春天真美呀!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就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二、在语言中采撷感悟
  要达到在语言中采撷感悟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抓住美的语言。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大多都是精品,尤其是描绘自然美的课文更是语言流畅、语感新鲜、文质兼美。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感悟和欣赏其中的文字美、语言美。如:在学习《我家门前的海》时,通过欣赏课文中的“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以及“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这些优美的散文诗一般的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浩瀚与雄浑、神奇与美丽。这富有魅力的语言将学生的视野引领到一种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境地,由此使学生联想到做人要有海一样的胸怀、海一样的气魄、海一样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内心的情怀得到美的升华。
  二是要抓住美的形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事实上,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曾子杀猪》中的曾子为人诚实守信,即便对小孩子也是信守诺言,是一位讲究诚信的美好形象;《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总理,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辛勤工作,是一位鞠躬尽瘁的伟人形象;《我的“自白”书》中的烈士陈然,虽然遭受酷刑折磨却仍然坚贞不屈、无所畏惧,是一位革命志士的英雄形象……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和领略人物高尚的品质、伟大的人格魅力、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等等,从中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的审美标准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要抓住美的意境。抓住美的意境就是要把作者的“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感悟作者描绘的意境之美。如:在品读《乡村四月》这首古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一边听配乐诗朗诵,一边闭目心驰神往:遐想出“山原葱绿、畦水泛白、细雨霏霏、子规声声、插田蚕桑”的朦胧意境。再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想象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图画之中,将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至此,学生就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深刻地感悟本诗描绘的水彩画般的意境美,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景色美,人更美!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中去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在美的氛围和意境中学习,使语文课堂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实践证明,只有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其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从而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已发生价值位移。从注重科研成果的首次发布转变为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认同。科技编辑应该针对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判断该学科科学规范的实际价值,在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调查研究和借鉴吸收科技期刊5大类划分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提出了修订类型模式。修订模式设2级分类,共7大类31小类。第1层次为大类,第2层次为小类,第1层次包括
渠堤工程是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土方填筑施工是渠堤工程中的重要施工内容,其施工质量之间关系到渠堤工程的后期运行。本文从压实施工质量问题和填筑土软弱虚土夹层问题两
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情感。  一、在趣味中唤醒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事实上,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时,学习就会变成他们的一种特殊享受、变成他们的一种精神需要,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就是要激发
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使人全面发展。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当今优质优教的偏见,某些学校仍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中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分数高的被冠以“优生”之名,分数低的被贴上“差生”标签。这一评价是十分片面的,也是不应该提倡的。    一、用信心打造人才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们更新学生评价观提出了一条新思路。研究认为,人不是具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
阐述了土木工程类工程实践与力学实验融合的必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列举实例诠释了应多加强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互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力学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
在分析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泛期刊学"的概念和定义,并对其属性、研究任务和内容,以及学科特点做了论证.
从6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1)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大灾面前的快速反应;2)净化学术园地,预防和揭露科学不端行为;3)传播科普知识,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4)正确认识期刊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