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 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笔者在看了几篇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文章尤其是吴勇平先生所著的《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之后很受启发,也想就这问题发表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一、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二、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三、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这来说对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
四、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六、七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的说来,要解决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 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笔者在看了几篇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文章尤其是吴勇平先生所著的《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之后很受启发,也想就这问题发表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一、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二、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三、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这来说对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
四、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六、七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的说来,要解决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