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不断焕发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活力。
处在战略机遇加快落地的“风口”,站在经济总量过万亿的门槛,肩负打造江苏未来新增长极光荣使命,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海锋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南通一直在持续深化“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以项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
新机遇,新挑战
《小康》·中国小康网:请问您如何看待南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曹海锋:“十四五”时期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南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看,一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南通是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点,沿海地区拥有长三角最具潜力、最有价值的土地后备资源,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可持续开发的优越条件。
二是拥有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南通既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之一,也是上海“1+7”大都市圈中唯一的长三角北翼城市。在“一带一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南通向西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合作,向东面向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承南启北积极打造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地位显要。
三是拥有交通突破的枢纽优势。“十四五”期间,南通新机场和北沿江高铁建设使得南通既能向东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又能向西串联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赋予南通沿江新的枢纽功能。通州湾集装箱新出海口建设,将为沿江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
四是拥有产业提升的配套优势。南通产业基础雄厚,初步构建了“3+3+N”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已经与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开展产业链分工协作。南通在港口、岸线、土地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必将成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向沿海布局的主窗口、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和国内经济重大转型调整,南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出口紧缩压力。二是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上海和苏南的“虹吸效应”和一体化的“竞争效应”可能变大。
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船舶海工成亮点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其对各地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影响,使人们至今忧虑重重。请问南通今年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有哪些亮点?
曹海锋:今年以来,南通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主要亮点有:一是主要指标好于全省。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增幅并列全省第一;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完成9753.4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9.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工业用电量25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高于全省平均3.7个百分点。三个核心指标增幅较一季度分别提升5.3、3.1和16个百分点。
二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10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2.7%。1—10月,全市在手实施超10亿元工业项目177个,项目总投资36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34亿元。越亚半导体、新世嘉家纺、华永汽车悬架、威名石化、皓晶控股集团、叠石桥高端纺织面料等投资超2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金光纸业、中天精品钢、招商局邮轮等超百亿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三是重点企业支撑有力。1—10月,全市工业应税销售200强企业工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面上6.8个百分点。其中,109家企业较去年同期保持正增长,增幅10%以上的企业69家,增幅20%以上的企业41家。
从当前看,南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和船舶海工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南通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培育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前三季度,该产业同比增长14.7%,中天科技、通富微电等龙头骨干企业支撑了该产业的发展。
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南通拥有扎实的基础,主要涵盖数控机床、专业化智能成套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四大重点主导产业领域和机器人及核心部件、增材制造(3D打印)两个新兴种子产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达692家,前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9.3%。神通阀门、中兴能源装备、鹏飞集团、力星钢球、中集罐式储运设备等5家企业入选全国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南通振康RV减速机制造技术打破进口垄断生产的高精度焊接机器人,各项指标与工作性能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的城市名片,船舶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10、海洋工程产业约占全国1/4。南通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成功入围。今年前三季度,产业同比增长7.3%,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3%。重点企业招商局重工新签4艘风电安装船订单,象屿计划年底前交付16条船,全年销售有望翻番。
融入苏南,对接上海
让梦想照进现实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在您看来,与上海、苏州等地相比,南通企业家有什么独特的品质?
曹海鋒:南通的企业家群体,一直以先贤张謇先生为楷模,吃苦耐劳,拼搏发展。上世纪80年代,南通主要有两个产业,一个是纺织业,一个是建筑业,到现在我们依然被外界誉为“家纺之乡”“建筑之城”。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与上海、苏州的企业家相比,我们的企业家们更要勇于创新、奋力拼搏、力争一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南通提出要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请问从产业的角度,如何落实?
曹海锋: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今年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实现GDP“过万亿”目标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我认为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产业互补,促进合作共赢。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依托南通良好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环境资源等优势,主动承接苏南、上海产业布局转移,共建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建好合作园区,提升承载能力。围绕“3+3+N”重点产业领域,积极推动沪通合作、跨江融合等共建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协力构建跨江融合主阵地,全力打造苏南、上海企业扩张、产业转移转型的首选地。
三是深化对接交流,优化营商环境。与苏南、上海等地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探索要素跨区域配置,形成协同推进合力,共建一体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