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商榷: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十五年──访王锐生研究员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carnas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与商榷: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十五年──访王锐生研究员本刊记者王锐生,男,1928年生,广东台山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从事历史唯物论研究。著作有:《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合写)。论文有:《效率第一、兼顾公平》、《哲学理解的个性──个体主体性》等。问:你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已有30多年了,又是本刊的老作者。迄今,你仍然在这方面不断辛勤探索。请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状况谈谈个人的看法。答:15年来,历史唯物论的学术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很难在短短的篇幅里列出这些成果。再说,对这一学科发展带有决定性影响的成果,也不纯粹是学术界所提供,而是党中央的决策(例如对阶级斗争为纲的否定和对市场经济的肯定)。我只能从学术探讨的角度谈谈这些成果的获得,表明了人们在探索上成功的方向是什么。我以为,这就是对实践、人和价值等问题的重视。如果把15年来的学术进展比作一篇文章,那么它的“关键词”就是这些。当然,在这些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学者们之间的争论,有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对立。而真理性的认识就是在各种“热点”问题的争议中获得推进的。以人的问题来说,从80年代初的
其他文献
近期,青海省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加强“三基”建设,奋力打造“三区”、推进青海
一、问题的提出 近代以来,苦恼着代代哲人的一个问题是,人类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反映,还是创造?是自然为人立法,还是人为自然立法?主体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能力是感性,
司法体制改革的脚步渐行渐近。两年来,从改革任务的提出到改革纲要的发布,从司法管理体制到诉讼制度改革,“司改”已然逐步进入转型“深水区”。如何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是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和掌握人民生活、收入分配、货币流通、劳动就业等情况的重要途径。调查数据越
1月1日,搜狐、凤凰、新华等主流网站以“山村女教师代课40年月工资150元,痛哭完继续上课”为题,报道了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学校代课老师刘玉兰的情况。一石击起千层浪。这样的
近年来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无党性”的倾向,严重地危害着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联系中国哲学的实际情况,坚持哲学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只骆驼在沙漠中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
纽约有一座很有名的帝国大厦,相信很多读者都曾经听说过,或是在电影上看到过。建造这座帝国大厦花了很长时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用在建造地下层的部分。成功没有捷径,它需要
光阴似流水,一转眼,我就要挥别天真烂漫的童年、少年时光。回顾过去,思绪像一架摇晃的秋千,把我带回到那五彩斑斓的往事……儿时的我特别爱玩荡秋千,喜欢那种腾云驾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