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薄弱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目前,我国不少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中小学由于资金缺乏或管理者的认识不够,其基础设施薄弱,阻碍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制约着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技术教育的开展。多媒体信息化建设仅只局限于添置简单的教学设备,购置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能交互结合,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有能力、有积极性的教师没有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
2.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多媒体技术处理能力较低
多媒体信息的科学认识不很充分,对基础知识不了解,所以不能清楚地通过使用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处理当前的问题;多媒体信息分析,评价降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存在大量的信息,這里有真与假,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农村中小学生学生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缺乏对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评价能力;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能力较差。学生获取信息是别人的处理结果或没处理数据,因此,他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还缺乏一定的处理与应用能力。
3.教师多媒体信息素养不高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井喷的发展,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中老年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知识“跟不上形势”,甚至有些教师还不会在网上查阅资料。这些是农村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薄弱环节,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维持在低水平。
4.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不大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黑板 粉笔”,虽然教育改革已提出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是较为传统,尽管一些农村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往往由于不使用或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不愿放弃自己熟悉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仍然高枕无忧的“教”,完全没有不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5.缺乏完善的培训制度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制定相关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实施细节,也没有培训计划。一些乡村中小学校虽然进行了一些校本培训,但没有形成一个定期培训制度,许多农村学校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很少或者没有配备,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学习的机会,使原本脆弱的教师更难以跟上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培训质量不仅有必要,而且任重道远。
6.教育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家长对他的印象,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比如高考。而在中小学,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列入升学课程考试,学校不会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不会加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这样,发掘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导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大多媒体技术教育的投入
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必须依靠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方面吸收资金投入,如学校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学校现有物资配备,以及申请资金的应用方面,写出可行性报告,逐级上递,争取资金下拨,保证教育信息化资金;加强教育立法,继续巩固和完善教育立法,依法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设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坚决打击在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加大对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给社会弱势群体更多关心和帮助。
2.提高学生多媒体信息化水平
提升学生的多媒体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农村,家用电脑很少,学校是大部分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机会,如果被剥夺了他们的这一权利,相当于关闭了学生信息大门。学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加强教师多媒体信息意识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意识强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采取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改变观念教师与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适应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自身的多媒体信息素养水平的关键是学校教育改革,建立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加强教师适应教育新挑战意识培训
要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试教育逐步成为历史,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评价将是大势所趋,这种变化既是对多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基础教育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挑战,教师要有应对挑战的意识和准备,不断提高自身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和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5.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
如何利用农村的资源使研究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也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会加快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也会缩小城乡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别,使城乡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趋于一致。如果我们只研究怎样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有可能过分追求向城市学校的课堂教学“看齐”而忽视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以及农村教育教学的鲜明特点。为此,我们明确了要突出研究的乡土优势。
6.加强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就目前来看,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研究不足。这同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状况是不相称的。农村地区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和中学的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性能。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农村与城市的不同,还在于农村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例如,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历史。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管理这些课程资源,不仅会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其他地方的学生共享这些资源,提高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农村特色乡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的过程,是农村教育的第一所要达到的目标。另外,加大本土课程的开发,加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所以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丰富的农村教育资源库,并在各科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如果有条件,农村教师通过互联网与同行进行交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冉.农村老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发展个案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 那孜古力.基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标准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3] 高东平.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任洪钺)
1.基础设施薄弱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目前,我国不少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中小学由于资金缺乏或管理者的认识不够,其基础设施薄弱,阻碍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制约着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技术教育的开展。多媒体信息化建设仅只局限于添置简单的教学设备,购置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能交互结合,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有能力、有积极性的教师没有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
2.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多媒体技术处理能力较低
多媒体信息的科学认识不很充分,对基础知识不了解,所以不能清楚地通过使用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处理当前的问题;多媒体信息分析,评价降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存在大量的信息,這里有真与假,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农村中小学生学生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缺乏对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评价能力;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能力较差。学生获取信息是别人的处理结果或没处理数据,因此,他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还缺乏一定的处理与应用能力。
3.教师多媒体信息素养不高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井喷的发展,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中老年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知识“跟不上形势”,甚至有些教师还不会在网上查阅资料。这些是农村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薄弱环节,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维持在低水平。
4.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不大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黑板 粉笔”,虽然教育改革已提出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是较为传统,尽管一些农村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往往由于不使用或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不愿放弃自己熟悉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仍然高枕无忧的“教”,完全没有不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5.缺乏完善的培训制度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制定相关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实施细节,也没有培训计划。一些乡村中小学校虽然进行了一些校本培训,但没有形成一个定期培训制度,许多农村学校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很少或者没有配备,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学习的机会,使原本脆弱的教师更难以跟上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培训质量不仅有必要,而且任重道远。
6.教育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家长对他的印象,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比如高考。而在中小学,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列入升学课程考试,学校不会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不会加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这样,发掘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导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大多媒体技术教育的投入
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必须依靠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方面吸收资金投入,如学校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学校现有物资配备,以及申请资金的应用方面,写出可行性报告,逐级上递,争取资金下拨,保证教育信息化资金;加强教育立法,继续巩固和完善教育立法,依法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设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坚决打击在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加大对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给社会弱势群体更多关心和帮助。
2.提高学生多媒体信息化水平
提升学生的多媒体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农村,家用电脑很少,学校是大部分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机会,如果被剥夺了他们的这一权利,相当于关闭了学生信息大门。学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加强教师多媒体信息意识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意识强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采取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改变观念教师与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适应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自身的多媒体信息素养水平的关键是学校教育改革,建立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加强教师适应教育新挑战意识培训
要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试教育逐步成为历史,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评价将是大势所趋,这种变化既是对多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基础教育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挑战,教师要有应对挑战的意识和准备,不断提高自身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和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5.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
如何利用农村的资源使研究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也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会加快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也会缩小城乡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别,使城乡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趋于一致。如果我们只研究怎样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有可能过分追求向城市学校的课堂教学“看齐”而忽视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以及农村教育教学的鲜明特点。为此,我们明确了要突出研究的乡土优势。
6.加强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就目前来看,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研究不足。这同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状况是不相称的。农村地区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和中学的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性能。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农村与城市的不同,还在于农村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例如,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历史。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管理这些课程资源,不仅会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其他地方的学生共享这些资源,提高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农村特色乡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的过程,是农村教育的第一所要达到的目标。另外,加大本土课程的开发,加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所以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丰富的农村教育资源库,并在各科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如果有条件,农村教师通过互联网与同行进行交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冉.农村老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发展个案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 那孜古力.基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标准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3] 高东平.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