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语境下唐代首饰研究的价值探析

来源 :西北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daruanjiand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首饰从佩戴方式、制作工艺、纹样等方面都彰显了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的现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解构唐文化,重构当代首饰设计.在文化强国时代语境下,让唐代首饰活化设计研究成为构建传统文化复兴战略的载体,从而指导首饰设计行业的方向,让唐代首饰及蕴含的文化活起来,从而建构新时代的设计文化价值体系,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艺术教育不仅是塑造人的审美意识、提升人的艺术素养的必要方式,还是以美育影响人、以美育影响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国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教育探索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艺术教育中,如何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方式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如果从广义上定义精神疾病,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临床测试所得数据下的医学定义,而是一种现代人的精神疾病,是对人性深处意识的探索和对灵魂的拷问,是对当今人类生存现状的道德审问.本文所指的精神疾病患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以及相关一系列并发症,广义上不单指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更有在现代社会下忙忙碌碌并没有时间疗伤和治愈自身的现代人.艺术在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陶冶人情操的同时,有着不可替代的治愈和救赎作用.画坛中独树一帜的蒙克画作对现代精神疾病的救赎有着其自身不可或缺的意义,其在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同时,用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于2021年9月15日晚20:00在西安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标志着由西安美术学院承担的十四运会视觉形象设计工作圆满完成.
期刊
博古图像以视觉化形式在美术史中呈现,自宋便有记载.至清末民国时期,博古题材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种使用全形拓技术将钟鼎彝器与花卉蔬果相互配置构成画面的拓本博古花卉图.因其特殊的图式组合在清末至民国近百年的时期里空前发展,至民国后日渐式微.本文试从慕古风尚、中西文化碰撞、图式文化寓意及艺术市场等三个部分入手对清末民国时期博古花卉图的兴盛缘由进行讨论.
通过对“中国风”插画色彩表现类别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插画色彩表现方式.在“中国风”插画创作中,对中国传统绘画色彩风格的借鉴,可以使作品直观地呈现出“中国风”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从色彩表现的角度可以分为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绘画三大类别.分析和提炼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表现的特点和应用方式,将其应用于插画创作中,可以形成极具“中国风格”的、能够获得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色彩效果.
雕塑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发展至今已逾千年,可以说是与人类历史同步出现的.当下多元文化生活中,雕塑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具有什么样的存在意义?在目前的艺术类高校雕塑专业教学活动中,为什么把人体作为雕塑塑造课程的主体进行研究?以写实语言为载体的雕塑艺术,该怎样去认识其艺术性与境界的高下?对人体雕塑制作中的“重心”与“支架”问题又该如何认识?笔者尝试从这几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为雕塑入门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探讨方向.
20世纪初,大众画报中的女性人体摄影开启了中国现代身体美学的探索,同时它作为一种生成现代观念的公众话语,改变了人们对身体的观看和认知模式.这些女性人体摄影冲破了传统“非礼勿视”伦理,使人们对身体的观看欲望合法化后,也成为广大男性读者视觉欲望主导下的消费之“物”;再则,这些女性身体图像还引导女性读者在现代身体美学的感召下和现代启蒙之光的“朗照”下,形成新的身体认知模式,进而完成自我主体性的建构.
中晚唐诗歌中出现诗人将真实自然景色之美比作人工“画出”之论的现象,诗人常以山川美如画来譬喻自然山川之美.画与自然的再现关系发生观念颠倒,绘画不再是逼真模仿自然,而是世界像一张画,世界反倒模仿画境,画是画家情景交融、由画家情感内在生发出来的产物,画由描绘眼睛所观看到的物境向物我交融的意境审美升华.由此,兴起于中晚唐的逸品水墨画不以模仿自然的视觉逼真为目的,而是源自画家内在真性情生成书写的结果.画从战国模仿自然物象的艺术仿象的视觉逼真,向宋元模拟自然物象的“拟真”,再造一个具有独特相对封闭的审美自律的领域的拟
分析安阳灵泉寺唐代密檐塔的建筑形制,追溯其形制渊源:崇岳寺塔和古印度的大精舍分别为安阳灵泉寺密檐塔建筑形制的近源和远源.灵泉寺密檐塔在受到外来建筑影响的同时,还保留了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的一些特征,其塔身与基座装饰纹饰华丽精细,大部分图像直接来源于北朝石窟的造型艺术,并在装饰图像的运用上融入了古印度、西域等多方文化元素,它是中印建筑艺术共融的文化载体.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母婴室作为兼具实用、安全与文化传播的公共服务空间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以2019年建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母婴室为例,从行为设计的视角切入,对母婴哺乳及护理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功能、行为、安全、体验等多方面进行设计的梳理与回顾,以期总结出适用于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母婴室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流程方法,并探索母婴室空间中文化精神提取及运用方式,希冀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