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民资在稳增长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而就在不到一日之前,温家宝总理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听取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制定情况汇报,部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工作。
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稳增长的迫切需求,令中央将民资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间资本的“活水”如果能顺利引入,不止对于盘活实体经济,甚至对于一大批近些年因为现金流断流,几近烂尾的超级项目也有着不言而喻的助益。而另一方面,盘活民间资本显然也有助于更好地规范民资的投资渠道。决策层显然是认识到民间资本对于市场的重要性,于是中央对于民资入市的呵护和期望,是前所未有的。
但对于民资入市来说,却并非只靠中央的振臂高呼就能实现。截止日前,对于民间资本投资的新三十六条全部42条细则出台。我们发现,虽然的确有很多行业存在着吸引民资进入的“破冰”,但也有许多部门因最后时限而突击出台实施细则,其实质无非是老调重提和画饼充饥。
现有的行业拒绝民资的进入,无非是拒绝民资在其现有的垄断地位上分一杯羹。以能源行业来说,长期以来受到国企垄断,国家以大量财力物力扶持起来的巨人,正在或者已经蜕变成了一个个巨大、效率低下而又臃肿不堪的怪物。
国企的巨大加剧了引入民资的迫切性——民资的成功引入,将成为打破行业垄断刺激竞争的一记重拳。但同时,国企的垄断地位却又成为了民资进入该行业最大的壁垒。于是,引入民资在落实的环境形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
如何落实民资入市的政策细则,说到底还是改革。是对于现有市场的开放,以撒手对于市场门槛的设立,回收部分被国企占有的“优势”,来给予民资更多的可见的好处,以此让民资自发的冲击现有的垄断格局,为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竞争的体制。
但可以想象,引入民资的过程,必定是动摇现有的垄断企业的根基的过程。其过程必将是困难重重,但若不进行改革,市场则难以真正放开,民间资本难以得到公平机会,中国也难培养出上档次的跨国民企!而对于引入民资盘活实体经济这一条途径,便永远只能停留在说说而已的程度。
B股暴跌恰恰是“市场化”改革的成功
7月下旬,A股又是一轮的冲高回落,而B股华丽的跳水,显然对A股的反弹乏力,“贡献”不少。回顾收盘,B股指数跌幅近4%,放量大阴线赫然在目,惨不忍睹。B股此一轮的下跌,其原因归咎于闽灿坤B。两日前,因之前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闽灿坤B发布了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由此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第一家可能被摘牌的公司。
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如果闽灿坤B没有先后9次实施送转,按照后复权价来看,公司目前股价高达6.48港元,比当年5.28港元发行价还高出一大截。如果公司目前总股本依旧不足两亿股,公司目前也就很难陷入跌破面值的尴尬,更不会因此面临退市危机。在当初送转之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公司当年的慷慨却成为现在的退市隐患。
如果仅仅从业绩来看,不少A股上市公司都还不如闽灿坤B,但依然享受着高估值。现在,闽灿坤B业绩不差都可能面临退市,一批A股上市公司在业绩“裸泳”数年之后,有极大可能性也被“股价低于1元面值”这条标准终结上市地位。
回顾退市新规公布之初,对于低于面值的条款业界普遍认为意义不大,直到这次闽灿坤B一头撞了枪口,市场才终于对新条款做出了反应。而闽灿坤B的退市风险提示公告,也终于令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在了诸多低面值股票上。近期的跌跌不休之后,投资者想必已经大半对股市“颇有微词”。但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指出,今天的B股崩盘,恰恰是印证了证监会改革的成功,闽灿坤B的跌停背后,体现出的是市场的自主选择,这对于市场的长远影响,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研究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可以发现,其退市制度都极大地尊重市场自身的选择。以纳斯达克为例,其退市制度有如下规定——中小公司股价不低于1美元,大公司股价不低于5美元,且公司股东不少于400户。这种退市规定的背后,凸显的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投资者——也就是公众的自我选择。简单来说,如果投资者不认可股价,那么该股一定会一路下跌,跌破“红线”,退市。而假设大股东妄图救市,在接盘的过程中必然导致股东数量减少,跌破“红线”照样也就摘牌了。
证监会的新退市制度,虽然在股东数目上并没有效仿纳斯达克的退市规则,但其破面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依葫芦画瓢的味道。“一元股”的风险大增,体现的是A股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也是当下在证监会仍然把持着退市审批权的前提下,对于“市场意志”的一种尊重和妥协。
但客观来说,B股的跳水背后,也隐含着当下制度上的缺陷。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退市,则需要AB股同时出现破面情况。在当下AB股分别运行的条件下,我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其意义是有待商榷的。
ST股修改交易规则几家欢喜几家愁
B股的阴云未消,ST板块又开始紧随其后玩起了蹦极。上交所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拟将ST和*ST股票上涨限制由5%调为1%,但维持5%下跌限制不变。
消息一出,ST板块几乎全线跌停。和朋友聊天,笑称“停牌就算涨”。相信ST股的暴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们需要谈谈这个话题。
我相信投资者在心里都会有所感叹:就这么一个措施就把所有的ST板块一板打死了?所有的ST股投资基本上血本无归了?不知道这么一个政策会让多少人无家可归了。对交易规则随意地修改,让中国的股民也太没安全感了。交易规则真可以这么随意修改么?
老股民都知道,交易规则的修改可不是第一次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6月,当时的深交所曾经将涨跌幅限制为5%,没过几天后又将涨幅改为1%,跌幅依然是5%。后又在11月将涨幅限为0.5%。那时候大家经常可以见到连续上涨好几个月的股票就是这个道理。上交所也有过类似的限制。但是没过一年后,所有的这些限制都取消了,直到1996年又重新限制10%的涨跌停版。在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不过制度如何变化,交易规则基本上是不随意更改的。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
但是类似的事情在高度重视市场化的今天发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后退。我们不禁感叹:要遏制炒作是好事,可是随意修改交易规则,是会让投资者寒心的。因为修改交易规则是交易所的事情,而交易所就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跟证监会代表政府发布规章是不能等同的。
投资者追捧ST股的风气确实是需要改改了,但ST收到追捧是因为交易规则的原因么?从1998年ST股的涨跌幅限制之后,对ST股的追捧更甚了。说明什么?说明是因为制度上的激励造成了ST股的热炒,而交易规则在其中没起到太多的作用。在过去的那么十年来,出现了一大批资产重组的案例,在监管当局,还专门有机构来审核重组。所以才有了众多重组的神话,众多ST股升天。现在的ST股更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可以说,如果监管层对重组及早进行打击或者不那么支持的话,又何来今天的ST股炒股呢?
话说回来,现在ST股热炒是需要浇浇冷水了。但通过修改交易规则让所有的ST股开盘就跌停,而且可能是连续无数个跌停,每日让投资者损失上百亿,而且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这对总共市值达到2000亿的ST板块是不是太过于残酷了?是这些投资者该为自己的损失买单么?这些散户来交易就是按照原有交易规则进行,交易所这么一个市场化的地方怎么能随意修改交易规则而让这些散户无端损失这么多呢?
对比一下世界上其它股市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在交易规则上如此随意地更改。当年的港交所做任何交易规则改动都是在征求投资者的意见的基础上的。其它的一些交 易所基本上连涨跌幅限制都没有。交易所就该是个市场化的地方。而我们的两大交易所却如此随意地进行规则调节,忽视了投资者的意见,太过于行政化了。
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电视节目《一力评数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而就在不到一日之前,温家宝总理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听取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制定情况汇报,部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工作。
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稳增长的迫切需求,令中央将民资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间资本的“活水”如果能顺利引入,不止对于盘活实体经济,甚至对于一大批近些年因为现金流断流,几近烂尾的超级项目也有着不言而喻的助益。而另一方面,盘活民间资本显然也有助于更好地规范民资的投资渠道。决策层显然是认识到民间资本对于市场的重要性,于是中央对于民资入市的呵护和期望,是前所未有的。
但对于民资入市来说,却并非只靠中央的振臂高呼就能实现。截止日前,对于民间资本投资的新三十六条全部42条细则出台。我们发现,虽然的确有很多行业存在着吸引民资进入的“破冰”,但也有许多部门因最后时限而突击出台实施细则,其实质无非是老调重提和画饼充饥。
现有的行业拒绝民资的进入,无非是拒绝民资在其现有的垄断地位上分一杯羹。以能源行业来说,长期以来受到国企垄断,国家以大量财力物力扶持起来的巨人,正在或者已经蜕变成了一个个巨大、效率低下而又臃肿不堪的怪物。
国企的巨大加剧了引入民资的迫切性——民资的成功引入,将成为打破行业垄断刺激竞争的一记重拳。但同时,国企的垄断地位却又成为了民资进入该行业最大的壁垒。于是,引入民资在落实的环境形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
如何落实民资入市的政策细则,说到底还是改革。是对于现有市场的开放,以撒手对于市场门槛的设立,回收部分被国企占有的“优势”,来给予民资更多的可见的好处,以此让民资自发的冲击现有的垄断格局,为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竞争的体制。
但可以想象,引入民资的过程,必定是动摇现有的垄断企业的根基的过程。其过程必将是困难重重,但若不进行改革,市场则难以真正放开,民间资本难以得到公平机会,中国也难培养出上档次的跨国民企!而对于引入民资盘活实体经济这一条途径,便永远只能停留在说说而已的程度。
B股暴跌恰恰是“市场化”改革的成功
7月下旬,A股又是一轮的冲高回落,而B股华丽的跳水,显然对A股的反弹乏力,“贡献”不少。回顾收盘,B股指数跌幅近4%,放量大阴线赫然在目,惨不忍睹。B股此一轮的下跌,其原因归咎于闽灿坤B。两日前,因之前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闽灿坤B发布了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由此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第一家可能被摘牌的公司。
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如果闽灿坤B没有先后9次实施送转,按照后复权价来看,公司目前股价高达6.48港元,比当年5.28港元发行价还高出一大截。如果公司目前总股本依旧不足两亿股,公司目前也就很难陷入跌破面值的尴尬,更不会因此面临退市危机。在当初送转之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公司当年的慷慨却成为现在的退市隐患。
如果仅仅从业绩来看,不少A股上市公司都还不如闽灿坤B,但依然享受着高估值。现在,闽灿坤B业绩不差都可能面临退市,一批A股上市公司在业绩“裸泳”数年之后,有极大可能性也被“股价低于1元面值”这条标准终结上市地位。
回顾退市新规公布之初,对于低于面值的条款业界普遍认为意义不大,直到这次闽灿坤B一头撞了枪口,市场才终于对新条款做出了反应。而闽灿坤B的退市风险提示公告,也终于令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在了诸多低面值股票上。近期的跌跌不休之后,投资者想必已经大半对股市“颇有微词”。但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指出,今天的B股崩盘,恰恰是印证了证监会改革的成功,闽灿坤B的跌停背后,体现出的是市场的自主选择,这对于市场的长远影响,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研究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可以发现,其退市制度都极大地尊重市场自身的选择。以纳斯达克为例,其退市制度有如下规定——中小公司股价不低于1美元,大公司股价不低于5美元,且公司股东不少于400户。这种退市规定的背后,凸显的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投资者——也就是公众的自我选择。简单来说,如果投资者不认可股价,那么该股一定会一路下跌,跌破“红线”,退市。而假设大股东妄图救市,在接盘的过程中必然导致股东数量减少,跌破“红线”照样也就摘牌了。
证监会的新退市制度,虽然在股东数目上并没有效仿纳斯达克的退市规则,但其破面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依葫芦画瓢的味道。“一元股”的风险大增,体现的是A股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也是当下在证监会仍然把持着退市审批权的前提下,对于“市场意志”的一种尊重和妥协。
但客观来说,B股的跳水背后,也隐含着当下制度上的缺陷。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退市,则需要AB股同时出现破面情况。在当下AB股分别运行的条件下,我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其意义是有待商榷的。
ST股修改交易规则几家欢喜几家愁
B股的阴云未消,ST板块又开始紧随其后玩起了蹦极。上交所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拟将ST和*ST股票上涨限制由5%调为1%,但维持5%下跌限制不变。
消息一出,ST板块几乎全线跌停。和朋友聊天,笑称“停牌就算涨”。相信ST股的暴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们需要谈谈这个话题。
我相信投资者在心里都会有所感叹:就这么一个措施就把所有的ST板块一板打死了?所有的ST股投资基本上血本无归了?不知道这么一个政策会让多少人无家可归了。对交易规则随意地修改,让中国的股民也太没安全感了。交易规则真可以这么随意修改么?
老股民都知道,交易规则的修改可不是第一次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6月,当时的深交所曾经将涨跌幅限制为5%,没过几天后又将涨幅改为1%,跌幅依然是5%。后又在11月将涨幅限为0.5%。那时候大家经常可以见到连续上涨好几个月的股票就是这个道理。上交所也有过类似的限制。但是没过一年后,所有的这些限制都取消了,直到1996年又重新限制10%的涨跌停版。在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不过制度如何变化,交易规则基本上是不随意更改的。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
但是类似的事情在高度重视市场化的今天发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后退。我们不禁感叹:要遏制炒作是好事,可是随意修改交易规则,是会让投资者寒心的。因为修改交易规则是交易所的事情,而交易所就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跟证监会代表政府发布规章是不能等同的。
投资者追捧ST股的风气确实是需要改改了,但ST收到追捧是因为交易规则的原因么?从1998年ST股的涨跌幅限制之后,对ST股的追捧更甚了。说明什么?说明是因为制度上的激励造成了ST股的热炒,而交易规则在其中没起到太多的作用。在过去的那么十年来,出现了一大批资产重组的案例,在监管当局,还专门有机构来审核重组。所以才有了众多重组的神话,众多ST股升天。现在的ST股更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可以说,如果监管层对重组及早进行打击或者不那么支持的话,又何来今天的ST股炒股呢?
话说回来,现在ST股热炒是需要浇浇冷水了。但通过修改交易规则让所有的ST股开盘就跌停,而且可能是连续无数个跌停,每日让投资者损失上百亿,而且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这对总共市值达到2000亿的ST板块是不是太过于残酷了?是这些投资者该为自己的损失买单么?这些散户来交易就是按照原有交易规则进行,交易所这么一个市场化的地方怎么能随意修改交易规则而让这些散户无端损失这么多呢?
对比一下世界上其它股市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在交易规则上如此随意地更改。当年的港交所做任何交易规则改动都是在征求投资者的意见的基础上的。其它的一些交 易所基本上连涨跌幅限制都没有。交易所就该是个市场化的地方。而我们的两大交易所却如此随意地进行规则调节,忽视了投资者的意见,太过于行政化了。
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电视节目《一力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