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名思义,“微课”的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微”字上,也就是内容简单易懂,主题明确,需要把握的要点简单直接,上课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适合用在中职院校,对于基础性专业知识掌握有欠牢靠的学生身上,现阶段,已经收到普遍歡迎和广泛运用,极大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一般情况下,微课对于教师的要求严格,需要教师把需呈现的教学内容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让学生全面了解所讲内容的重要环节。“微课”的推广,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了解所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分清主次,使得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做到巩固以往学习内容,并做到科学合理的延伸。因此,笔者重点探讨“微课”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微课”设计
我们需要对课题进行有选择性的研究,继而就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为了保证设计的准确有效性,我们需要把握三方面设计要点:第一,明确主题,严格围绕主题进行知识的讲授。上文已经明确指出“微课”对于教师的授课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教师就要在10分钟之内做好知识重点设计,按照创设的情景,直切主题,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问题,有重点的讲授,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运用实例加以分析研究;第二,对于脚本的设计要新颖,有特点。虽然“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简短,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结构的完整性做好全面的把控工作,微课也需要有问题引入、知识点讲解,提问、讨论和要点归纳的环节,而且相关流程必须丝丝入扣,不可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就要设计微课过程中,做好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运用新型教育理念和设计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时而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微课”应用要点
(1)发挥“微课”优势,融入中职会计课前备课
现阶段的中职会计课堂中,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微课”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到学生去企业就职的时候在基本的现金记账方面还出现错误,这是值得每个老师反思的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环节中,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师应该有重点的进行收集和运用,我们都知道,基础会计的实践应用性很强,是学生参加工作后每天都需要切实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好的融合,运用简单生动的案例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作为学习会计的入门学科,我们首先要了解基础会计的相关内容和要点,对于借贷问题,应收账款问题,盈种隋况等都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特别是对于一些概念相对抽象的资产、负债等,学生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全部理解到位,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微课”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分析,加快学生理解时间。
(2)落实“微课”教学,体现中职会计课强化能力
“微课”与普通课堂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课程的关键部分都需要在课堂上予以完成。大多数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是在上课时间完成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自觉在课堂以外自主学习新知识,但是,由于自己学习的内容毕竟有限,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微课”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与效果。我们可以在课堂导人部分设计简单易懂的案例,情节如下:暑假开学第一天,妈妈给了小红400元生活费,过了半个月爸爸来看望他,又给了她500元,到了20号,小红吃饭花掉200元,问题:截至到本月底,小红还有多少现金?通过案例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首先要使学生明白现金属于资产范畴,因此,引出计算公式: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微课生动形象地展示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比如我们讲解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概念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完全理解知识要点,此时,我们可以播放课前事先制作好的微课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以某公司某月份的收支情况为案例,分别运用两种概念进行会计记录,找出不同之处,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经过合作分析,派一名代表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因。
(3)拓展“微课”效益,优化中职会计课后作业
想要学生完全学好基础会计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在备课和课堂授课时间运用案例教学,还应该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带动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让他们通过观摩老师的微课自己设计案例,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的目的。当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练习中,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生活,而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选择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如此,才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同学们学到东西。
除此之外,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予以完成,小组之间可以提出不同想法和意见,经过讨论总结,加上对案例的研究,可以极大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中职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整体业务水平,希望可以在中职学校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
“微课”设计
我们需要对课题进行有选择性的研究,继而就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为了保证设计的准确有效性,我们需要把握三方面设计要点:第一,明确主题,严格围绕主题进行知识的讲授。上文已经明确指出“微课”对于教师的授课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教师就要在10分钟之内做好知识重点设计,按照创设的情景,直切主题,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问题,有重点的讲授,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运用实例加以分析研究;第二,对于脚本的设计要新颖,有特点。虽然“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简短,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结构的完整性做好全面的把控工作,微课也需要有问题引入、知识点讲解,提问、讨论和要点归纳的环节,而且相关流程必须丝丝入扣,不可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就要设计微课过程中,做好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运用新型教育理念和设计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时而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微课”应用要点
(1)发挥“微课”优势,融入中职会计课前备课
现阶段的中职会计课堂中,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微课”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到学生去企业就职的时候在基本的现金记账方面还出现错误,这是值得每个老师反思的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环节中,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师应该有重点的进行收集和运用,我们都知道,基础会计的实践应用性很强,是学生参加工作后每天都需要切实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好的融合,运用简单生动的案例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作为学习会计的入门学科,我们首先要了解基础会计的相关内容和要点,对于借贷问题,应收账款问题,盈种隋况等都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特别是对于一些概念相对抽象的资产、负债等,学生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全部理解到位,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微课”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分析,加快学生理解时间。
(2)落实“微课”教学,体现中职会计课强化能力
“微课”与普通课堂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课程的关键部分都需要在课堂上予以完成。大多数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是在上课时间完成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自觉在课堂以外自主学习新知识,但是,由于自己学习的内容毕竟有限,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微课”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与效果。我们可以在课堂导人部分设计简单易懂的案例,情节如下:暑假开学第一天,妈妈给了小红400元生活费,过了半个月爸爸来看望他,又给了她500元,到了20号,小红吃饭花掉200元,问题:截至到本月底,小红还有多少现金?通过案例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首先要使学生明白现金属于资产范畴,因此,引出计算公式: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微课生动形象地展示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比如我们讲解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概念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完全理解知识要点,此时,我们可以播放课前事先制作好的微课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以某公司某月份的收支情况为案例,分别运用两种概念进行会计记录,找出不同之处,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经过合作分析,派一名代表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因。
(3)拓展“微课”效益,优化中职会计课后作业
想要学生完全学好基础会计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在备课和课堂授课时间运用案例教学,还应该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带动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让他们通过观摩老师的微课自己设计案例,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的目的。当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练习中,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生活,而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选择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如此,才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同学们学到东西。
除此之外,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予以完成,小组之间可以提出不同想法和意见,经过讨论总结,加上对案例的研究,可以极大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中职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整体业务水平,希望可以在中职学校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