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费:皇帝也管不了吃回扣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s2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帝国的财务制度是严格的,军费报销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是“投文”,即花钱的部门先对要求报销的事项进行统计,填写清册,送交户部;然后是户部对报销清册进行审计,如果发现报销清册中有不合规定的情况,就要求申报部门重新核实,这叫“批驳”;等报销项目都符合规定了,户部题写奏折,交皇上审批,如果皇上签字同意报销,户部给申报部门一个批文,整个报销流程就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户部权力的真正体现在“批驳”。为了避免被批被驳,申报部门就得有一笔专门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在历史上就叫“部费”。所谓“部费”,说白了其实就是清政府某部门吃的回扣,据说就是皇帝也拿这个“回扣”没办法。
  书吏的特殊“权力”
  大清帝国有个官职叫“书吏”,书吏只是一些普通办事人员,他们的工作是抄抄写写,类似于办公室里最底层的文员。有意思的是,款额巨大的“部费”大多是落入了这些底层文员的腰包。按照常理,书吏的上面还有司官、员外郎、郎中、侍郎和尚书,但这些人很少懂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那些枯燥乏味的账目更叫他们头疼,所以他们就把审计的职责推给了书吏,这样书吏就有了权力,书吏说行,他们就在同意报销的审核报告上签字;书吏说不行,他们就在批驳的意见单上签字。
  李鸿章也要走后门
  户部书吏因为有了这种权力,导致报销的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找关系、通门路、托人去“打点”。
  李鸿章托的人是王文韶。王当时是湖北的一个道台,以前在户部任过职,有部里的人脉。王让人去找书吏,探口风,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书吏的胃口很大,要一厘三毫的回扣,即报销一百两给一两三钱。当时湘军、淮军要报销的军费是三千多万两银子,按一厘三毫算,“部费”需要四十万两。
  曾国藩也托人,他托的人是李宗羲。李当时是江宁(南京)布政使,与户部的人不熟,又托了一个叫许缘仲的人出面和户部书吏接洽,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给八万两。显然书吏已经算是给了很大的面子。
  事儿办成了,但曾国藩对“部费”一事很恼火,因为这笔钱是不能通过正式的财政制度得到的。于是,曾国藩向皇上递交了一份报告,请求军费报销免于审计。皇上出于对他们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的卓越功勋,同意此要求。不过,曾国藩也表示,以前已经和户部书吏说好要给的八万两银子“部费”还是照给,但书吏们不能再多要了。
  皇帝也头痛
  书吏索取“部费”,而在正式的财政制度里又没有这项收支,那么“部费”又从哪里来呢?“部费”一般是省级衙门向下属摊派,层层落实,最后落到州县官员头上,州县官员不会自掏腰包,要在征收钱粮时通过加收“火耗”等形式筹集,这成了州县官员在征税时收取税外之费的一个原因。
  乱摊派势必引起老百姓不满,影响社会安定,所以清代历朝皇帝都想取缔这种于吏治民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做法,其中以雍正最认真,所采用的方法也最符合现代财政制度。雍正的办法是专门成立一个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审计署这样的机构,取名为“会考府”,规格很高,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任何外在干扰。但是,这种做法也是换汤不换药,并无实效。
  书吏比官富
  “部费”无法革除,而其享用者又主要是書吏,这就形成了书吏比官富的特殊现象。
  书吏们到底有多少钱?晚清学者冯桂芬曾经做过估计,吏部四个司的书吏每年大概能得到三百万两银子的好处费,加上兵部、户部、工部,四部书吏每年所得应该不少于一千万两银子。外省衙门人数更多,贪污的也多,当然更不止一千万两。从银子的来源看,其中十分之三来自国家财政,十分之七是民脂民膏。
  按照冯桂芬的估计,道光、咸丰年代,全国的书吏每年得到的灰色收入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而当时全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是四千多万两,这意味着,书吏灰色收入的总额高达国家财政的一半。
其他文献
1964年7月,我们湖南嘉禾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20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在嘉禾一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和《规定》(即“前十条”和“后十条”)。  7月16日早晨,天刚亮,工作团就召开紧急工作组长会议。会上,县委副书记、社教工作团副团长王绍宗表情严肃地对大家说:“昨天晚上8点钟左右,肖家公社乐塘、滑乐、山垛、山口大队联办的罗卜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重伤25人。伤员已于昨晚
张可文,是钱学森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第一任秘书。她担任钱学森秘书有两年多时间,离开秘书岗位后,又担任力学所科学技术学校教务科长,20世纪70年代调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任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但是,这两年多时间却是她非常怀念的一段岁月。采访中,张可文一直使用“钱先生”称呼自己的“老领导”,言语中充满敬意,也流露出一种在钱学森身边工作的幸福神态。  选择数学,因为不想当花瓶  1927年
“史无前例”的“文革”,发生了不少史无前例、荒唐可笑的事。  “湘江风雷”与湘乡烘糕  “湘江风雷”(全称“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湘江风雷挺进纵队”,“文革”中湖南最大的群众组织之一)是庞大的红卫兵造反组织,湘乡烘糕是湖南湘乡县城著名的糕点。  1967年,湘潭纷纷成立造反组织,“湘江风雷”“红旗军”“红造联”“革造联”一哄而起,从印发传单、互相争斗到夺取枪支进行武斗,党政机关陷于瘫痪,社会一片混乱。各
张献忠,陕西延安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曾为延安府捕快。他身材魁梧,性格桀骜不驯,面色微黄,人称“黄虎”。生逢乱世,张献忠于明崇祯三年(1630)参加农民起义军,绰号“西营八大王”,后率领部队活动于长江流域。  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此时的张献忠得到了人生第一笔巨大财富,据说当时的襄王府中有900多万两的白银。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称大西王,建立大西政权,又有巨大收获,
从汉武帝开始,官方创办的学校就出现了,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称为“太学生”。太学生就有假期了。隋唐以后,太学逐渐发展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称为“监生”。据记载,在国子监里就读并不是一件舒心的事,监生们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古代的大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他们的假期有三种——  第一种是“旬假”。这是一种常假,规定每10天休息1
(沅江通讯)陆军XX师XX营XX队,自驻县以来,军民情感极其融洽,前由沅江动委会发起节食劳军,于3月X日召集全国各机关法团及民众代表多人表决,定于3月29日(黄花节)全县民众及各组织、职员,一律节食一餐,将节食之费(食榖或代金),送县动委会,然后分送各驻军部队。全县民众闻风响应,如数送缴乡管公所,由各乡公所送缴来县。兹悉劳军费、计食谷一千石,代金三万元。  (1942年6月3日《大公报》)  ◆点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众所周知的国宝。其实在这幅画中还有一段“状元”的题跋。这个“状元”就是湖南茶陵人李祁。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一天,“静山周氏文府”周文府携仆人带着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往江西永新上麓山拜访李祁,请这位懂行的“状元公”鉴定一下他花巨资得来的《清明上河图》的真伪,并为其题跋。  其实,李祁并不是真正的状元公。虽说李祁在殿式中是第一名,其策问应对卷被主考官圈
在中国的政治制度里,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除正常的参政途径外,还有一条更快捷、更有效的反映意见建议的通道,就是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可以通过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中央领导或中央政府各部门领导直接进行沟通。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1910-2005)把这个做法戏称作“上书紫光阁”,说这是民主党派的一个“优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盟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
我开始读书时已经是民国成立二十好几年了,但我们村里仍没有进“洋学堂”的,一般都进私塾读书。私塾有大户人家独立办的,有合族办的,也有几家合起来办的。  我读的私塾属于第三种情况。当时村上和我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有上十个,村里几户条件稍好的家长们就商量,得让他们读点书,于是就决定合办一个私塾,并决定由我们家免费提供两间房子,大的一间做学生读书之用,小点的一间给聘请的教书先生住。至于课桌椅、文具、书籍等,
5月19日黄昏,我某轰炸队队长徐焕升奉命率队于一小时内启程前往敌国三岛,散发告诫传单。  紧急集合后,该队于黑夜昂然起飞,发动万匹马力,腾飞重洋之上。  午夜既过,星光初朗,我各神勇将士将飞抵某岛附近时,突低飞海面,略作侦察。是时数敌舰慌乱异常,滥以探照灯照射,我各机轻移翼身,闪逝云端,于敌舰迷离不清中,飞至长崎上空。徐队长先环飞一周,侦明情势后,即指挥各机整顿阵线,鱼贯低飞,乘街灯明晰之际,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