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量的课堂观察看,作文教学指导课一般有三个“缺少”:一是缺少教师提炼整合的精致优美的范文;二是缺少学生对范文的研读感受;三是缺少教师的精要讲析。
作文指导教学资源,主要是“范文”“范式”方面的资源。作文课一定要有合理数量的范文,没有范文的作文指导课是务虚的课。这样的课往往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谈谈对生活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作文。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激趣”,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进入情景”,而没有“规矩”与“方圆”的指导。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课是没有运用语言训练教学资源的课,是一种好像很时髦、好像理念很新而实际上很偷懒的课。
似乎可以说,学生收获是与教师劳动成正比的,教师只有“采得百花成蜜后”,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是:提炼的过程就是酿“蜜”的过程。
提炼作文教学指导的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微型专项研究”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搜集、整合、命名。这种微型专项的研究,视点小、角度细、开掘深,进行得越精致越好,越有指导性越好。
如关于作文开头、结尾句的“范式”提炼,作文的开头,可以多考虑写这样的句子:
直接入题句,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直接人情句,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直接入景句,如: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直接入境句,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直接入事句,如: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直接人物句,如: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直接入论句,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直接写人句,如: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的结尾,可以多写有这样表达作用的句子:
有余味,如: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有情感,如: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有含义,如: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有意境,如: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有理趣,如: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有哲理,如: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文采,如: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有照应,如: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样的提炼,从横向联系的角度,运用“辐集”的方法,将精致的写作现象多角度地展现于我们的面前。不读大量的文章,不花大量的时间,难以有这样的收获。随意地指点说教,不可能具有美感的示范力量。
如关于段落展开精美形式——“段式”的提炼: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上面段落所描写的内容各各不同,但它们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笔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先“概写一笔”,然后“细写几笔”;它们所显现的,就是构思与表达的规律之一。不仅“写作”如此,“说话”也是如此。以它们为例,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的实践,可谓准确高效,同样富有美感与力量。
再如整篇文章展开形式——“篇式”的提炼: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这篇美文,从整体来看,运用了“三层结构”式的构思方法,从局部(第2、3、4段)来看,则运用了“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小巧、严整的表达形式,是一种精致、生动、角度丰富的章法模式,它表现出一种将短话写长、将文面写美、将情意写深、将主旨写亮的构思方法。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构思与表达的训练。
再看下文: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通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这篇美文,从整体来看,同样运用了“三层结构”式的构思方法,从局部(4篇日记)来看,则同样运用了“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表达形式。
《生命 生命》与《怀念母亲》,作者不同,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在表达形式上,它们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但构思的规律却是相近相同的,运用这样的表达形式,可以记事抒情、咏物抒情、写入抒情,可以让文章立意明确、情味深长。它们是极好的范文。
不进行文章研读,不进行写法提炼,它们美妙的规律永远不会呈现于我们的面前。
我们还可以用很多例子,来说明用“微型专项研究”的方法对写作现象进行提炼的好处与收获。这种收获不仅仅只是让我们惊喜地观察到了表达的奥妙,重要的是活跃了我们的思维,锐利了我们的眼光,提高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水平;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们享受到了美好的作文教学资源。
作文指导教学资源,主要是“范文”“范式”方面的资源。作文课一定要有合理数量的范文,没有范文的作文指导课是务虚的课。这样的课往往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谈谈对生活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作文。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激趣”,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进入情景”,而没有“规矩”与“方圆”的指导。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课是没有运用语言训练教学资源的课,是一种好像很时髦、好像理念很新而实际上很偷懒的课。
似乎可以说,学生收获是与教师劳动成正比的,教师只有“采得百花成蜜后”,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是:提炼的过程就是酿“蜜”的过程。
提炼作文教学指导的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微型专项研究”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搜集、整合、命名。这种微型专项的研究,视点小、角度细、开掘深,进行得越精致越好,越有指导性越好。
如关于作文开头、结尾句的“范式”提炼,作文的开头,可以多考虑写这样的句子:
直接入题句,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直接人情句,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直接入景句,如: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直接入境句,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直接入事句,如: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直接人物句,如: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直接入论句,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直接写人句,如: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的结尾,可以多写有这样表达作用的句子:
有余味,如: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有情感,如: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有含义,如: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有意境,如: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有理趣,如: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有哲理,如: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文采,如: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有照应,如: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样的提炼,从横向联系的角度,运用“辐集”的方法,将精致的写作现象多角度地展现于我们的面前。不读大量的文章,不花大量的时间,难以有这样的收获。随意地指点说教,不可能具有美感的示范力量。
如关于段落展开精美形式——“段式”的提炼: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上面段落所描写的内容各各不同,但它们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笔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先“概写一笔”,然后“细写几笔”;它们所显现的,就是构思与表达的规律之一。不仅“写作”如此,“说话”也是如此。以它们为例,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的实践,可谓准确高效,同样富有美感与力量。
再如整篇文章展开形式——“篇式”的提炼: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这篇美文,从整体来看,运用了“三层结构”式的构思方法,从局部(第2、3、4段)来看,则运用了“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小巧、严整的表达形式,是一种精致、生动、角度丰富的章法模式,它表现出一种将短话写长、将文面写美、将情意写深、将主旨写亮的构思方法。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构思与表达的训练。
再看下文: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通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这篇美文,从整体来看,同样运用了“三层结构”式的构思方法,从局部(4篇日记)来看,则同样运用了“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表达形式。
《生命 生命》与《怀念母亲》,作者不同,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在表达形式上,它们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但构思的规律却是相近相同的,运用这样的表达形式,可以记事抒情、咏物抒情、写入抒情,可以让文章立意明确、情味深长。它们是极好的范文。
不进行文章研读,不进行写法提炼,它们美妙的规律永远不会呈现于我们的面前。
我们还可以用很多例子,来说明用“微型专项研究”的方法对写作现象进行提炼的好处与收获。这种收获不仅仅只是让我们惊喜地观察到了表达的奥妙,重要的是活跃了我们的思维,锐利了我们的眼光,提高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水平;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们享受到了美好的作文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