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全面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山东纺织产业主要以纺纱和服装为主,产业结构变化不大,整体行业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有机织、产业用纺织品两个产业的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产业布局较为集中,滨州、潍坊、菏泽依旧是纺织产业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市。”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谈到山东纺织产业发展现状时指出,山东重点区域产业特点主要表现为:潍坊产业规模大,结构均衡;滨州纺纱主导,家纺和产业用是亮点;菏泽纺纱产业富有活力,服装加工崛起;济宁以服装和棉纺为主,拥有丰富的新材料资源;德州多纤混合实现高增长;青岛围绕时尚创意做大服装产业;泰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多,智能制造效果显著;烟台毛衫、印染是亮点。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说,山东棉纺产能和产品特点都是大而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行业招工难,技术工人短缺,一线产业工人老化;企业融资难,转型升级因缺乏资金难以推进;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两极分化严重等。
“而在中纺联举办的国内外各类展会上,山东参展企业除了家纺和产业用两个行业能够占到10%,其余数量并不算多,排在前五之外,这与山东的纺织服装大省地位不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部主任梁鹏程也指出,未来希望山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将自己做大做强。
研讨会以行业专家的“把脉”开了头,热烈的讨论延续了整场。
向企业管理、技术提升要质量
想要做大做强,行业首先就要贯彻国家“高质量发展”方针。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守华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就需要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凤凰印染淘汰了全部老印花机,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措施,进行源头控制,使废水治理成本从过去的每吨20元降低到现在的每吨8元,赢得了质效双丰收。
针对高质量发展,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民建议,企业需要开放思维方式,山东企业长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短于市场拓展、运营和品牌化,应以制造业为基础,加大人才和技术的双投入。华纺从2011年就进行转型升级做智能工厂概念,以现代化智能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打通了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了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峻也表示,山东想要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需要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企业管理方面入手。山东的企业家有思想、有格局,如今已有20多家企业获得管理创新奖,但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今后能建立一个新的交流平台,能够把管理的效力充分挖掘出来。
听过在座企业家及专家的观点陈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莎强调说,山东首先要做好全省的产业发展总规划,邀请中纺联对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把脉,并制定具体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其次是要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共同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打造行业企业发展高端平台;三是尽快出台专项奖励政策,对有助于提升产业格局的企业进行奖励,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用设计研发打造山东品牌
在对山东纺织产业进行详细解读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玉萍指出,山东纺织产业发展重在创新的体系建设,这不仅是一家企业在设计研发上的投入,更是整个产业链意识形态的养成。她希望通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加快制造业创新能力打造,比如江苏省已成功落地的印染创新中心建设,希望山东也争取尽快开展此项申请工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生产力促进部创新平台处处长周长年介绍说,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联盟中已经有5家山东企业参与。行业创新离不开企业创新,离不开产品创新,今后中纺联生产力促进部将着力为山东搭建多层次专业交流对接平台,促进行业生产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山东产业创新力的激活,需要自下而上也需要自上而下,每个企业都是产业创新的原细胞。威海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说,山东错过了一个创新发展的高峰期,现在的品牌发展难度比较大,但迪尚集团2018年销售收入增长了30%,利税增长了50%,这主要是公司在供应链上加强设计力量建设的结果。公司正在着力推进和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设计力量的融合,国内也是如此。2019年,公司将会建立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更专注于企业品牌提升。
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明介绍了自身发展经验,他说,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对标国际。如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类别最齐全、技术研发实力最强的绳网研制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工农渔以及消防救援、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山东纺织细分产业的创新发展,他建议今后中纺联能够加强产业指导,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产学研结合,历来都是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条捷径,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表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专业正在积极谋求校企合作,为山东纺织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下一步学院将以高品质功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研发为主攻方向,以纤维材料与智能制造为突破,破解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学院期待着与山东纺织企业的融合发展,作为智力支撑实现纺织行业价值再造。
山东是文化大省却不是时尚大省,是产业大省却不是品牌强省,正是因为纺织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力量薄弱,知名设计师少,大品牌欠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建议,今后山东要加快转变思维,把技术、产品优势转化为艺术、品牌优势;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加快建设设计中心,地方加快建设时尚中心和创意时尚园区;并加强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新锐设计师的培养。
贯通产业链、让掣肘变成臂助
在会上,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邵明东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山东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都是领军企业,品质不错,但整体带动能力较弱,和福建、浙江等纺织强省相比,山东企业在采购供应链上抱团不足。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座嘉宾的热烈讨论。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表示,山东很多代表性的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如陵縣、惠民等地,也包括芳纶、石墨烯、壳聚糖等品类的代表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山东的下游企业很少。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很宽,16个大类各个发展思路都不一样,造成沟通的困难。他建议,今后山东在做好产业中长期规划的同时,政府的各项政策也要尽快落地,搭建平台帮助产业联通、快速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进才也指出,山东的产业园区需要加强园区上下游协同合作,助力山东打造世界级家用纺织品、童装产业集群先行区。
对此,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表示,康平纳是纺织界典型的跨界合作企业,目标是做全国最大的色纱供应商、色纱印染平台,公司如今正全力联合产业上下游抱团发展,将山东的产业链平台进行延伸,解决纺织行业前头重、中间轻、下游弱的局面。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焕臣也表示,加强上下游联动,需要政府、协会给予更大帮助,一方面深化集群服务,加强产业互动;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对外风险保障。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驹认为,加强产业联动,正是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的意义所在,整体增强山东省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山东省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其建设内容包括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纺织服装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进行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今后还将加快该项目的系统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