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老师一直在实践和研究的课题。作者在高职专业教学PLC课堂上推行“类复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对从事高职教学的同行们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 类复式 分区 协作 补差 帮辅
高职生教学改革工作是高职学院教学工作之重。如何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让在校的每个高职生都如愿以偿地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求适应高职生具体对象的教学模式,是摆在全体课题组成员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层次高职生的“类复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了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参与学习、全过程跟踪考核的教学优势,让差异性较大的不同层次的高职生特别是后进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PLC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应用最普遍也是较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选择源于企业岗位的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六个步骤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行动导向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与引导作用。从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到反馈信息的评价成果,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既了解总体又清楚细节,教师负责为学生创造宽松环境。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主体的整体素质差异,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的差异等,致使实施过程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怎样结合主体实际,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向。
二、“类复式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内涵
1.“复式教学”模式概述
通常“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安排几个年级或班级的教学活动。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不足: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复式班的座次编排是左右划片分别安排不同的年级。为了相对增加直接教学时间,适当减少教师在教学中难于分身的困难,可以培养品德和学习较好的学生当助手,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类复式教学模式”的构思
由“复式教学”模式构思高职生课堂教学模式:(1)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安排几个层次或区域的教学活动,对差异性较大的高职学生特别对后进生会起到改善的教学效果;(2)“复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讲课时间少、直接指导时间少、相互干扰多等,教师通过灵活组织教学及恰当选取教学方法进行弥补(如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3)若将“复式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得到类似“复式教学”模式、适合高职生差异性较大的班级的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PLC教学课堂实施的困难,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效果显著。
凭多年教学、教改经验,若在高职教学班级实施“复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则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自主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克服“复式教学”中老师讲课指导时间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老师霸占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如案例教学法可强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后进生的学习效果。打造适合高职生的“类复式教学模式”,对高职生实施因材施教,彻底改变教师的主体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高职学生因整体素质差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差异而带来的学习困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
3.“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类复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高职生几个层次或区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班实施集中教学与分区教学分时分区进行、区域内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与教师教学指导同时进行、区内小组协作学习与“一帮一”协作学习同时进行、项目任务学习与教师针对性分区补差教学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
4.“类复式教学模式”复式特性
“类复式教学模式”具有分层性和复式性特点。分层教学是面对所有学生同时讲授,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不能充分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与分层教学不同的是“类复式教学模式”具有复式教学的特点:(1)教学形式的复式性。“类复式教学模式”将层次差异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区;(2)教学过程的复式性。“类复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区进行,分区安排教学活动,针对性强,既能避免被动接受其他层次内容的重复讲授,充分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区域、小组间又能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职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
三、“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做好“类复式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工作
由于“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复杂性,课前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1)摸底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基础、行为能力、智能能力、家庭背景、学生的爱好、品行性格、学生特长、不良习惯、学生的好友、所在寝室等,并做好列表记录,作为分组、分区、选定帮手、确定重点辅助对象的依据。
(2)制定后进生“帮辅”学习策略。一堂课的成败主要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全体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取决于是否全体高职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因此,确定后进生重点“辅助”对象及优生“帮手”对象,并制定出具体的“帮辅”学习策略是确保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笔者的做法是:首先以摸底调查为依据,充分参考班干部、学生本人意见,确定后进生重点“辅助”对象、优生“帮手”对象,并建立一对一“帮辅”对象关系。为避免学生自卑及反感心理,尽可能选取他们的好朋友作为课堂学习“一帮一”“辅助”对象。其次是协助“帮辅”双方制订“帮辅”学习计划、帮辅模式、帮辅方法,并指导、监督教学帮辅过程,确保“帮辅”双方团结协作、真诚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分区、分组工作。“类复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实施分区、分组教学。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根据高职生的整体素质差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差异,大致将教学课堂分为优秀、中等、较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区域,各个区域细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两人或三人一组)。区域的划分具有以下特点:①相对稳定性。区域的座位、组成人员具有相对的固定性;②可流动性。组成人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进行微小调整,区域的位置也可以结合教学任务、教学设备、实训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
(4)制订课堂全程考核方案及计分标准
让全体学生参与制订考核方案,实现45分钟全过程考核。笔者的做法是:由教师拟订一个课堂项目任务考核方案及计分标准(包括自评、小组评、学习考核小组评与教师评的具体办法),让学生课外讨论、完善后通过。将考核方案印发给每个学生,实现45分钟全过程跟踪考核。
2.营造“类复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境
“类复式教学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的平台;不是灌输知识的媒介,而是探究知识的媒体;不是训练学生的场馆,而是引导发展的场所;不是模式运作的场面,而是智慧展现的场所。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类复式教学模式”的施展创造良好的平台。笔者的具体做法是:①精心准备“类复式教学模式”区域性教学资源。常见的区域性教学资源包括:PLC教学硬件设备(包括项目教学模块)、PLC教学软件(如编程软件仿真软件)、PLC分区教学课件、PLC多媒体分区控制现场教学、PLC教学参考资料、分区教学资料(包括案例教学的课件展示及针对性补差的资料)等。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集中教学的内容、分区教学的内容、优生区的拓展内容、“差生”区的相关知识补差内容,等等。③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选取企业岗位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项目为载体,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交通灯的PLC教学情景的设计:提前安排学生课外观看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规律,播放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仿真录像,然后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入交通灯的PLC控制项目学习中。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尊重、鼓励,师生是理解、信任、民主合作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尊重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促进区域之间学生和谐关系,协调区域、小组学生之间协作关系及“帮辅”成员协作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科学组织“类复式”教学课堂
教学组织是“类复式教学模式”的难点。科学组织、协调“类复式教学模式”下的多层次多区域教学课堂,是取得较高成效的重要保障。
笔者的做法是:(1)科学处理集中教学与分区教学的关系。①先集中教学再分区教学;②协调安排分区教学时各区域的学习活动;③科学分配集中教学与分区教学的时间;④精心设计集中教学与各区域教学的教学方法。(2)科学促进小组协作学习。营造宽松气氛,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友爱、协作完成任务;随时关注小组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并启发小组成员协作解决问题。③科学组织“帮辅”对象协作学习。引导“帮辅”双方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地制宜地提出指导性意见,监督他们的行为,确保“帮辅”协作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④科学组织“类复式教学模式”考核。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按考核制度及标准执行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考核记录,考核结果要阳光透明,考核与教学同时进行,充分发挥班级考核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在考核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4.科学分配教学时间
“类复式教学课堂”过程复杂,教学工作量大,时间分配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的做法是: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利用教学方法,精减老师讲课时间,延长高职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完成任务的时间。科学分配集中教学、分区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的时间。让考核与教学同时进行,分区教学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进行,教师的分区指导与学生的“帮辅”协作学习同时进行,小组的协作学习与教师的查漏补缺同时进行。
时间的分配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优秀区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教师需及时安排他们进行拓展训练,安排他们去其他区进行“帮辅”协作,并进行考核计分工作。要根据后进生学情安排针对性补差、自主学习训练、协作完成任务的时间。
5.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应结合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高职生区域的差异、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素养条件、教学设备及条件、教学时间等因素。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及艺术系的双重特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法。针对“复式教学模式”的复杂性特点,笔者的做法是:整体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分区教学根据区域对象的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四、“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展望
实践证明,笔者在高职PLC课堂教学中,应用“类复式教学模式”效果很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1)课堂面貌彻底改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彻底消除了缺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2)学生问卷反馈效果好。从教务处反馈的学生问卷结果,99%的学生评价为优秀;(3)学生PLC理论考试成绩、项目考核成绩、专业技能能力显著提高。高职学生期末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上升为50%以上。机电技能抽查为优秀。笔者推行“类复式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工作量较大、教学效果与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有直接关系。笔者将进一步推进高职教学改革,严格按照高职教育育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社会的技能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楚廷主编.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高等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2]黄秋姬,汤光华.基于行动导向的“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国电力教育杂志,2013.3.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2CZJ0048)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类复式 分区 协作 补差 帮辅
高职生教学改革工作是高职学院教学工作之重。如何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让在校的每个高职生都如愿以偿地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求适应高职生具体对象的教学模式,是摆在全体课题组成员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层次高职生的“类复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了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参与学习、全过程跟踪考核的教学优势,让差异性较大的不同层次的高职生特别是后进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PLC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应用最普遍也是较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选择源于企业岗位的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六个步骤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行动导向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与引导作用。从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到反馈信息的评价成果,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既了解总体又清楚细节,教师负责为学生创造宽松环境。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主体的整体素质差异,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的差异等,致使实施过程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怎样结合主体实际,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向。
二、“类复式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内涵
1.“复式教学”模式概述
通常“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安排几个年级或班级的教学活动。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不足: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复式班的座次编排是左右划片分别安排不同的年级。为了相对增加直接教学时间,适当减少教师在教学中难于分身的困难,可以培养品德和学习较好的学生当助手,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类复式教学模式”的构思
由“复式教学”模式构思高职生课堂教学模式:(1)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安排几个层次或区域的教学活动,对差异性较大的高职学生特别对后进生会起到改善的教学效果;(2)“复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讲课时间少、直接指导时间少、相互干扰多等,教师通过灵活组织教学及恰当选取教学方法进行弥补(如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3)若将“复式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得到类似“复式教学”模式、适合高职生差异性较大的班级的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PLC教学课堂实施的困难,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效果显著。
凭多年教学、教改经验,若在高职教学班级实施“复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则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自主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克服“复式教学”中老师讲课指导时间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老师霸占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如案例教学法可强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后进生的学习效果。打造适合高职生的“类复式教学模式”,对高职生实施因材施教,彻底改变教师的主体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高职学生因整体素质差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差异而带来的学习困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
3.“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类复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高职生几个层次或区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班实施集中教学与分区教学分时分区进行、区域内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与教师教学指导同时进行、区内小组协作学习与“一帮一”协作学习同时进行、项目任务学习与教师针对性分区补差教学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
4.“类复式教学模式”复式特性
“类复式教学模式”具有分层性和复式性特点。分层教学是面对所有学生同时讲授,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不能充分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与分层教学不同的是“类复式教学模式”具有复式教学的特点:(1)教学形式的复式性。“类复式教学模式”将层次差异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区;(2)教学过程的复式性。“类复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区进行,分区安排教学活动,针对性强,既能避免被动接受其他层次内容的重复讲授,充分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区域、小组间又能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职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
三、“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做好“类复式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工作
由于“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复杂性,课前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1)摸底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基础、行为能力、智能能力、家庭背景、学生的爱好、品行性格、学生特长、不良习惯、学生的好友、所在寝室等,并做好列表记录,作为分组、分区、选定帮手、确定重点辅助对象的依据。
(2)制定后进生“帮辅”学习策略。一堂课的成败主要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全体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取决于是否全体高职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因此,确定后进生重点“辅助”对象及优生“帮手”对象,并制定出具体的“帮辅”学习策略是确保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笔者的做法是:首先以摸底调查为依据,充分参考班干部、学生本人意见,确定后进生重点“辅助”对象、优生“帮手”对象,并建立一对一“帮辅”对象关系。为避免学生自卑及反感心理,尽可能选取他们的好朋友作为课堂学习“一帮一”“辅助”对象。其次是协助“帮辅”双方制订“帮辅”学习计划、帮辅模式、帮辅方法,并指导、监督教学帮辅过程,确保“帮辅”双方团结协作、真诚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分区、分组工作。“类复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实施分区、分组教学。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根据高职生的整体素质差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差异,大致将教学课堂分为优秀、中等、较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区域,各个区域细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两人或三人一组)。区域的划分具有以下特点:①相对稳定性。区域的座位、组成人员具有相对的固定性;②可流动性。组成人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进行微小调整,区域的位置也可以结合教学任务、教学设备、实训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
(4)制订课堂全程考核方案及计分标准
让全体学生参与制订考核方案,实现45分钟全过程考核。笔者的做法是:由教师拟订一个课堂项目任务考核方案及计分标准(包括自评、小组评、学习考核小组评与教师评的具体办法),让学生课外讨论、完善后通过。将考核方案印发给每个学生,实现45分钟全过程跟踪考核。
2.营造“类复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境
“类复式教学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的平台;不是灌输知识的媒介,而是探究知识的媒体;不是训练学生的场馆,而是引导发展的场所;不是模式运作的场面,而是智慧展现的场所。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类复式教学模式”的施展创造良好的平台。笔者的具体做法是:①精心准备“类复式教学模式”区域性教学资源。常见的区域性教学资源包括:PLC教学硬件设备(包括项目教学模块)、PLC教学软件(如编程软件仿真软件)、PLC分区教学课件、PLC多媒体分区控制现场教学、PLC教学参考资料、分区教学资料(包括案例教学的课件展示及针对性补差的资料)等。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集中教学的内容、分区教学的内容、优生区的拓展内容、“差生”区的相关知识补差内容,等等。③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选取企业岗位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项目为载体,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交通灯的PLC教学情景的设计:提前安排学生课外观看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规律,播放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仿真录像,然后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入交通灯的PLC控制项目学习中。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尊重、鼓励,师生是理解、信任、民主合作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尊重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促进区域之间学生和谐关系,协调区域、小组学生之间协作关系及“帮辅”成员协作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科学组织“类复式”教学课堂
教学组织是“类复式教学模式”的难点。科学组织、协调“类复式教学模式”下的多层次多区域教学课堂,是取得较高成效的重要保障。
笔者的做法是:(1)科学处理集中教学与分区教学的关系。①先集中教学再分区教学;②协调安排分区教学时各区域的学习活动;③科学分配集中教学与分区教学的时间;④精心设计集中教学与各区域教学的教学方法。(2)科学促进小组协作学习。营造宽松气氛,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友爱、协作完成任务;随时关注小组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并启发小组成员协作解决问题。③科学组织“帮辅”对象协作学习。引导“帮辅”双方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地制宜地提出指导性意见,监督他们的行为,确保“帮辅”协作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④科学组织“类复式教学模式”考核。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按考核制度及标准执行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考核记录,考核结果要阳光透明,考核与教学同时进行,充分发挥班级考核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在考核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4.科学分配教学时间
“类复式教学课堂”过程复杂,教学工作量大,时间分配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的做法是: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利用教学方法,精减老师讲课时间,延长高职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完成任务的时间。科学分配集中教学、分区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的时间。让考核与教学同时进行,分区教学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进行,教师的分区指导与学生的“帮辅”协作学习同时进行,小组的协作学习与教师的查漏补缺同时进行。
时间的分配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优秀区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教师需及时安排他们进行拓展训练,安排他们去其他区进行“帮辅”协作,并进行考核计分工作。要根据后进生学情安排针对性补差、自主学习训练、协作完成任务的时间。
5.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应结合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高职生区域的差异、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素养条件、教学设备及条件、教学时间等因素。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及艺术系的双重特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法。针对“复式教学模式”的复杂性特点,笔者的做法是:整体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分区教学根据区域对象的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四、“类复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展望
实践证明,笔者在高职PLC课堂教学中,应用“类复式教学模式”效果很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1)课堂面貌彻底改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彻底消除了缺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2)学生问卷反馈效果好。从教务处反馈的学生问卷结果,99%的学生评价为优秀;(3)学生PLC理论考试成绩、项目考核成绩、专业技能能力显著提高。高职学生期末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上升为50%以上。机电技能抽查为优秀。笔者推行“类复式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工作量较大、教学效果与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有直接关系。笔者将进一步推进高职教学改革,严格按照高职教育育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社会的技能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楚廷主编.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高等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2]黄秋姬,汤光华.基于行动导向的“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国电力教育杂志,2013.3.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2CZJ004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