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学生觉得物理抽象苦涩难懂,那是因为我们没抓到他们的兴奋点。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有效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有了得体、动情,入景的课堂导入,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 复习 冲突 谜语 故事 实验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90-0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导入欠佳,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较低落。下面就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设置导入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
1.复习式导入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复习和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高中物理很多都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教学中,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教师不需要从头讲到尾,只需要要引导学生复习,并做好补充、强化,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如在学习《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时,可以先复习左手定则,因为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形式,为下一步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做好铺垫。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学生易于接受。
2.冲突式导入
物理学中正确结论、定律大都要经历长期的分歧、实验、总结后得出的。比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这节课中,请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可以辩论赛的形式,甲方代表亚里士多德,乙方代表伽利略,然后出示双方观点和证据。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中,可以官司的形式导入:原告:伽俐略,被告:亚里士多德,争吵的内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以舞台剧的形式请一个同学演法官,另外三个同学分别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笛卡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兴致很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问题式导入
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性的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节时,由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它不是物,但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力!”通过猜谜语,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使学生对又复习了力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4.故事性导入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抽象的语言学习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故事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在学习《力的合成》这一节内容时,我先请一个同学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然后反问如果三个和尚都出力,那是否一定有水喝呢?学生一听就比较兴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课堂气氛就一下活跃起来了,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讲授《行星的运动》这一节时,从托勒密的地心说,讲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研究,介绍科学家们为了寻求真理而走过的曲折历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感悟到科学探索的喜怒哀乐,从而激发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式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基本概论的建立,基本规律的论证,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巩固,大多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来完成。利用实验,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乏味枯燥为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发挥实验的直观教学作用,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情境,也是提高物理有效性的重要的手段。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因此用新奇的实验引入新课能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增强探究新知识的动力。
6.利用多媒体导入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电脑,投影机、实物投影等,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插入课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创设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生动活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行星的运动》这节课时,给学生播放神州八号发射、返回全过程,八大行星在宇宙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动画,使学生对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为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打下基础。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基础。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去准备,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就能迈向成功课堂的殿堂。
[关键词]导入 复习 冲突 谜语 故事 实验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90-0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导入欠佳,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较低落。下面就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设置导入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
1.复习式导入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复习和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高中物理很多都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教学中,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教师不需要从头讲到尾,只需要要引导学生复习,并做好补充、强化,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如在学习《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时,可以先复习左手定则,因为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形式,为下一步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做好铺垫。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学生易于接受。
2.冲突式导入
物理学中正确结论、定律大都要经历长期的分歧、实验、总结后得出的。比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这节课中,请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可以辩论赛的形式,甲方代表亚里士多德,乙方代表伽利略,然后出示双方观点和证据。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中,可以官司的形式导入:原告:伽俐略,被告:亚里士多德,争吵的内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以舞台剧的形式请一个同学演法官,另外三个同学分别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笛卡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兴致很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问题式导入
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性的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节时,由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它不是物,但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力!”通过猜谜语,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使学生对又复习了力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4.故事性导入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抽象的语言学习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故事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在学习《力的合成》这一节内容时,我先请一个同学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然后反问如果三个和尚都出力,那是否一定有水喝呢?学生一听就比较兴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课堂气氛就一下活跃起来了,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讲授《行星的运动》这一节时,从托勒密的地心说,讲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研究,介绍科学家们为了寻求真理而走过的曲折历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感悟到科学探索的喜怒哀乐,从而激发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式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基本概论的建立,基本规律的论证,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巩固,大多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来完成。利用实验,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乏味枯燥为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发挥实验的直观教学作用,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情境,也是提高物理有效性的重要的手段。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因此用新奇的实验引入新课能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增强探究新知识的动力。
6.利用多媒体导入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电脑,投影机、实物投影等,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插入课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创设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生动活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行星的运动》这节课时,给学生播放神州八号发射、返回全过程,八大行星在宇宙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动画,使学生对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为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打下基础。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基础。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去准备,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就能迈向成功课堂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