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宏观经济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发展的‘洗牌期’,并推动区域发展格局的改变。在新一轮发展中,如果不能抢占先机,肯定要被‘洗牌’。”
轉型发展“抢占先机”
《决策》:2017年是宁国撤县建市20周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20年来,宁国从山区贫困县一跃成为“安徽第一县(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宁国奇迹”。宁国崛起背后有什么样的秘诀?
王普:宁国作为一个山区小县,能够实现率先崛起、进入百强、县域领跑,关键就是靠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一股“闯”劲。
起初,我们学习借鉴“苏南”模式大办乡镇企业,实现了由农业贫困县向全国百强县的历史跨越;后来,我们学习“温州模式”,推进企业改制,实现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向民营经济大繁荣的华丽转身。2009年以来,受苏浙“机器换人”、“创新驱动”等启发,宁国实施“四换四驱”,实现了从“要素经济”向“创新经济”、从“复制经济”向“并购经济”的顺利转型。
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领跑安徽,比肩苏浙”的胆识和魄力,不断开创宁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决策》:近年来,经济进入新常态,宁国见事早、行动快,超前开启了供给侧改革和“调转促”进程。宁国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哪些经验?
王普:过去,在短缺性经济条件下,各地都在复制型发展,拼的是资源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新常态下,产能过剩,发展不再是外延式扩张,而是内涵式提升,尤其是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
宁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四换四驱”、“百企升级”、文明创建等,超前开启了“调转促”进程,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四换是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网 换新;四驱是指创新驱动、上市驱动、物流驱动、品牌驱动。通过“四换四驱”,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破解了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
四换四驱,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是在转型发展中慢慢形成的。其中吸收了浙江的“三换”,他们提出电商换市,我们提出网 换新。电商只解决了商业的问题,互联网跟商业结合就是电商换市,跟工业结合就是两化融合,跟政府结合就是信息化,所以我们提出网 换新,就是用互联网 各种业态来换新业态。
在宁国发展中我们又总结出四驱。一开始是提出两轮驱动,创新驱动和上市驱动,不创新发展没有活力,但是光创新没有资本不行,光有资本没有创新也不行,所以要两轮驱动。后来又提出物流驱动、品牌驱动。物流驱动关键是降成本,因为工业里有10%是物流成本,可以通过加快物流建设来消化,竞争力就能得到很大提升。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宁国有很多四换四驱的成功案例。
《决策》:创新是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县域来看,创新发展比较难。宁国创新驱动是如何抓的?
王普:创新驱动宁国抓得比较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一是抓高新技术企业。宁国高新技术企业有77家,全省4000家左右,超过平均数的3-4倍。
二是抓创新团队。2014年引进第一个创新团队,复旦大学高分子科研创新团队。当年被省里评为十大创新团队之一,这在县一级是很少的。其首创的插层法石墨烯制备工艺获得成功,我们正在建设石墨烯工业园。2015年又引进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团队。2016年,宁国引进了9个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取得很大突破。
三是抓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保隆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中鼎股份、瑞泰科技院士工作站正加速筹建;工信部电子五所在宁设立的国家级赛宝实验室宁国分中心、橡塑密封件产业检验检测中心正在积极推进。
另外,宁国还建立高标准的英才院和高级人才工作站,面向国际延揽高级别人才,只要有项目和科技成果随时拎包入住,并提供从众创资金、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完整的产业化政策支持。
“四新经济”引领新发展
《决策》:“十三五”在新发展理念下,县域发展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宁国来说,如何科学把握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大形势、大格局?
王普:为什么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压力更大?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县域。但近年来,随着要素往大城市集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失血”的风险。
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发展的“洗牌期”,并推动区域发展格局的改变。在新一轮发展中,如果不能抢占先机,肯定要被“洗牌”,因为县域发展没有优势,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超前谋划。
我认为,新常态下经济形态发生“四个转变”:一是从“要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变。过去人、资金、土地是驱动发展三要素,现在是创新驱动。最大的特点是在这一轮转型发展中,要把大量的僵尸企业处理掉,把要素配置到新业态中去。同时,抓好科创团队项目,积极引进关键人才,在新兴产业上抓紧抢滩布局,向创新要动力、要潜力、要竞争力。
二是从“复制经济”向“并购经济”的转变。产能短缺年代,“复制经济”一统天下;产能过剩年代,“并购经济”独占鳌头。宁国有7家上市公司,“每个上市企业就是一台抽水机”,依托上市企业的资本优势,加快并购步伐,迅速做大做强,扩大产业版图。在宁国这样一个小地方,在要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并购走出去,完全可以境外再造一个宁国。
三是从“常规经济”向“特色经济”的转变。常规经济是小而全的经济,比如现在很多开发区产业都雷同,但特色经济不是这样,就是聚焦细分领域,依托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拉长做粗产业链,发展块状经济,像浙江的特色小镇。我们现在就想走这条路。宁国提出“一个上市企业建成一个园区,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就是这个思路。
四是从“单享经济”向“分享经济”的转变。分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目前,分享经济处于个人闲置资源分享阶段,在3-5年内,会全面进入企业闲置资源分享阶段,未来5-10年,会进入公共闲置资源分享阶段。宁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型的县市,发展分享经济既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是破解要素资源制约的有效之举。 《决策》:宁国提出“比肩苏浙、领跑安徽”、“进军50强、率先现代化”的宏图远志,但从发展条件来看,宁國并无资源、交通、区位等客观优势,那么宁国的自信源自哪里?
王普:宁国没有大城市带动,也没有资源优势。我们敢于提出“领跑安徽、比肩苏浙”的总基调和“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源于自信、志在自强,更是上级领导和部门对我们的要求和期许。
底气来自实力,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68位、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第4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10位。底气更来自创新,现在很多地方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而经过四驱四换转型发展,宁国发展的动力不会减弱,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相信,经济新常态对宁国意味着发展新机遇,我们要在转型发展中逆势上扬,以期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引领发展跨越,进一步形成彰显优势、以质取胜的良好态势。
“把握大势、顺势而为”
《决策》:善弈者谋势。宁国提出“两融两接”的区域开放新格局。为何提出这样的发展战略?
王普:目前,宁国区域开放合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苏浙沪长三角,而是初步呈现出国际国内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态势。因此,我们及时调整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单一战略,着力构筑“两融两接”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是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的现实需要。
向东融入杭州都市圈,是当务之急。杭州都市圈是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随着宁千高速的建成通车、临安高速连接线的加速推进,我市将与临安实现无缝对接,完全融入杭州一小时都市圈。只要我们主动作为,尽快与临安建立交通、产业、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互通互联互动机制,就一定能承接杭州都市圈越来越多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
向西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应时而动。我们“西依黄山”,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山水资源,尤其是宁绩高速的贯通和黄山连接线的建设,将实现与黄山景区的无缝对接。只要我们找准结合点、打好特色牌,就一定可以分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红利”。
向北承接长江经济带,是与时俱进。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头戏”。着眼省外,要继续深度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加强与江苏、上海沿江经济带的合作;着眼省内,要加快谋划与合芜宁城市群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接,并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寻求与合芜马池铜产业合作的新空间。
向外承接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顺应国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大势,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要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依托骨干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寻求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新优势,打造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先行区。
《决策》:“十三五”,宁国把构建“四地四优”作为发展的主抓手。“四地四优”如何构建?
王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应当看到,五大理念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的长期性、指导性理念,绝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就能完成。因此,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找准阶段性突破口和具体抓手,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五大理念落到实处。
从县域来说,转型发展的方向必须找准,方向不准离目标就会越走越远。宁国提出构建“四地四优”,一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加快创新发展,构筑产业新优势。我市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这是未来我市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十三五”工业强市、创新活市的新平台、新抓手。
二是打造生态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新优势。宁国既有工业优势,又有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结合,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爆发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关键在于旅游发展的突破。
最近,我们也在思考旅游怎么做。旅游是长线产品,前期投入大,一般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还没有赚钱就趴下了,必须要有大的资本来做,否则利润跑不过利息就会倒掉,或者进来后把资源套住,发展不起来。宁国有上市企业优势,上市企业也需要转型发展,二者结合就能走出一条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三是打造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地,加快开放发展,构筑区位新优势。宁国有区位无优势,交通瓶颈制约是多年的切肤之痛。虽然“十二五”得到根本改观,但远远不能适应“两融两接”的新要求。先谋一步,领先十步。“十三五”时期,必须将交通发展作为推进开放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构建综合性立体式“大交通”格局,将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是打造示范性文明建设先行地,加快和谐发展,构筑环境新优势。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最高水平的象征。我市是第一批县级提名城市,省委要求我们“领先安徽,比肩苏浙”,因此,既要先行,又要示范,以此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推动城市环境全面优化,努力使宁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选之地、首选之城。
轉型发展“抢占先机”
《决策》:2017年是宁国撤县建市20周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20年来,宁国从山区贫困县一跃成为“安徽第一县(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宁国奇迹”。宁国崛起背后有什么样的秘诀?
王普:宁国作为一个山区小县,能够实现率先崛起、进入百强、县域领跑,关键就是靠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一股“闯”劲。
起初,我们学习借鉴“苏南”模式大办乡镇企业,实现了由农业贫困县向全国百强县的历史跨越;后来,我们学习“温州模式”,推进企业改制,实现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向民营经济大繁荣的华丽转身。2009年以来,受苏浙“机器换人”、“创新驱动”等启发,宁国实施“四换四驱”,实现了从“要素经济”向“创新经济”、从“复制经济”向“并购经济”的顺利转型。
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领跑安徽,比肩苏浙”的胆识和魄力,不断开创宁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决策》:近年来,经济进入新常态,宁国见事早、行动快,超前开启了供给侧改革和“调转促”进程。宁国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哪些经验?
王普:过去,在短缺性经济条件下,各地都在复制型发展,拼的是资源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新常态下,产能过剩,发展不再是外延式扩张,而是内涵式提升,尤其是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
宁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四换四驱”、“百企升级”、文明创建等,超前开启了“调转促”进程,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四换是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网 换新;四驱是指创新驱动、上市驱动、物流驱动、品牌驱动。通过“四换四驱”,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破解了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
四换四驱,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是在转型发展中慢慢形成的。其中吸收了浙江的“三换”,他们提出电商换市,我们提出网 换新。电商只解决了商业的问题,互联网跟商业结合就是电商换市,跟工业结合就是两化融合,跟政府结合就是信息化,所以我们提出网 换新,就是用互联网 各种业态来换新业态。
在宁国发展中我们又总结出四驱。一开始是提出两轮驱动,创新驱动和上市驱动,不创新发展没有活力,但是光创新没有资本不行,光有资本没有创新也不行,所以要两轮驱动。后来又提出物流驱动、品牌驱动。物流驱动关键是降成本,因为工业里有10%是物流成本,可以通过加快物流建设来消化,竞争力就能得到很大提升。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宁国有很多四换四驱的成功案例。
《决策》:创新是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县域来看,创新发展比较难。宁国创新驱动是如何抓的?
王普:创新驱动宁国抓得比较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一是抓高新技术企业。宁国高新技术企业有77家,全省4000家左右,超过平均数的3-4倍。
二是抓创新团队。2014年引进第一个创新团队,复旦大学高分子科研创新团队。当年被省里评为十大创新团队之一,这在县一级是很少的。其首创的插层法石墨烯制备工艺获得成功,我们正在建设石墨烯工业园。2015年又引进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团队。2016年,宁国引进了9个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取得很大突破。
三是抓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保隆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中鼎股份、瑞泰科技院士工作站正加速筹建;工信部电子五所在宁设立的国家级赛宝实验室宁国分中心、橡塑密封件产业检验检测中心正在积极推进。
另外,宁国还建立高标准的英才院和高级人才工作站,面向国际延揽高级别人才,只要有项目和科技成果随时拎包入住,并提供从众创资金、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完整的产业化政策支持。
“四新经济”引领新发展
《决策》:“十三五”在新发展理念下,县域发展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宁国来说,如何科学把握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大形势、大格局?
王普:为什么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压力更大?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县域。但近年来,随着要素往大城市集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失血”的风险。
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发展的“洗牌期”,并推动区域发展格局的改变。在新一轮发展中,如果不能抢占先机,肯定要被“洗牌”,因为县域发展没有优势,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超前谋划。
我认为,新常态下经济形态发生“四个转变”:一是从“要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变。过去人、资金、土地是驱动发展三要素,现在是创新驱动。最大的特点是在这一轮转型发展中,要把大量的僵尸企业处理掉,把要素配置到新业态中去。同时,抓好科创团队项目,积极引进关键人才,在新兴产业上抓紧抢滩布局,向创新要动力、要潜力、要竞争力。
二是从“复制经济”向“并购经济”的转变。产能短缺年代,“复制经济”一统天下;产能过剩年代,“并购经济”独占鳌头。宁国有7家上市公司,“每个上市企业就是一台抽水机”,依托上市企业的资本优势,加快并购步伐,迅速做大做强,扩大产业版图。在宁国这样一个小地方,在要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并购走出去,完全可以境外再造一个宁国。
三是从“常规经济”向“特色经济”的转变。常规经济是小而全的经济,比如现在很多开发区产业都雷同,但特色经济不是这样,就是聚焦细分领域,依托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拉长做粗产业链,发展块状经济,像浙江的特色小镇。我们现在就想走这条路。宁国提出“一个上市企业建成一个园区,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就是这个思路。
四是从“单享经济”向“分享经济”的转变。分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目前,分享经济处于个人闲置资源分享阶段,在3-5年内,会全面进入企业闲置资源分享阶段,未来5-10年,会进入公共闲置资源分享阶段。宁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型的县市,发展分享经济既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是破解要素资源制约的有效之举。 《决策》:宁国提出“比肩苏浙、领跑安徽”、“进军50强、率先现代化”的宏图远志,但从发展条件来看,宁國并无资源、交通、区位等客观优势,那么宁国的自信源自哪里?
王普:宁国没有大城市带动,也没有资源优势。我们敢于提出“领跑安徽、比肩苏浙”的总基调和“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源于自信、志在自强,更是上级领导和部门对我们的要求和期许。
底气来自实力,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68位、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第4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10位。底气更来自创新,现在很多地方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而经过四驱四换转型发展,宁国发展的动力不会减弱,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相信,经济新常态对宁国意味着发展新机遇,我们要在转型发展中逆势上扬,以期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引领发展跨越,进一步形成彰显优势、以质取胜的良好态势。
“把握大势、顺势而为”
《决策》:善弈者谋势。宁国提出“两融两接”的区域开放新格局。为何提出这样的发展战略?
王普:目前,宁国区域开放合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苏浙沪长三角,而是初步呈现出国际国内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态势。因此,我们及时调整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单一战略,着力构筑“两融两接”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是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的现实需要。
向东融入杭州都市圈,是当务之急。杭州都市圈是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随着宁千高速的建成通车、临安高速连接线的加速推进,我市将与临安实现无缝对接,完全融入杭州一小时都市圈。只要我们主动作为,尽快与临安建立交通、产业、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互通互联互动机制,就一定能承接杭州都市圈越来越多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
向西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应时而动。我们“西依黄山”,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山水资源,尤其是宁绩高速的贯通和黄山连接线的建设,将实现与黄山景区的无缝对接。只要我们找准结合点、打好特色牌,就一定可以分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红利”。
向北承接长江经济带,是与时俱进。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头戏”。着眼省外,要继续深度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加强与江苏、上海沿江经济带的合作;着眼省内,要加快谋划与合芜宁城市群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接,并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寻求与合芜马池铜产业合作的新空间。
向外承接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顺应国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大势,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要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依托骨干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寻求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新优势,打造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先行区。
《决策》:“十三五”,宁国把构建“四地四优”作为发展的主抓手。“四地四优”如何构建?
王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应当看到,五大理念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的长期性、指导性理念,绝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就能完成。因此,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找准阶段性突破口和具体抓手,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五大理念落到实处。
从县域来说,转型发展的方向必须找准,方向不准离目标就会越走越远。宁国提出构建“四地四优”,一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加快创新发展,构筑产业新优势。我市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这是未来我市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十三五”工业强市、创新活市的新平台、新抓手。
二是打造生态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新优势。宁国既有工业优势,又有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结合,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爆发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关键在于旅游发展的突破。
最近,我们也在思考旅游怎么做。旅游是长线产品,前期投入大,一般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还没有赚钱就趴下了,必须要有大的资本来做,否则利润跑不过利息就会倒掉,或者进来后把资源套住,发展不起来。宁国有上市企业优势,上市企业也需要转型发展,二者结合就能走出一条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三是打造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地,加快开放发展,构筑区位新优势。宁国有区位无优势,交通瓶颈制约是多年的切肤之痛。虽然“十二五”得到根本改观,但远远不能适应“两融两接”的新要求。先谋一步,领先十步。“十三五”时期,必须将交通发展作为推进开放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构建综合性立体式“大交通”格局,将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是打造示范性文明建设先行地,加快和谐发展,构筑环境新优势。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最高水平的象征。我市是第一批县级提名城市,省委要求我们“领先安徽,比肩苏浙”,因此,既要先行,又要示范,以此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推动城市环境全面优化,努力使宁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选之地、首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