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技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自然笔记”的活动由来、可行性分析、活动设计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让更多的科技教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自然笔记”活动中。以期能推广生物科技活动新模式“自然笔记”,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辐射范围。
  关键词 自然笔记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在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各国教育正在由“以知识体系为主的科学结论教育”向“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过程教育”积极转变。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科技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均被提出,但目前青少年科技活动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活动局限于粗略的自然观察,缺乏深层次的兴趣引导的情况。因此,发挥科技活动特有的科普力量,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成为生物科技活动的目标。“自然笔记”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实施的。
  1 “自然笔记”由来
  “自然笔记”是指人们通过观察,用随笔的形式,简单的图文描述,对自然界中生物种类观察和记录的一种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许多发达国家在抓中小学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目的是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甚至希望通过科普教育纠正学校科技教育的某些缺陷。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倡导“做中学”等体验式的学习模式,随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为“自然笔记”在美国的发展敞开了大门。美国是“自然笔记”活动的发源地,也是迄今为止举行次数最多、范围较广的一个国家。法国基础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深刻的转型阶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这也为“自然笔记”活动在法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台湾是我国最早引进“自然笔记”活动观念的地区。香港地区在近几年也开展了类似的实践活动,而且在观察记录的同时还延伸出素描速写自然、彩色手绘和艺术自然描绘、石头彩绘等“拓展笔记”。
  2 “自然笔记”活动可行性分析
  2.1 环境条件
  众多科普活动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实践活动基地,加之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这都为“自然笔记”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界条件。另外开展“自然笔记”不需要特定的场所,这也使得在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也能够顺利开展。
  2.2 师资条件
  生物教师具有全面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实验技能。“自然笔记”需要教师传授自然生态常识、基本的自然观察和讲解技巧,因此生物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开展“自然笔记”活动。
  2.3 实践条件
  活动鼓励中小学生探索自然,活动地点不受限制、形式多样,不要求学生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这使得活动的可操作性增强。
  3 活动设计开发
  3.1 前期准备
  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辅导讲座,宣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在小范围内举行教师“自然笔记”活动,论证活动的可行性;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快速记录,因而要求学生准备好必备的用具:白纸、笔。另外也可准备一把直尺,用来准确测量各种生物的大小;带上一个放大镜,有助于观察生物的细节部分;还可用照相机摄录下快速移动的小生物,帮助整理完成自然笔记。
  3.2 活动安排
  3.2.1 初次体验
  首先,“自然笔记”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对其知之甚少。因此,在开展初期要选择一些教师的“自然笔记”给学生欣赏,并介绍做“自然笔记”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盲目性。其次,通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心记录下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然后,结合自然课中“考察校园中的野花野草”一课,从校园开始最初的“自然笔记”探索,之后可以到公园、湿地、绿地等动植物丰富的地方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拿纸和笔进行记录。
  3.2.2 触碰自然
  开展“自然笔记”,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接触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可以在某一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学生边走边观察,把最感兴趣的事物逐一记录下来;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将观察对象有规律地进行记录,例如观察种子从萌发、发出幼苗到长成植株的进程,还可以选取某一类生物,如麻雀、白头鹎、蚂蚁,着重进行观察记录。当发现有不知名的生物时,用“自然笔记”和摄影的方式进行记录,带回后向专家请教或亲自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发现其他有趣的开展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收集生物多样性的痕迹,如落叶、果实、动物的羽毛等材料,对其进行修剪、加工搭配出动植物形态图,粘制在白纸上,可制作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有关的自然创意画。
  3.2.3 描绘自然
  开展“自然笔记”活动就是要不断讲述、聆听、传递更多精彩的大自然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物的细节部分,包括形态、习性、颜色等,并扩大到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并以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感受自然笔记的乐趣,启发创作热情。
  对植物的描绘,可以从从叶子、花朵、果实等不同角度开始,注意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例如:简单叶的形状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进行概括,先画出这个几何图形的形状,再加工出叶缘和叶脉。在观察和记录昆虫时要从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特征等方面开始,并且注意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例如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此外,在仔细观察后再动笔记录,笔记上要有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借助图像将观察到生物的生存环境描绘出来;笔记不等同于写生,不需要深厚的绘画技巧,重要的是真是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 活动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部分学生自然笔记作品完成后,分别接受了上海市科技艺术与教育中心相关专家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家的评价。   图1的专家评价:这位作者对所观察到的小动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记录,为了更准确地描绘出所观察到的对象,还给出了动物大小的估计值,这在自然笔记活动中是值得推荐的。同时,作者还记录了观察当时的场景,记下了自己的疑惑、感受或想象,这使自然笔记不但实现了记录自然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记录作者的所思、所想。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笔记中记录问题,或许就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引起思考。建议作者在今后自然笔记的创作中,可逐步地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图2的专家评价:这是一篇非常有感染力的自然笔记作品,构思独特,仿佛能将人带回充满幻想的童年。作者在去崇明“团结沙”的途中诞生的这幅作品记录了那一时刻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可见作者的速写速记能力较强。这是自然笔记所需要的重要技能。欣赏这幅作品就仿佛自己身临其境,重新回了那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年代,这是一个有着怪怪念头的小男孩生动的自然笔记的独到之处。
  图3的专家评价:作者用他较为娴熟的画工记录了白头鹎成鸟的特征以及菜粉蝶栩栩如生采蜜的画面。文字和画面都不错,值得赞许的是白头鹎在栖息的桃树树枝间跳跃运动,作者都能观察得很仔细,予以一一描绘;对蝴蝶停留的不知名的野花,小作者也做了详细的绘制,由此产生出一份较为和谐的大自然作品,这也是自然笔记所崇尚的。
  5 反思与建议
  5.1 既重活动形式,又重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是生物学科技活动的重要特征,也是能吸引广大青少年的魅力所在。但是一定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形式去表达,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些学生的“自然笔记”作品中存在科学性错误,例如将樟树花瓣错画成四瓣,一定程度反映了活动对科学知识的忽视。
  5.2 结合其他活动平台
  单一性地开展“自然笔记”活动,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让学生观察后记录、描绘,会导致活动模式单调、主题模糊,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开展“自然笔记”专题活动时,可以利用其他活动平台开展(表1)。
  5.3 多方配合,讲究实效
  在“自然笔记”开展初期,一些学校及教师可能将其视为学生的负担,担忧影响学科课程的学习。因此要广泛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确立科技活动的地位,必须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面支持与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丰富活动资源,保证学生活动时间,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辐射范围,提高活动实效。
其他文献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 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
期刊
摘 要 探索学案导学做为引领, 教师精致课堂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建构,提升课堂复习效率的复习模式。  关键词 精致课堂 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高三复习的现状  1.1 教师的现状  现状一:“基于教辅资料的复习”。这种情况以年轻教师居多,依赖教辅资料,不研究新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和考试说明,只是将资料上的所有内容复习一遍。  现状二:“基于经验的复习”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2013年高考阅卷并担任第31题的阅卷组长。通过对试题认真分析,发现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楚和表述不规范,审题不清楚导致考生白费时间答题,表述不规范导致考生丢失很多可惜的分数。  1 原题再现  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
期刊
第Ⅰ卷  一、 选择题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
期刊
最近笔者观摩了甲、乙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内容是江苏科技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他们的教学过程都包括创设情境、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笔者依据梅里尔所归纳的首要教学原理,对两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的建议。  1 “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甲:邀请两位同学到教室前玩“打手心”游戏,比较两位同学的反应情况,然后
期刊
怎样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永恒的课题,在高中实行新课程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获得的更多、学得更好呢?带着这一问题,借鉴江苏洋思、河北衡水、山东杜郎口等课改先锋的高效课堂构建经验,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实践探索,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提炼,归纳提出了“感知—探究—生成-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谈谈“感知—探究—生成-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课堂
期刊
“四部八环节”教学模式是近年文登市教研中心推行的一种新型有效教学模式,进行至今已经历了数次蜕变,日臻成熟。课堂教学环境民主、宽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突出的变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还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教学从对传统的反叛中走入了误区,通过笔者平日听评课观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误区一:情景导入故作玄虚,片面追求热闹  “四部八
期刊
1 教学背景分析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在进校时都通过了综合英语能力测试,均是南京市小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进入我校后,英语采
期刊
摘 要 从实践的视角,试着对正确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进行分析,着重对如何提升教师应对课堂意外的能力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 课堂预设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目的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就已经有了对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目标。然而,教学过程是具体而鲜活的,在整个过程中充
期刊
高三生物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到新情境去判断、分析、推理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寻找新的不同角度,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度点拨,全面内化,提高应变能力。下面以“免疫调节”一课为例谈谈多“点”突破法。  1 寻找“兴奋点”,激趣导学  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体验或例子出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效率高。  如针对“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