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巧抛砖,方能引得玉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一门艺术,常常是一节课的艺术性的起始。提问也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提问还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前提。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考的大门,提高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如果能注重课堂中的提问技巧,形成良好的提问形式和提问方法,利用课堂提问艺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简浅处深入。那如何来设计问题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备好课是前提和关键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场如战场”,如果没做到知己知彼,怎么可能百战百胜呢?我们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一些有价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且通俗易懂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发展其思维,真正达到本堂课教学之目的。课前我们要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 ,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学生语文素养的落脚点,然后结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设计出一些有点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要适当,不能过于浅显,为了提问而提问,也不能将问题设计得大而无当,让学生“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内容而定。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各不相同,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文体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问题的设计也要因文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对于每一篇课文来说,也有重点和次重点,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都要区别对待, 不可一视同仁。
  2.问题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我们应该多与学生接触,探知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出难易适中,且学生感兴趣,乐于回答的问题。由于媒体网络的关系,现在的中职学生,他们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设计老掉牙的问题,而要将问题设计得生動形象,含蓄委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乐于回答。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太远,问题要和学生学过的知识有某方面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学生朗读了第四自然段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为这一段文字设计一个小标题吗?这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很快找到答案。
  3.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条理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同时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却又丰富多彩,这样的问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把握恰当时机,注重提问的时效性
  我们知道,中职的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差,他们的注意力也缺乏持久性,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一直集中,所以我们的提问一定要注意适当的时机,把问题设计到课堂的关键处。
  1.在导入新课时提问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去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过去的年》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莫言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讲了很多过年的趣事,谁能为我们说说具体有哪些?与我们今天的过年有什么异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情?说说原因。这样在导入新课时候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内容的矛盾处设问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之处,其实深究起来正是作者落墨着力之处。在此作问,既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深理透,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多年父子成兄弟》一课时,我设计的问题是:“父子”怎么会变成“兄弟” 呢?是不是矛盾呢?这样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看似矛盾,却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在此提问,也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起伏跌宕,使他们激情迸发,让他们学生分析问题又解决问题,通过提问分析,学生都能体会到父子情深。
  3.在学生的思维创新出提问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老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归纳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而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也便能享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乐学”。
  当然,以上几点关于提问的思考只是笔者的肤浅观点。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竞技为切入点,注重切磋交流,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情。本文就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模式运用进行探析,阐述换位教学、自由发问和协作交流等方法的运用,优化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切磋 交流 表达  课堂是问题的集散地,更是师生同台竞技与切磋的校场。多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引导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深入探知,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
期刊
【摘 要】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同样,在语文课堂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十分重要,为语文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和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了
期刊
【摘 要】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他的这一教育理论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中笔者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引入“教学做合一”理念、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做合一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阅读作为小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方式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家长已经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家长们认为:早期的智力开发很重要,对于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则认为,等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形成了。在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的熏染下,使一些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任性、孤僻、自私等社会性情感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是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试想,一个经常被焦虑、愤怒
期刊
【摘 要】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并不是一帆风顺就是好的,一帆风顺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只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意义并不大。如果能巧在教学适当的地方设置“留白”环节,给予学生思考、深究、拓展的机会,相信获得的教学成效会更加显著,能为学生今后语文学习之路的顺利前行进行良好的铺垫。本文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魅力为视角,探讨了留白教学的优势及方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魅力 留白教学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文本对话,注重策略指导,利于学生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增强语用灵活性和准确性。本文以文本阅读为探述对象,阐述质疑阅读、深挖内涵和读写结合等策略运用对强化学生认知感悟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 对话 交流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核,也是学生获得丰富理解感知的重要基石。根据学生的自我
期刊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古诗。在确定本诗的教学目标时,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揣摩表达方法外,还想借诗人被人们称道的“绿”字的锤炼,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汉字的意趣和韵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遣词造句要有认真的态度,时时刻刻不忘“炼字”。  上课时,当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了古诗的大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告诉他们,诗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现如今新课改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理应改善自身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篇文章将分析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现状,并对于利用教学语言提升课堂质量的相关方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语言 现状 剖析  高中
期刊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浅,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较少,在写作中就会出现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知怎么说的问题。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7》的教学中就将体验活动作为写作题目,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进行表达。  一、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  在习作7中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教师需要引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模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篇章布局特点,帮助学生读懂作品的内容和认识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表现形式等,让学生更清晰地思维,更轻松地记忆,更愉快地学习。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用于想象的空间拓宽了不少,思维也更具创造的特质和生命张力,“阅读”也悄无声息地转变为“悦读”。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