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目标引领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近平同志治军方略的集中体现,拎起了军队建设的总纲。在强军目标引领下,人民军队统筹铸牢强军之魂、聚力强军之要、夯实强军之基各项工作,展开了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推动具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走上崭新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进程。
  强军目标引领人民军队向打胜仗聚焦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能打胜仗是核心。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阐明了能打胜仗在强军目标中的核心牵引作用,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能打胜仗”四个字,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的一贯主张,那就是一切向打仗聚焦的军队建设思想。
  “打胜仗”成为最强音和全军上下的共识。衡量一支军队的强与弱,标准何在?就是:能打胜仗。“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如果别的说得天花乱坠,一打仗就拉稀,就绝不是一支好的军队。强军之“强”,必须体现在能打胜仗上。要把“能打胜仗”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眼点,作为军队建设的中心。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战绩。但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特别是我军已多年没打仗,多数官兵缺乏实战经验,加之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问题,客观上要求人民军队建设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作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也成为全军上下的共识。
  一切向打胜仗聚焦,强军目标凝聚磅礴力量。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广州军区时,特别强调强军梦的具体内涵:“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在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强军梦”后,党中央、中央军委确立的强军目标,展开的战略布局,无不着眼于能打仗,无不聚焦于打胜仗。2013年“八一”前夕,习近平同志视察北京军区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旗帜就是方向,目标凝聚力量。目标指向哪里,一支军队的未来和前途往往就在哪里。全军官兵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牢固确立聚焦打仗这个工作指导,无论从人才培养、经费保障,还是机关和高中级干部的工作重点,都向打仗聚焦。2013年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印发的《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要求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能打仗、打胜仗上。从修订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到修订实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再到中央军委颁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等,一切都是聚焦打仗。聚焦,讓踏入新起点的全军官兵,牢牢把握奔向“强军梦”的正确方向。
  练兵备战形成氛围,实战化训练已成常态。实战化训练是提升人民军队打胜仗能力的重要途径。2014年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意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系统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响应,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瞄着“真打”练兵备战,“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像打仗一样训练”。针对不同作战任务,从难从严抓训练,在实战条件下摔打磨炼官兵,砥砺过硬的军事素质,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三军将士沙场亮剑、敢打必胜,历难涉险、斗志昂扬,实战化训练掀起阵阵高潮。
  强军目标引领人民军队向提升核心军事能力聚力
  核心军事能力的实质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威慑力和实战力是核心军事能力的“两大支点”,也是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基石。现代高技术战争,核心军事能力是制胜之要、打赢之本,加强和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不仅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军队职能所系、使命所在,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核心军事能力是强军目标之“强”的重要体现。核心军事能力,是站在时代军事竞争最前沿的打赢能力。时移法变,势来必乘,适应人民军队新的使命要求,瞄准打赢,成为加强人民军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强大引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依据时代要求提出的。强军目标,是一个深刻蕴含战斗力标准的宏伟目标。强军目标之“强”,说到底是战斗力之强、核心军事能力之强。一支军队可以而且应该具备多种能力,但核心军事能力是基石,规定并制约着其他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是衡量一支军队强大与否的根本性标志。习近平同志从强军的高度,首次把战斗力标准确定为军事领域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鲜明地揭示了贯彻强军目标必须提升核心军事能力的本质要求。
  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强力引擎。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核心军事能力说到底就是打仗能力。实战力是核心军事能力之本,威慑力建立在实战力的基础之上,没有实战力,就难以产生威慑效应和达成威慑目的。能打胜仗是强军目标的核心所在,也是军队的实战力所在。只有具备了核心军事能力,才能谈得上打胜仗,实现强军目标才有了稳固根基和不竭动力。抓住了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就抓住了实现强军目标的关键。军事能力是动态的,变动不居是其基本规律。认识这一规律,是推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为此,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途中,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各项建设围绕打赢现代战争这个核心能力来展开,着眼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抓建,推动军队以适应“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做到“四个坚持”是夯实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根基。201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在第16集团军视察时强调:坚持思想领先,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上下功夫;坚持练兵备战,在提高本领、砥砺血性上下功夫;坚持严字当头,在从严管理、依法带兵上下功夫;坚持以身作则,在修身养德、正风肃纪上下功夫。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四个坚持”,是夯实核心军事能力根基的关键所在。   提升核心军事能力,基础很关键。必须夯实部队基础、攒足发展后劲、激发内在活力。以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为着力点,切实铸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深入抓好军魂教育,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政治免疫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为聚焦点,扎实打牢部队战斗力的基础。针对不同作战任务从难从严抓训练,在实战条件下摔打磨炼官兵,砥砺过硬的军事素质,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认真研究解决训练融合、训练保障、训练器材、训练场地和组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像钉钉子一样扎深、夯实核心军事能力根基;以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为根本点,打造好支撑战斗力的“人才方阵”。强化人才队伍的作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把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队伍搞坚强,激活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
  强军目标引领人民军队向深层改革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军委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抓得很紧,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军上下形成了拥护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也随即拉开序幕。
  实现强军目标,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我们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改革是实现强军目标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军队能力建设的提升,尤其在更加注重联合作战、体系对抗、信息优势的现代戰争形态下,一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要。
  在这种情势下,只有把握机会,顺时以动,紧盯世界军事前沿加紧推进改革,下决心突破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整体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才能形成制敌新优势,掌握制胜主动权,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强军目标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在2014 年3月15日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强军目标,紧紧抓住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根本问题,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明确了目标方向,赋予了时代重任,提供了思想指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只有坚持以强军目标为基本遵循,以强军目标为思考改革的聚焦点、筹划改革的着眼点、统一改革思想认识的凝结点,做到改革立之有据、破之有法、行之有效,才能确保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推进。
  强军目标的与时俱进是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深化的根本动力。强军目标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拓展、军队使命任务的变化,其内涵和要求会相应地发展和变化。强军目标的这种开放性、持续性特征,必将赋予国防和军队改革不竭动力,为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不断的目标引领,促使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持续深化。
  军事领域本身就是一个最富于创新、最富于变革的领域。战争演变没有完成时。战争样式、制胜机理、构成战斗力的因素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标准也在发展变化。这对军队的军事装备、兵种结构、指挥系统、训练方法、演练样式、兵员素质等都将不断提出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变化,不断推动我军军事体系的优化升级,在持续深化改革中履行好强军使命。
  (作者:南京炮兵学院廊坊校区教授)
  责任编辑:梁齐勇
其他文献
为梳理北京市2015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推进下半年全市经济工作有序开展,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第164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讨论稿)》。  會议指出,年初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一手抓调整疏解,一手抓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第166次会议对市商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讨论稿)》进行了研究讨论。  会议指出,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在《行动计划》起草过程中,重点贯穿了以下思路:一是以问题为导向,二是
期刊
做群众宣传文化工作,必须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儿上,使老百姓积极自觉参加,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在这方面,延庆县群众文化组织员工作机制是一个良好的探索。  首先,要源于群众。宣传文化工作要接地气,必须满足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延庆县群众文化组织员都来自于各自村,是村里的常住村民,了解村里的文化氛围和村民文化需求。唯有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形式,组织群众喜欢的文化活动,才能让群众自觉、自愿、积
期刊
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7月,率先实施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一年来,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协调联动,各区县积极配合、细化落实。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严格按《目录》执行,工商部门依据《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等登记业务6900余件。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第166次会议,对《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进行了
期刊
本刊讯 2015年7月3日,主题为“社会系统工程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学术研讨会作为公共政策系列评论活动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举办,共5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  在会议讨论中,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黄顺基提出,“四个全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理论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大国发院研究员、人大学报编审林坚认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途径和方法是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并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理论自信、高度的理论自觉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推动理论创新是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这标志着党的理论创新进入新的阶段、达到新的高度,具有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蕴。  拓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
期刊
手捧历史巨著《红船》,沿着作家黄亚洲雄浑、壮阔的追寻之笔,目光再度聚焦于嘉兴湖上微波荡漾的那艘巨船,不禁令人心情格外激动。小说全景再现了1919年到1928年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深刻展现了其披荆斩棘的艰难与辉煌,由弱小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脉络。《红船》称得上是近年来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学感染力,又富有深厚思想内涵的长篇佳作。  小说以简洁、流畅的文笔,浓墨重彩地勾勒了五四运
期刊
2015年7月18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行。这届论坛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主题,紧密围绕当下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各类热点问题展开。论坛上,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融资相关人员畅所欲言,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对加速“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进一步壮大文化企业力量具有积极意义。  “互联网+资本”为文化产
期刊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话题。要不要民主?要什么样的民主?邓小平曾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必须要的。政治民主化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党的十八大把“民主”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国家对民主的孜孜追求,契合了民众对民主的深切期望。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三个倡导”,其中倡导的“民主”是怎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哲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期刊